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方: 99读书人
译者: 陈文娟
出版年: 2022-1
页数: 336
定价: 55.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169238
内容简介 · · · · · ·
★ 鲁迅极为推崇的俄罗斯小说家,也是鲁迅青年时倾力介绍、翻译的外国作家之一。
★ 一部在一出版就遭到查禁、曲解、饱受争议又备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品。
★ 一份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简史:呈现后革命时代的集体心理:个人意识的堕落和自我价值的觉醒。
★ 了解十九与二十世纪之交那个动荡而复杂的俄罗斯的坚实起点。
《萨宁》是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却又常常以旁观者的清醒姿态一语道破传统世俗社会中人情的虚伪;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精神上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小说出版于一九〇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小说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罗加...
★ 鲁迅极为推崇的俄罗斯小说家,也是鲁迅青年时倾力介绍、翻译的外国作家之一。
★ 一部在一出版就遭到查禁、曲解、饱受争议又备受青年读者喜爱的作品。
★ 一份俄罗斯知识分子的精神简史:呈现后革命时代的集体心理:个人意识的堕落和自我价值的觉醒。
★ 了解十九与二十世纪之交那个动荡而复杂的俄罗斯的坚实起点。
《萨宁》是阿尔志跋绥夫的代表作,小说叙述了主人公萨宁回到家乡后的一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却又常常以旁观者的清醒姿态一语道破传统世俗社会中人情的虚伪;他光明正大地追求享乐,为所欲为,精神上却又陷入疲惫不堪的孤独和无意义的绝望中。
小说出版于一九〇七年,正好是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时期。小说影响之大,从批评家罗加切夫斯基的话中可以看出:“不是阿尔志跋绥夫书写了萨宁,而是萨宁书写了阿尔志跋绥夫,萨宁塑造了与自己的形象一模一样的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
俄国作家,颓废主义文学流派代表。生于俄国南部的一个小城,并在那儿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十九岁时,自幼迷恋绘画的他去了哈尔科夫绘画学校学习,一年之后又去往彼得堡。最初做一个地方事务官的书记,后转向文学创作,代表作有《萨宁》《绝境》等。早期思想比较激进,作品带有自由主义色彩,有时也包含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抗议。长篇小说《萨宁》出版于一九〇七年,因宣扬个人享乐主义、鼓吹纵欲而轰动一时,也饱受各界批评。十月革命后,阿尔志跋绥夫流亡国外,死于波兰华沙。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为什么哭?”她问自己,她不明白自己流泪的原因,只是觉得自己不幸、可怜、屈辱。她为自己已经失身于扎鲁丁而哭泣,为自己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高傲和纯洁而哭泣,为自己所感觉到的哥哥眼神中的可怕和侮辱而哭泣。她认为,在此之前,他是不会那样看她的,他如今这样看她,就是因为她堕落了。 但是,对于她来说,有一种感觉更强烈,更痛苦,也更明了:痛苦和屈辱的是,她已经是一个妇人,在她尚且年轻、有力、健康和漂亮的时候,她最好的精力便将永远奉献给男人们,供男人们享乐,而且,她使他们和自己得到的享乐越多她受到他们的鄙视也就会越多。 “为什么?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要知道,我也同样是一个自由的人…”丽达用紧张的目光着房间里朦胧的黑暗,问道,“难道我永远也看不到另一种更好的生活了吗?!”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0页 -
根据她的理解,一个人的感受、谈吐和行为方式,应该水远和所有那些与他教育水准、富裕程度和社会地位相当的人一样。在她看来,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人应该不仅仅是具有一切天赋个性的人,而且还是具有某种共同标准的人。周围的生活强化了她的这一认识:对人的一切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得到了最清晰的区分,即后者能保持其个性,因而被其他人所视,而前者却只会按所受教育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的信念并不总是与他们的个人素质相吻合,而是和他们的地位相吻合:每个大学生都是革命者,每个官吏都是资产阶级,每个演员都是自由派,每个军官都对外存的高贵持夸张的看法,如果一个大学生突然成了保守派,或者,一个军官突然成了无政府主义者,这就很奇怪了,有时还是令人不快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萨宁"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萨宁"的人也喜欢 · · · · · ·
萨宁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0 条 )

萨宁是我不想成为的人


萨宁走了,愚蠢的生活还要继续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萨宁几乎就是尼采意义上“超人”的化身。他善于思考,却不像尤里那样自怜自恋。他肌肉发达,却不像扎鲁达那样鲁莽。他追求情欲的满足,却不将女性视为自己占有的战利品。萨宁是自然的,自然得缺乏最起码的人性——亲情。对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家庭本位总是第一位的,... (展开)
《萨宁》——尤里的生与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次看到了谢苗诺夫的死亡那里,当时觉得多么优美的环境背景的描写都掩藏不住全书笼罩了一片死亡的灰色和黑色基调,那会我在医院拿着这本书更是觉得灰暗。 一年多以后,重新拿起来读完了整本小说,在我真实经历了小说中的事情之后好像变得坦然了,这是大家都会思考和去践行的... (展开)> 更多书评 50篇
论坛 · · · · · ·
这个译本疑似是抄袭的 | 来自黃炳財 | 2024-05-28 17:59:04 | |
请问这一版的翻译怎么样?和上海译文的相比哪个更... | 来自SecretGoldfish | 2 回应 | 2022-10-07 23:22:5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9)8.9分 2002人读过
-
Эксмо (2008)暂无评分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5分 266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2)8.7分 15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俄语文学(2018——) (宝王白奖评委)
- 2020年起出版的外国文学译本【网店上架】 (鲸岛)
- 文新思 (森森)
- 他山之玉 (鶴景)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33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萨宁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陌生人 2024-01-17 00:11:03 湖北
可能是心情有些浮躁,感觉一般般。
2 有用 sabrinabath 2022-03-04 05:59:49
真实而又潇洒的萨宁,拧巴的尤里……这本书最最让我喜欢的,莫过于对自然的描写,让人仿佛与书中人物一起,被美好的自然包裹着,幸福而快乐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0 有用 静静的顿海 2022-04-03 22:39:31
萨宁明明也做了那么多坏事为什么要像个上帝一样看待千千万万人 上帝不仁
0 有用 如若初识 2022-12-01 20:55:08 浙江
非常喜欢萨宁的那种处世态度,但是很难做到。。。
1 有用 碎叶吹又绿 2022-03-18 16:05:43
简介说鲁迅推崇,但应属时代代入感。作为一本颓废主义文学作品,此书非常好读,故事非常简单,人物是推崇个人享乐的颓废形象,几无社会价值尺度(难听点就是毫无道德感),以萨宁为主的几个人物,主线是情感,萨宁的妹妹被引诱,被萨宁从自杀边缘叫回,引导其带着身孕嫁给深爱自己的人(最终表明必将是悲剧)。萨宁最后又引诱了她人,最后一走了之。故事中的男性,除了萨宁,都自杀:引诱其妹者因被萨宁打在脸上,因尊严自杀;爱着... 简介说鲁迅推崇,但应属时代代入感。作为一本颓废主义文学作品,此书非常好读,故事非常简单,人物是推崇个人享乐的颓废形象,几无社会价值尺度(难听点就是毫无道德感),以萨宁为主的几个人物,主线是情感,萨宁的妹妹被引诱,被萨宁从自杀边缘叫回,引导其带着身孕嫁给深爱自己的人(最终表明必将是悲剧)。萨宁最后又引诱了她人,最后一走了之。故事中的男性,除了萨宁,都自杀:引诱其妹者因被萨宁打在脸上,因尊严自杀;爱着萨宁引诱女孩的,因着莫名自杀;还有一个自杀的犹太大学生。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