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RickyZhang
读过 万法简史
请系好安全带,这将是颠簸的一夜。
或者说自从上一次看过老肯年轻时期的成名作《意识光谱》让我整个意识系统都开始骚动甚至翻腾起来,紧接着再看这本二十多年后老肯整体思想的问答录《万法简史》直接把我带上了一条意识的高速公路,而且还是很颠簸的高速。
在打开了很多脑洞的同时,也是籍此梳理了之前在哲学、宗教乃至实相中探索的所有感悟。
如果把《意识光谱》看成是对二元论的全面梳理和理论整合,而这本《万法简史》就是对于整个法界的全面诠释。很赞叹老肯的整理能力和融合的智慧,几乎是把我能看到甚至无法经验到的一些理论体系都做了整合。而且很聪明的是,看似只是在整合各个取向的理念,同时像粘合剂一样,为了更好的诠释再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假设,但最后形成的庞大体系俨然就是老肯自己的东西。无论这个体系是否准确,其中已经囊括了各家之精华,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按照胡因梦的评价就是,“一个由空性含摄知识万有的整合见地”。
诚如胡因梦在序言中所言,老肯的思想是“起源于毕达哥拉斯、巴曼尼德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然后传递给奥古斯丁、阿奎纳、迈蒙尼德、斯宾诺莎、黑格尔以及海德格尔。而东方智慧传承对威尔伯影响最深的,则属佛教上座部思想、龙树中观学派、华严学派、唯识学派、整合瑜伽、藏秘大手印与大圆满、论藏、吠檀多哲学、苏菲神秘主义等等。至于威尔伯的超个人视野,则充分反映了威廉·詹姆斯、荣格、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更涵盖了60年代末期西方所发展出来的身心灵整合治疗及东方默观传承。”
经过几本书对于老肯的认识,虽然他是超个人心理学的代表,但我觉得完全可以说老肯是在世修行的大家。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几乎是囊括了老肯所有的核心思想,涵盖了“全子(holon)、二十条法则(见附录)、前超谬误(the pretrans fallacy)、老肯学说的五个阶段、四大象限(the four quadrants)、整合哲学(Integral Philosophy)、十个层次、整合政治学(Integral Politics)、进化与内化(退化)、法界(Kosmos)”等等,包罗万象。
也许无法在这篇读后感里呈现我所有的感想,只是挑选几个我收获最大的点和大家做一些分享:
一、全子,进而拓展到意识结构
“全子,是亚瑟·柯思勒(Arthur Koesler)发明的,指的是某个本身已经是整体,但又是其他整体的一部分实体。”“实相并不是由事物或过程所构成,也不是由整体或部分所构成,而是由整体兼部分或者说全子构成的。”
这个概念可以说是所有思想的基础,我会看成是对于《意识光谱》的总结,是一种可以慢慢从二元论中跳脱出来的方式。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但很重要的理念会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全阶序并不是一级一级进阶的,而是一层包覆一层的。”这是一个核心论断,因为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的很多意识层面的精进、升华、乃至开悟,并不是进阶的关系,相反是要向下包含一切。也就是说修行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言的。
这会让我想到拓扑学的概念。猛然会想起有本已经落灰的书,《拓扑心理学》,也许籍此可以读读,把全子的概念再深化一下。
通过这个概念也相应提出了意识乃至所有事物的发展过程。“整个发展过程是先有意象而后有象征,有象征而后有概念,有概念而后才有规则。”
老肯会归纳为“融合、分化、整合”,或“嵌入、超越、包含”。
可以看到的是书中也引用了很多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以此从“意识光谱”中迭代出了更完整的意识结构。
在意识结构中“人马(Centaur),意思是相对的独立自我的身心整合, 以及心智域和生物域的整合。”这是在《意识光谱》中阐述比较多的部分,也是那时我的一个收获点。现在可以看出明显老肯在意识光谱里的超个人带和大心境界有了更多的拓展。
比如说“通灵阶层,即主客体之间,你和’彼方’的自然界之间,已经没有任何分别。”还有精微光明阶层,“精微本质遍布于一切现实,是一切万有的实相,一切万有的基础;此精微本质即是一切,即是真如(suchness)。而汝,汝即是彼。”
需要注意的这里很多概念的理解也许和非修行领域的朋友理解不一样,比如“通灵”、“神性”……我会更加的认同老肯,也是感觉很多吃瓜群众有些被市井的神婆误导的嫌疑。
同时这些大心境界的拓展,我在猜想是不是有被密宗大手印十八层次第的影响,老肯应该也是一个修密之人。
当然对于普通人来说,比如我,最感兴趣的应该是最高层,“无分别智”。当然要基于拓扑的原理,到那个境界还有很多很多路。但看看老肯的一些指引也是很有感触的。“无分别智传承的重点并不在于意识状态的改变,而在于认出无分别境界——认出一切本来如是。”
我觉得老肯的诠释也非常到位,比如“以无分别智的角度来说,你不可能’完全’开悟’,就如同你不能说自己’受完了所有的教育’一样;这是没什么意义的。”
所以要走修行这条路,只有耐心、诚心、细心的慢慢走就是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全子”的假设,我们不能说老肯说的都是对的,但这本身就是一种诠释。
二、四大象限(显象为三大领域)
其实看完全书以后,不难发现,老肯就是在做一次基于四大象限的诠释,诠释这个世界。
这里要再强调下“神性”的概念,和平时大家嘴里的“神”几乎是两个概念。当然对于塔寺时代乃至现在的末法时代的讽刺老肯也是直言不讳的。
回到书中,“神性显化出来就是四大象限。”“不管是什么全子,若想了解它,最低限度不能不从这四个面向下手。”
所以我会把四个象限看成是完整思考一个问题的指引,四个面向的拓展,因为每一件事情背后都是一个全子。
从图面来看,“右边都是独白,左边都是诠释。”“大脑和经验性自然界的事物一样,都可以用独白式的注视和经验分析来认识,但心智只能经由内省、沟通、诠释来认识。”
可以看到的是,这里也是在用二分法去应对二元论。目的也许是更形象的印证出一些偏颇的发展方向。“那些被利爪抓得最深的人,往往是歌颂得最大声的人。”
老肯在推崇的或者说敲警钟的是,“我们要的是’全象限’观点,以法界四方所有次元为完整的脉络进行诠释。”
不难发现,其实老肯特别擅长诠释,也就是老肯是一个“左撇子”。
这也是理解后现代主义的重要入口,“后现代主义主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诠释的重要。”“主体空间和互为主体空间是分不开的,这是后现代或后启蒙时代最伟大的发现。”
我们平常经常提及的“实相”,老肯则归纳为“实相属于左手,不属于右手”。为什么我们老是看不到实相,也是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常常忍不住把左手象限的事物(需要用心诠释的深度)化约为后者(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的表象)。”
三、平面世界,
这里有一个概念对我来说比较新颖,所以特地来说两句。因为大家对“化约”的喜欢于是就有了“平面世界”。
“平面世界,其表现形式也许是隐约的化约主义,也许是粗糙的化约主义;前者将一切内在或左手象限事件化约为右手象限相关事件;后者将右手象限系统化约为右手象限原子。”
我的理解是,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但往往骨子里就是在做一些非黑即白的事。于是这个世界就塌缩成了平面世界。
从法界角度来说,“法界是物质、生命、心智的统称,也称为宇宙(cosmos)、生物域(biosphere)、心智域(noosphere)”。而“三大领域崩塌为独大领域的平面世界。”
我很喜欢老肯对于发展部分的论述,就像历史梳理一般展现了这个平面世界的演变。从世界观角度来看:远古期、魔幻期、神话期、理性期、存在期。而相应的技术经济发展则是:游牧期(foraging)、锄农业期(horticultural)、犁农业期(agrarian)、工业期(industrial)、资讯期(informational)。
可以看到的是“每个社会都有一个重心,其伦理、典章、规范、基本体制都依循此重心组织而成。”从整个社会来看,都是存在着平面世界观。
“在平面世界观里,你只能上行或下行;你要不是完全否定平面世界观的存在(上行者),就是试图让平面世界观变成神(下行者)。”所以也许先要和平面世界观做工作,我们才能跳脱出这个框架做些什么。
上行下行也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话题,就不多说了。只是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从万有到太一的上行之道就是智慧之道,即色即是空。太一的显化就是万有的下行之道就是慈悲之道,即空即是色。”
四、直言不讳,针砭时弊
其实整本书看下来最爽的部分还是老肯的直言不讳,加上很多针砭时弊的观点非常认同,也以此对于这本书和老肯会觉得非常亲切。
老肯说,“当时代进入现代性(modernity)和后现代性(postmodernity)之后,我们却看到另一波深远而彻底的逆转:上溯空性者出局,下及万有者进场。”
甚至可以说,现在很多在身心灵圈或者神秘学圈修行的朋友虽然是在走空性之路,但在老肯看来也许也是下及万有者。因为“平面世界的人膜拜的都是纯然下及万有的神、感官的女神、感官的世界、只标明位置不讲其他的黑白世界,一个你可以染指的世界。”
我绝对老肯有一句话非常一针见血,“对于神性狭隘而拟人化的特质,我们必须谨慎以对。”
甚至老肯还指名道姓的说,“从更高的我、内在声音、原型心理学、诺斯替教派、内观、灵魂的呵护、内在的目睹、宇宙心、纯净觉知、人格九型图、超越意识或类似于左上象限的理念来解释他们直观到的东西。他们直观到的左上象限的境界不论有多真实,解读方式都遗漏或严重削弱了’我们’和’它’这两个层面。这根本是完全解离的独白式自我陷入疯狂的唯我全能幻想。”
看到这里我自己也需要反省反省,从四大象限中出发,我现在从事的方向也的确主要关注在“我”的诠释,也许可以说带一点“我们”的工作,的确是过于唯我了,少了很多“它”的独白。也许这是将来我的发展和进步的方向。
包括“绝对真理说只是一种意识形态,并且是最糟的菁英主义。”以及“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种高度菁英文化的主义,可是却宣称自己不是菁英。”当只是在一个象限过度开发的时候,很容易掉入菁英主义的坑。其实很多时候会有意无意的站在菁英主义的立场去俯视问题。
想想几年前还在追求真理、实相,其实老肯的一些话都是当头棒喝。“法界没有真理,只有某人硬塞给别人的种种概念。”“大多数人所说的真理都是呈现式真理,讲的是明确的位置或对应关系。”
多听听老肯的话可以让我们少点弯路,因为“你不可能创造自己的实相,只有精神病患者才会创造自己的实相。”
五、环境伦理,我们可以做什么
看过那么多,感触也很多,其实最后真正的关心和关注的是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在这里老肯提出的环境伦理也许可以看成是对现实的一种指引。
其实很多学习乃至经验都是在帮助我们提高意识层面,发展心智,“心智发达之处,神性就会显露出来。”诚如前文说的拓扑概念,“灵性经验不会允许你跳过哪一个成长与发展阶段的,因为每一个阶段都是涵养灵性体悟的所在。所以奥罗宾多才说:进化可以加速,但无法超越。”
其中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自我中心逐渐消失”,按照老肯的拓展,乃至集体中心、民族中心、社会中心都是自我中心的另一些体现,都会慢慢消失。
“真正的环境伦理的重点在于,我们应该在真实的包容当中超越并包含所有的全子。”
其实还是回到根本的全子概念。这里老肯更多的在强调的是第二象限,“我”的境界中最高的层面“统观逻辑”。感觉这是最终能打通四大象限的状态。
“统观逻辑综合各种观点,很自然的不让任何一种观点凌驾其他观点之上——这就是无透视观(Aperspectival)。”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进入不背负神话、魔幻式之期望、自我中心之自满与同族中心之自满的超个人阶段。”
这有点像不二(Nonduality)状态,“指的就是融合上溯空性和下及万有的状态”。按照谭崔(tantric)观点:“如果你以清明的觉知探入低等状态乃至于染污状态,那个状态就会转化成与其相应的智慧。”
对于我的意义也许在于,虽然现在在“我”的境界里遇到一些瓶颈,可以看成是广度在不断拓展,但深度却停滞许久。也许从“我”的境界出发,统观逻辑是一个灯塔,可以照亮一些脚下的路。
“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过,人所有的痛苦尽在主客的分裂之中。”也许真正进入了统观逻辑状态,走上了包容所有全子之路,这种分裂也就会破镜重圆。
就像老肯说的,“我们必须同时容纳左手象限和右手象限的发展,才能具备真正全球性的意识。”
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是看过这本书的感悟,还需要付诸行动,何时能身心受益现在还不好说。
另一方面,这一切也都是基于老肯的假设和假象,就像他自己说的,“所有的意义都受到脉络的限制”。这本书本身也受到脉络的限制,我的感悟或者吸收的这些也是给我的一种限制。后续还要很多的沉淀和觉醒。
很喜欢老肯的一句,“思想不是一面反映独立事物的镜子,而是认识事物的一种作用力。”也许每个人看这本书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但就我看到的这部分已经是对我产生了一种作用力。
就像让我花了那么多时间码这些字来整理自己的想法,这一切都是开始,期待以后的收获。
最后借用老肯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没有一个独立的东西在体验另一个独立的东西。”看到这些文字的你也不是独立的,大家都不是独立的,万法归宗,欢迎大家一起来度过这个颠簸的夜。
2020-9-2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