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页~卫国1
卫鞅所乘白马,是在公叔府做中庶子时的寻常坐骑,这段路走了整整两日。也并白马脚力太弱,实在是卫鞅并不急于进人栎阳。卫鞅想好好看看秦国,顺便查勘一番秦 国的风土人情。毕竟,这个被魏国封锁在函谷关以西的战国,对他是遥远而陌生的。确切地说,所闻甚多,却从来没有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这对他这个多有游历的子,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卫鞅的祖国,是大河中段最肥沃地段的卫国。 卫国不是大诸侯,却是个最为特异的诸国。特异所在,是始封国君与初始臣民的“水火同器”。周武王克商之后,殷商族群虽亡国而几欲复仇复辟。历经密谋,终有了殷纣王之子武庚与周室监管势力管叔、蔡叔部的联结叛乱。于周武王之后摄政的周公旦,平定了这场大叛乱后,将商族群分而治之:残存的殷商王族遗民,悉数聚迁于准水流域的宋地,以纣王的庶兄微子为国君,封成了宋国,以彰显周王室存续殷商社稷的宽仁大德;残存的殷商臣民族群,则悉数聚迁到大河中段的濮阳地带,以周武王最小的弟弟康叔为国君,封成了卫国。就实而论,宋国虽延续了殷商王族的社稷祭祀,然其王族人口在动乱中锐减,国人又大多不是殷商庶民,其殷商国风便大大淡化了;卫国不然,由于聚集了殷商七大族群,是故虽以周王族为国君,却始终弥漫着浓郁的殷商国风。殷商底民多以商旅为传统生计,邦国兴亡的爱恨情仇新渐抚平之后,又开始了实实在在的生计奔波,卫国便渐渐呈现出了一片蓬勃生机。在整个西周时期,卫国都是小邦土地而大邦财货,商贾发达,民生股实,堪称实际上的大诸候国。及至春秋,卫国依然是富庶大邦,其“桑间濮上”的开化民风,一时成为春秋之世极有魅力的文明风华旗帜。 只是到了战国的刀兵大争之世,卫国才渐渐衰落了,萎缩了。卫鞅的祖上颇见特异,父系是卫国国君部族的周王族远支公子,历代母系却多殷商女子。 引自第218页
42人阅读
sunnyxuyf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战国初期变法P201
一卫鞅韬晦斡旋艰难脱身 将近四更时分,公叔陵园一片漆黑,唯有卫鞅的石屋亮着灯光。 卫鞅在...
-
214
中流砥柱 三茅津渡两情惜別 太阳还没有升起,大河两岸的辽阔山原锦缎般灿烂。 大河从漠漠云中...
-
第218页~卫国1
-
第235页
秦人本是一个古老的东方部族,从商代开始,奉命西迁,成为殷商王朝抵御西部戎狄的主要力量。...
-
244-245
道家?渠梁的父君,也是继穆公 代祖先,但对父君秦献公却是推崇有加的。他会拒绝父亲曾经很赞...
> 查看全部18篇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