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作者身份的建构与批评
新型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模式,是新媒体所带来的,还是在旧媒体中早已存在的?124
其中,恩斯特·贡布里希和罗兰·巴特都曾批评艺术家的浪漫主义理想——艺术家们强调创造要从零开始,直接从想象中寻找图像,或者以一人之力发明全新的方法观察世界。15据贡布里希的说法,现实主义艺术家应该依托现有的“呈现图式”(representational schemes)来呈现自然界。而艺术史上幻觉的发展历程,与长久以来,一代代艺术家对这些“再现图式”所进行的修改与微调息息相关。罗兰·巴特在他的名篇《作者已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中,提出了一个更为激进的观点:他认为作者并不是作品内容的独立创作者。他认为:“文本(text)就是一组从不计其数的各种文化中心抽取出来的引用。”16尽管一名现代艺术家只是在复制,或者最多是在以新的方式将现成的文本、习惯用语和图式组合在一起,但艺术创作的实际过程,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实践了浪漫主义理想。就像上帝创造宇宙一样,艺术家从一张空白的画布或空白的纸页开始,逐渐填充上细节,创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完全由人工操作,与工业化时代之前的手工业文化时代相适应。到了20世纪,虽然许多文化形式开始转向大规模生产和自动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西奥多·阿多诺语),美术却继续坚守手工模式。直到20世纪初,一些艺术家开始从现有的文化“零件”中组装拼贴画和蒙太奇,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才进入到艺术领域。摄影蒙太奇(Photomontage)成了这种新方法最“纯粹”的表现。20年代初,摄影蒙太奇的实践者已经创造了(或者更确切地说,建构起)一系列现代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简单举几个例子,如汉娜·赫克(Hannah Höch)创作于1919年的《蛋糕刀剪切画》(Cut with the Cake-Knife)、保罗·西特罗昂(Paul Citroën)创作于1923年的《大都会》(Metropolis)、古斯塔夫·克卢齐斯(Gustav Klutsis)创作于1920年的《全国电气化》(The Electrification of the Whole Country),以及拉乌尔·豪斯曼(Raoul Hausmann)创作于1920年的《家中的塔特林》(Tatlin at Home)。虽然摄影蒙太奇成为20世纪20年代达达艺术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构成主义艺术家及20世纪60年代波普艺术家们常常采用的成熟手法,但以绘画和素描为代表的、从无到有的艺术创作,仍然是现代艺术中的主要操作。
源对本书的所有笔记 · · · · · ·
-
屏幕与身体:从罗兰·巴特谈起
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屏幕和观众身体之间的关系,来看屏幕的历史。这是罗兰·巴特1973年在《...
-
现代电影理论的三个基础隐喻:画框、窗户和镜子
现代电影理论的三个基础隐喻:画框、窗户和镜子。画框的隐喻来源于现代绘画,是形式主义理论...
-
艺术家作者身份的建构与批评
-
“后现代主义”与Photoshop
图形用户交互界面以及Photoshop等媒体操作软件的发展,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当代文化...
-
空间蒙太奇与其叙事
不同于电影中传统的时间蒙太奇,空间蒙太奇另辟蹊径,以空间序列的模式取代传统的时间序列。...
说明 · · · · · ·
表示其中内容是对原文的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