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
泰勒的成功,在于将“管理”制度化作为纪律。过去,管理岗位往往是给予那些常年效力者的一种奖赏,让他们能够以更轻松的劳动获取更高的报酬。管理者的主要功能在于确保事情按部就班并且保持下属的士气。而在泰勒的管理思想中,管理者不但是要负责研究的科学家,还需要是效率的构筑者。 这就在知与行之间画下了一道坚硬和明晰的分隔线:管理者负责思考、规划,工人们负责执行。 从此之后,工人们不再去理解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做,或者事情怎么会成为这样——事实上,管理者认为让工人们“知其所以然”,或者因为工人们具有专业知识而多付其工资,这是一种浪费。在造纸厂里,泰勒看到工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纸浆的样本提交给一名化学师。泰勒让那名化学师下岗,代之以一个架子,架子上放了许多试管,试管里是各种标准条件下的纸浆。工人们只要自己去核对,就能够知道样本与哪种标准条件最符合。就这样,工资高昂的熟练工,可以用一个不学无术、工资低廉的毛头小伙子来代替。通过制定极为精确的操作指南和几张图表,泰勒就不会再担心失去拥有几十年经验的、工资高昂的熟练工,代之以那些对于顶层设计流程没有丝毫质疑的年轻劳动者。 泰勒告诉工人:“我雇用你们,是看中你们的力气和机器般的能力。我们会给另一批人发工资让他们去思考。”《科学管理原理》是泰勒所发起运动的“圣经”,在书中,他将劳动者描述成白痴,嘲笑他们说话语无伦次,认为这些人“在精神上是迟钝的”。
20人阅读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