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味在江湖
陈老师不愧为美食家也,篇目二列举了北京各种菜系的好吃店家,顺带盘点了店家里的地道招牌,这莫不就是古早的探店和美食博主莫?
我更佩服陈老师的是非在当地所食,亦能挖出地道,甚至在地道中生成了自己的地理美食评价体系。若是别人,那我当是不服的,可奈何陈美食家亦记者出身,既是我的梦想职业,又是真真有着令人折服的文笔。字符之间,皆见对荤素肥腥廉价地气的把握,油脂的沸腾煎香与清爽素菜的干脆都在脑内生成江山美景。
走过些许山河后,我无意晓得了当地美食一说。真临泰国前,广西怎的说都是我中华最靠近东南亚的省份之一,“南宁的东南亚菜最正宗”的说法和身边确有越南媳妇的事实让我也颇有底气。直到人在春府,食过路边小贩和正宗餐馆,才知“嘿!我在国内的算个🔨正宗。”不过国界,跨越省份也是一样的。中华地大,不然怎的古时曾算好几个国家。不同省份的水质首要不同,熬出的汤底,甚至勾芡的菜汁质地都未必类似。在哈尔滨上飞机前被阿姐招待的一碟锅包肉,我回来后终究未能感受形同的拉丝和厚度恰好如此;西安回民街biang biang面的地道韧劲和辅以佐料也没法复刻。就算省内,桂柳代表的桂北菜系也有着不同的辣度和腌制偏好,还记得和家人出行,长辈们只有摇头下酒进食,跟在家中食用桂北特产菜系的豪迈大口并不一。
最是好菜系自在当地食。白钟元评价圭贤做菜时说,这得是吃过许多不同地方才做得出来,我本不解,现细想确是如此:吃异地美食像是一本打卡录,身为外人钻进他乡,在他人土地浇灌下的菜肴中寻到一丝与自己契合的美味,就像自己的饮食簿中加入一道新笔划;笔划不停叠加,最后呈现的是滋味各异却能代表自身味蕾被开发出来的数不清个“正”字,若是会下厨,那自然敢以乱撒酱料,成品之后释以一句“嗯,是XX地方的口味了。”
meme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魔蛋
CNN把皮蛋称为“魔鬼下的蛋”着实出乎我的意料——跟我当年想的一样。我的脑里没有储存小学三...
-
至味在江湖
-
每个人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陈老师提及的母乳味道,或许就是我这些年来走过祖国四面八方对每个城市所能记忆的味道源头。 ...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