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营文本
有些人抄写书籍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个人的乐趣。齐高帝第十一子萧(472-93)以细字亲手抄写《五经》,把抄本放在一只巾箱里。侍读贺阶问他: “殿下家自有坟素,复何须蝇头细书,别藏巾箱中?”他回答说:“巾箱中有《五经》,于检阅既易,且一更手写,则永不忘。”诸王听说以后纷纷效尤,是为“巾箱五经”的由来①。 如杜德桥所说:“国家图书馆成为国家统一和国家文化的象征,因为它确立了统治王朝的合法地位以及作为文化守护者的合法身份。” 公元七世纪,丘悦的《三国典略》一书对梁朝历史的最低点—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低点之一——作了如下叙述: 帝入东阔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研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梁书》的作者姚察父子,对萧梁皇族的缺点向来保持沉默,对萧绎的焚书行为也同样绒口不言。当然,这很可能就象杜德桥说的那样,“一个皇帝,文明的守护者,本人又是一位作家,自觉地、有意识地‘制造这场’中国文明的历史性灾难”,这本身就是“另一种型号的灾难”,因为太巨大,以致令史臣哑口无言。不过,对于生长在梁朝、曾经在梁朝出仕、对梁朝君主的不幸命运抱有深厚同情的姚察来说,把他的痛心惊变掩藏和压抑在史臣简洁乃至枯寒的文风里,也许是一种心理上较为容易的选择。
24人阅读
毛蓝蓝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梁武帝的统治
同样,除非我们把“寒人”和“后门”区别开来,我们也还是不能理解上引《南史》的论断。“寒...
-
第一张 梁武帝的统治
“净居”,武帝度过人生最后时光的宫殿,是一个佛教名词。净居天,是超越了生死轮回的佛教圣...
-
第二章 经营文本
-
第三章 当代文学口味的语境
一次君臣二人以一部《礼记》和到溉花园中的一块高达一丈六尺的奇石作为赌注,到溉全部输掉,...
> 查看全部4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