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人类从最初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状态中分离出来,亦即告别了那种动物生存的特性。是时人具备了理性和想象力,意识到自身的孤立和分离,感受到自身的无力和无知以及生死无常。一个人倘使不能与他人建立一种全新关系,以取代之前凭本能调节的关系,便一刻也无法在这种状况下生存。即便所有的生理需求都得以满足,孤独和个体化的状态仍像牢狱般禁锢着人;人必须摆脱这种状态才能维持心智健全。事实上,精神失常者是那种完全无法与他人建立任何联结关系的人一他们并没有身陷囹圄,却将自己囚禁了起来。人类维持心智健全的必要条件,是其必须与其他生物在一个共同体中生活,与他们发生关联。在构成人类各式各样密切关系的所有现象背后,在以爱这个词最宽泛的释义为代表的一切激情背后,我们都能看到这种需求。 引自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无论委从还是支配,其共同要素是他们产生的关联有一种共生的性质。相关双方都失去了各自的完整和自由;这是一种互为依靠、互为制约的形态,双方满足了向往密切关系的渴望,却又会因内力和自主力的缺失而感到痛苦一一内力和自主力必须以自由和独立为前提;此外这种相互依靠注定会使双方有意或无意地酿就敌意而时常威胁到关系的本身。委从的(受虐的)或支配的(施虐的)情感即便得以实现,也不能最终修成满意的善果。这是一种自驱的动力,因为再多的委从或支配(或占有,或声名)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身份认同与关联感,于是人们就会永无止境地追求。这些情感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看不到其他出路。虽说这些情感旨在建立某种关联感,但它们破坏了个人的完整性:个人,无论是受委从还是支配的情感驱动,实际上都变得必须依存于他人;人本应致力谋求个人发展的,现在变成了依赖于所委从的或所支配的人的存在。 引自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我觉得作者对爱的观念太乐观了。爱不是天然如此健全的,它更可能经历过、甚至停留在委从/支配关系里,不论是亲爱或是情爱。我们强调友缘的重要性,也是因为友爱是更容易天然接近于健全的爱的关系。
但唯其如此才能长久,这很不错。我常常因此想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近几年才感觉能摸到这句话的意义。
在爱的行为里,我一个人爱着不同的对象,但我仍是我自己,一个唯一的、独立的、局限的、终有一死的人。爱,在分离与联结的两极之间生生不息,此非虚言。 引自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52人阅读
叶公好小虫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本文论点旨在说明价值观之根乃深植于人类自身所处的生存条件;对这些处境的认识,即对“人类...
-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创造,预设为一种活动和关心。它预设了创造者对创造物的爱。但倘若一个人没有创造的能力,没...
-
第一章 价值观、心理学与人类生存之道
不论这些系统内容为何物,促使它们应运而生的是人的一种需求,即不仅需要一个思维系统,而且...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