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擅于发现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大脑,“投机取巧”的技能
本书通过视角、层次、组合、限制、进化、迁移、循环、完美八个方面对思维固化的分崩解体有一定的撼动作用,读的过程中会引导你反视自身的思维模式,激发你去精进。具体收获如下:
一是,视角层面,要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就像是“铅笔”,当你从材质、造型、装饰、工艺四个角度去重新审视它时,会脱离它仅用于写字、作画的局限,发现小小铅笔的不同寻常之处,正如书中所指“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
二是,层次层面,要要从整体中洞悉局部,从抽象中洞悉具体,再通过模块整合的方式实现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也就是说培养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类似于表达过程中“金字塔原理”,结论先行,然后展开分论点。问题解决过程中找到中间层很重要,这个中间层好似酱汁,它的下面是组成酱汁的各种配料(基本要素),上面是基于酱汁形成的各种菜品(更复杂的)。这个中间层就是“高频模块”,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你经常做的事情,升级其中一个,你就能发生显著变化。
三是,组合层面,擅用“知识的组合拳”,跨学科跨领域知识的融合是大趋势,就好比读书,必须用好“读书的组合拳”才能更好的让知识保留,为你所用。你可以把一位作者的书籍都看了,或者同一类型的书籍读至少三本,然后将其整合构建一张思维导图,建立“阅读超系统”。
四是,限制层面,限制有助于激发你的创造力(比如厨师用有限的食材做美味菜肴),缩小选择范围(比如在一张白纸上“排版”,可以想象出一张网格,在网格里进行创造),为问题解决提供线索(比如3M公司员工发现,正因为“弱胶水”没有“强胶水”粘合度高,可用于便利贴的制造;写作时,写不写去,“为什么写不下去”也可以成为写作的话题)。
五是,进化层面,社会依然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必须升级你的硬件和软件,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可以学习一两门新语言、新技能)。
六是,迁移层面,找到一个事物的普适性规律,将其运用到新事物中,先“迁”后“移”。知识迁移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从你的“痛点入手”,然后去求索答案,把接触到的东西适当迁移,变成你解决问题的模块。
七是,循环层面,自己进行循环设计,这部分的“范例学习模型”很是受用,分为三步:找到大师作品-模仿-比对找差距,但是首先要找一位大师进行学习,精通了再去集百家之众长,探索出属于自己的风格,学习写作亦如此。
八是,完美层面,要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需要建立稳定的系统(做事的标准,如“学习射箭”),对自己严苛(“文章是改出来的”),并精细化方法(如“海胆水饺的制作流程”,每一道工序有专人把关,并量化;多问自己“为什么”)。
最后,书中提到的心智练习方法感觉挺有趣的:衍生出新格言(层次层面的练习)、为一部电影设计新剧情(组合层面的练习)、把古诗改为现代诗(限制层面的练习)、写逛街或旅游笔记(迁移层面的练习)、为感兴趣的好书续写章节(循环层面的练习),平时可加以实践,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