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读书笔记
古文观止
吴调候,吴楚材
69个笔记
◆ 第16章 苏秦以连横说秦
可见彼时社会不仅君臣无道,礼崩乐坏已到家庭,整个社会崇拜强者,故而有弱肉强食,所以强国能一举吞并弱国。
>> 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 归至家,妻不下紝(43),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锥刺骨来源于此。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 第29章 过秦论(上)
>> 及至秦王(26),续六世之余烈(27),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28),履至尊而制六合(29),执棰拊以鞭笞天下(30),威震四海。
◆ 第78章 进学解
治理国家的各项措施。主要指法令。
>> 治具
>> 治具
儒家道统
>> 坠绪
>> 坠绪
跋:踩;疐:被绊倒。本指狼向前进就踩住了自己的颈肉,向后退又会被自己的尾巴绊倒。比喻进退两难。同“跋胡疐尾”。
>> 跋前踬后
>> 跋前踬后
◆ 第95章 三戒(并序)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君子有三戒
>> 君子有三戒
麋之悲哀不在其己本身,万事万物皆有法则,所谓“物竞天择”,如人干预之,将导致更加糟糕的后果。麋鹿如从小生长自然之中,则不至于把敌人当成朋友。父母教育子女亦应明白,一味保护终会酿成大祸。
>> 麋至死不悟。
>> 麋至死不悟。
宋徽宗赵佶因属狗禁止食狗肉,元仁宗禁食鸡,明武宗朱厚照禁食猪,慈禧禁食羊。荒唐啊荒唐。
>>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25]。仓廪庖厨[26],悉以恣鼠[27],不问
>> 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25]。仓廪庖厨[26],悉以恣鼠[27],不问
◆ 第106章 朋党论
>>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苏联最高时期有八千多万党员,然而……
>>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 第112章 秋声赋
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沉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
>> 欧阳修
>> 欧阳修
>> 其色惨淡
>> 其容清明
>> 其意萧条
>> 其为声也
>> 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 第126章 答司马谏议书
>> 盖儒者所争,尤在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 第129章 贾谊论
>>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
>>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哲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
◆ 第140章 六国论
>>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 第150章 送东阳马生序
有君子之乐,有小人之乐。君子之乐不外显,小人之乐恃外物。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第151章 大言(又名《尊卢沙》)
尊卢沙虽无治国之才,然其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虽有胆却无识,能从秦如楚凭借精湛表演一跃而为楚卿,侧面说明其人还是有些本事的。
再仔细阅读他说的这段话,将天下的形式分析得颇为透彻,虽无解决之法,但问题已抛出,楚国君臣却未能做好准备,这难道只是尊卢沙之错?
>> 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
>> 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
◆ 第165章 项脊轩志
>>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 第166章 寒花葬志
欢愉易逝,岁月如流,昔日饶有情趣的事徒增今日的悲感。
>> 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 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 第177章 牡丹亭记题词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第196章 吾庐记
>> 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
◆ 第197章 大铁椎传
拼音 gǔ lì,
指因紧张、害怕而两腿发抖。
两字即将宋将军前面所塑造的形象轰然倒塌。
>> 股栗
>> 股栗
◆ 第198章 传是楼记
>> 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
◆ 第199章 江天一传
多指天赋的卓绝的品性,如性情淳厚、刚正,至慈至孝等。
>> 至性
>> 至性
◆ 第206章 祭妹文
有时懂得多了也就被文化塑造了,失去自然之本性。
>>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 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
>> 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
莫名被戳中,兄妹情深可见一斑。语言朴实,所述皆琐事,然感情真挚,情绪饱满。
>>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 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想是我年龄稍长,故易感动,读归有光《项脊轩志》哽咽,读次文数度有物填膺,泪在打转。大概是清明时节总会有愁绪吧!
>> ?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 ?
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 第218章 病梅馆记
作者托梅议政,形象地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第221章 记超山梅花
画面感很强,犹如我在校园内缓缓骑车,几位朋友步行,我们一起聊天。
>> 余以步,船人以水,沿溪行,路尽适相值也。
>> 余以步,船人以水,沿溪行,路尽适相值也。
◆ 第223章 邹容传
人年少时俱轻狂,而有些人不只是因为年少无知,或许是了解愈深愈发现某些被社会推崇备至的文化中存在的问题。古有嵇康,今有邹容。
>> 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
>> 与人言,指天画地,非尧舜,薄周孔,无所避。
1903年5月,《革命军》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印行。《革命军》的作者邹容,当时署名为“革命军马前卒”。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称《章邹合刊》。这两篇名著,是当时宣传辛亥革命最有力的姐妹篇。
>> 《革命军》
>> 《革命军》
◆ 第224章 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
本是虚构的武侠故事。《冯婉贞》一文面世后,正值日本帝国主义逼迫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之时,一时间人们争相阅读,激发出爱国热情。更多的中国人希望这个巾帼英雄是真的,而不愿意说她是个艺术形象。
>> 婉贞
>> 婉贞
◆ 第225章 少年中国说
>> 夫国也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有主权,有服从,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夫如是,斯谓之完全成立之国。
《能令公少年行》
龚子自祷蕲之所言也(1)。虽弗能遂,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2)。
蹉跎乎公(3)!公今言愁愁无终。
公毋哀吟娅姹声沉空(4),酌我五石云母钟(5)。
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6),听我歌此胜丝桐(7)。
貂毫署年年甫中(8),著书先成不朽功(9)。
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10)。
征文考献陈礼容(11),饮酒结客横才锋。
逃禅一意皈宗风(12),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
拂衣行矣如奔虹(13),太湖西去青青峰。
一楼初上一阁逢,玉箫金琯东山东(14)。
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15)。
一索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16)。
珠明玉暖春朦胧,吴歈楚词兼国风(17)。
深吟浅吟态不同,千篇背尽灯玲珑。
有时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
笛声叫起春波龙,湖波湖雨来空濛。
桃花乱打兰舟篷(18),烟新月旧长相从。
十年不见王与公,亦不见九州名流一刺通(19)。
其南邻北舍谁与相过从?痀瘘丈人石户农(20)。
嵚崎楚客,窈窕吴侬(21)。
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22)。
卖剑买琴,斗瓦输铜(23)。
银针玉薤芝泥封,秦疏汉密齐梁工(24)。
佉经梵刻著录重,千番百轴光熊熊,奇许相借错许攻(25)。
应客有玄鹤,惊人无白骢(26)。
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高谈俊辩皆沉雄。
公等休矣吾方慵,天凉忽报芦花浓。
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矣胡麻饛,门前钓榜催词筩(27)。
余方左抽豪,右按谱,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28)。
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
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29)。
秋肌出钏凉珑松(30),梦不堕少年烦恼丛。
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31)。
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
吉祥解脱文殊童,著我五十三参中(32)。
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33)。 [2]
作品注释 听语音
(1)祷蕲:即祈祷,企求祝福。蕲(qí),同“祈”。
(2)怡魂而泽颜:使精神怡悦,颜容光润,即题所谓“能令公少年”意。
(3)公:此为自指。
(4)娅姹:同“哑咤”,嘈杂之声。
(5)五石云母钟:云母所制的大酒器。 石(dàn),古代容积单位。
(6)鬓绿:乌黑光洁如浓绿的鬓发,此为古代习惯表达法。
(7)丝桐:琴的代称,此泛指美妙的乐音。
(8)貂毫:毛笔的代称。 署年:在撰著上题写年月。 年甫中:刚到中年。
(9)“著书”句:古时谓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出于《左传》。著书即立言,三不朽中最下一层,故曰“先成”。
(10)“名惊”二句:谓徒具震撼四海之声名,如云中之龙,如捉摸不定之光影,总归虚幻。 攫拏(jué ná),捕捉。
(11)征文考献:即征考文献。 陈礼容:阐释“礼”之含义。
(12)“逃禅”二句:谓决意皈依佛教,而不符佛学规范的种种“幽情丽想”却难以芟除。 逃禅,逃避俗世生活,遁入佛禅之中。 宗风,佛家语,谓某教派传承的特殊风范。
(13)奔虹:古代神话中以虹为神龙所化,能趋走奔驰,故称。
(14)琯:同“管”。
(15)秾(nóng):花木繁茂,此形容作者假想的“美人”之艳丽。 “山痕”句:山峰轮廓宛曲,如美人之眉黛。此用《西京杂记》中记卓文君“望之眉黛若远山”语意。
(16)“一索”二句:谓自己向美人索要礼物,以确证其心地才华。索得钿盒知美人与己同心,索得班管则知其才华过人。 钿(diàn)盒:旧时女子手边装嵌金花的首饰盒,此暗用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盒金钗寄将去”诗意。 班管:即“斑管”,斑竹制作笔杆的毛笔。
(17)吴歈(yú):吴歌。 楚词:即楚辞。 国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亦多为民歌。
(18)桃花:谓春雨,江南有“桃花雨”之称。
(19)刺:名帖,即名片。
(20)痀瘘(goū loú)丈人:驼背弓腰的老人,用《庄子·达生》痀瘘承蜩(捕蝉)事,指有道之士。 石户农:即石户之农,上古隐士,曾拒绝帝舜禅让,逃海上而不返。见《庄子·让王》。
(21)嵚(qīn)崎:山势突兀貌。楚客:本指屈原,此泛指孤高愤疾之文士。 窈窕:形容女子身姿曼妙。 吴侬:吴人谓人曰侬,此指吴地女子。
(22)探碑学拓:探寻古碑,学习拓本。 僮:同“童”。
(23)斗瓦输铜:收藏古玩,与藏家争胜斗奇。 瓦、铜,指古陶器、铜器。
(24)银针、玉薤(xiè):两种笔法,银针指细笔划的篆书,玉薤指粗笔划的隶书。芝泥封:古代信函封泥上印章的篆刻字体。 “秦疏”句:此句写各朝碑刻特点,秦疏谓秦碑笔致疏朗,汉密谓汉碑笔致厚密,齐梁工谓齐梁碑刻笔致工美。
(25)佉(qū)经梵刻:指佛经。佉是一种古印度文字佉卢文的省称。 梵刻,另一古印度文字梵文刻成的经书。著录重(chóng):指藏书很多。 番:书页。 轴:卷轴。 “奇许”句:奇妙的内容可供借鉴吸收,错误的内容可供批判驳难。
(26)“应客”二句:用宋代林逋蓄鹤应客与东汉桓典乘骢马、人皆避之故事,写隐居时与人平等往来,无达官贵人之打扰。
(27)胡麻:芝麻。 饛(méng):食物盛满器皿貌。 钓榜:钓鱼船。榜同舫,船。 词筩:盛诗词用的竹筒,用白居易与友人盛诗往来故事。筩,同“筒”。
(28)豪:同“毫”,谓毛笔。 角、宫:古代五音之二,概指音乐。
(29)颓鬟:女子斜垂的发髻。
(30)“秋肌”句:谓看见美人光洁的手腕,觉清冷凉爽之意。钏(chuàn),手镯。 珑松,形容花气清凉,见龚自珍《水仙花赋》。
(31)华严筒:谓《华严经》。筒,经卷。
(32)“吉祥”二句:承上句而来,谓能免除烦恼皆因读到《华严经》,如听文殊说法,并经指引参见诸菩萨,置身佛界中,参悟大道。文殊童,即文殊师利(意译为妙吉祥)菩萨,他是侍立于如来身畔的童子,故称“吉祥文殊童”。五十三参,又称五十三善知识,指五十三个得道的佛教徒。
(33)“莲邦”二句:谓佛教修行的最高理想。 莲邦,即所谓极乐世界,因人皆居于莲花之上,故云。 兜率宫,即兜率天,佛教所谓“天堂”。
>> 能令公少年行
>> 能令公少年行
◆ 点评
点评:★★★★★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