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落脚陕北
红二十五军继军事成功之后,发动一场党内肃反运动,这场运动将当地党和军队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央红军在取得初步军事胜利的基础上精心求治,在新根据地同各方力量协调相处,很快获得根据地的壮大巩固,并将势力迅速发展到外围地带。
从绝望走向希望
周缺乏顽强,朱少方略,张显得能力不够。周是位灵活的外交家,朱是位忠厚的军人,张是位思辨的学究,只有毛泽东才是一位全面的政治家。
由于朱德的离开,彭德怀成为最高的军事首脑。俄界会议根据彭的建议,要求对军队的机构进行彻底改编,司令部减至130人,政治部为60人。军改为纵队,每个纵队由四个团组成。取消原来营的编制,每个团直辖四个步兵连。红一方面军改名为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彭德怀、林彪组成“五人团”,主管军事领导。新成立整编委员会,由李德担任主任。基本战略方针是从陕甘北部“继续北上”,“打通国际路线”。
毛泽东似乎不言而喻地收回了以前往西退却投靠苏联的主张。毛泽东当初想依赖外国势力,本来就是出于一种在绝望中作最后选择的考虑。
陕北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1935年11月11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毛泽东被推选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彭德怀被委任为军委副主席一职,随后又进入政治局,明显是由于朱德走后他在红军当中担任总指挥50一职起了作用。毛泽东保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职位,实际行政由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负责管理,博古担任主任。在党中央,张闻天以总负责人的名义主持日常工作,所有重大的决策概由毛泽东作出。总之,初到陕北的党中央稳妥地控制了陕北根据地,毛泽东作为领袖在党、苏维埃和军队的稳固地位建立起来了。
与以往不同,几乎没有军队领导人参加此次会议。(瓦窑堡)会议参加人员的这种构成表明,一旦军事危机过去,党的政治领导又成为关键。此次会议还表明,毛泽东乐意使用政治干部在彭德怀和林彪等军事干部之间维持某种整体平衡。
作为中共政治家的毛泽东比军事领导人彭德怀具有更加深邃的眼光:通过率领部队在外成功作战,倒能加强本人在党内的权威。
小雨藏山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五章 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的崛起
遵义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军事经验的总结 中国共产党内部关系经常是渐进地发展,而不是短暂地爆发...
-
第六章 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毛泽东与博古的分歧主要是党的路线和政策问题,带有浓厚的理论色彩,当然最后还是实践结果解...
-
第七章 落脚陕北
-
第八章 红军大会师
从希望到绝望 卓木堡会议的基本意义还是相当清楚的,在这次会议上张国焘正式宣告另行成立共产...
-
第九章 毛泽东作为政治企业家的才略
他非常懂得对下属雇员的用人之道,善于把每个人团结在他的手下。 面对同志——西路军 先是毛...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