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本书欲置章太炎这一时期的思想于全球史的视野之中。“全球 史”之第一层意思是,将20世纪第一个十年章太炎的思想及政治置 于国际政治格局之中。比如,章太炎思想及实践与英国、印度政治的 关系,尤其印度的问题一直为章太炎研究中一个不太被留意的问 题。の本书也旨在探讨20世纪第一个十年章太炎思想的复杂性。 方面章太炎主流的叙述表现出他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思想特质,另 方面,章太炎也在个别文章中高调鼓吹“排满”甚至不无汉族中心 的民族主义的一面。②当然后者也是时代要求和时代局限所致。这 也展示了章太炎种族革命话语中对西方种族话语的吸收甚至利用。这也与他对现实政治的考量与需要有关。但是,章太炎在东京时期 的文章主调有着浓郁的超越国家、民族的色彩。本书无意回避章太 の留意到章太炎思想中“印度”的作用的,是坂元弘子的论文「章炳麟における伝統の創造」。坂元论文主要留意到章太炎的佛教思想重构中的“印度”因素。坂元弘子 「連鎖する中国近代の“知”』所收,东京研文出版2009年版,第106-115页。而本书主要关注的是章太炎所认知的现实中的印度。 ②章太炎这方面的叙述甚为个别,主要集中在其论文《中华民国解》(《民报》第十五号,1907年7月5日)。这方面的批判,见上面坂元弘子论文,坂元弘子連鎖する中国近代の“知”所收,第115-119页;以及氏著『中国民族主義の神話」,东京岩波书店2004年版,第76-82页。以及佐藤「清末における民族問題の一側面」,『愛知教育大学研究報告人文・社会科学四十五号(名古屋爱知教育大学,1996年)。另一方面,张志强从章太炎“历史民族”“政治民族”与“无生主义”出发,试图证明章太炎的汉民族主义经由“排满”的环节而最终超越“排满”的狭隘性,汉民族主义只是其“物各付物,不齐而齐”的平等思想的必要环节。张志强:《一种伦理的民族主义是否可能?论章太炎的民族主义》,章念驰编:《章太炎生平与学术》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06-1035页。 炎在边疆话语上存在的问题,并欲将其作为今后的课题。由于篇幅 所限,本书将主要展示章太炎在全球政治语境中对弱小亚洲民族的 关怀、对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批判,以展示其政治思想中所具有的 超越国家、民族之狭隘框架的伦理性、政治性。 本书置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章太炎思想于“全球史”语境中的 第二层意思,主要是指将章太炎的学术及政治置于西学东渐的学术 语境中,尤其将其置于明治日本的知识、政治场景中,试图探讨章太 炎与西方政治以及西方学术的关系。这方面有日本的章太炎研究者 小林武教授的开创性贡献,①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 讨。此举无疑也是对章太炎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国学家形象的相对 化。本书置20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章太炎思想于全球史语境中的第 三层意思,也是要强调“东京”这一的场域的作用 如上所述,总论旨在提供一个全书的叙述框架,以此为基础再进入具体的讨论。这一新的叙述框架由“晚清思想文化运动”“以文为手段的清季革命”“复古的新文化运动”“亡天下”等关键词构成本书试图透过此种新的叙述框架,向读者展示重新解释中国现代性的可能,并试图探讨章太炎在其中的历史定位。② 小林武『章炳麟と明治思潮:もうーつの近代」及小林武、佐藤丰「清末功利思想と日本」中小林武的著述部分。 引自 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49人阅读
ZZZZZ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与地方精英合作,以 间地方精英的权力反而得到更大的扩大。孔飞力关于乡绅(地方精 英)的研...
-
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20世纪80年代对青年学子影响至巨的著名思想家李泽厚先生与著名文艺批评家刘再复先生于1995年...
-
二、 “文”与复数的清季革命
-
一、 制度典章现代化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の小林武指出,章太炎《五朝法律索隐》的要旨之一,在于批判唐律赋予官僚法定特权,同时因儒...
-
二、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学术史重构与“复古”的新文化运动
总论75点。在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上,章太炎批判汉代董仲舒以来儒学 中心的中国学术思想传...
> 查看全部20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