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1)

  • 第173页 王安石推行新法及其所遇阻力
    陛下以为税敛甚重,以臣所见,今税敛不为重,但兼并侵牟尔,此荀悦所谓“公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熙宁四年五月丙午记事

寒柳堂集 (5)

  • 第72页 論再生緣
    中國之文學與其他世界諸國之文學,不同之處甚多,其最特異之點,則爲骈詞儷語與音韻平仄之配合。就吾國數千年文學史言之,骈儷之文以六朝及趙宋一代爲最佳。其原因固甚不易推論,然有一點可以確言,即對偶之文,...
  • 第233页 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
    先君救免文芸閣丈廷式一事。戊戌政變未發,即先祖、先君尚未革職以前之短時間,軍機處廷寄兩江總督,謂文氏當在上海一帶。又寄江西巡撫,謂文氏或在江西原籍萍鄉,迅速拿解來京。其實文丈既不在上海,又不在江西...
  • 第229页 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
    吳漁川永庚子西狩叢談肆,述李合肥之言云:天下事爲之而後難,行之而後知。從前有許多言官,遇事彈糾,放言高論,盛名鼎鼎,後來放了外任,負到實在事責,從前芒角,立時收斂,一言不敢妄發,迨至升任封疆,則痛...
  • 第237页 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
    當時詩幅偶然懸,因結同心悟夙緣。
  • 第172页 蓮花色尼出家因緣跋
    印度佛教經典注解,每喜徵引往昔因緣。若一考其實,則多為後來所附益,而非原始所應有。

管錐編(全四冊) (5)

  • 第186页 毛詩正義 三四
    蓋男女乖離,初非一律,所謂“見多情易厭,見少情易變”,亦所謂情愛之斷終,有傷食而死於過飽者,又有乏食而死於過饑者(Glückliche Liebe stirbt an Uebersätigung, unglückliche an Hunger)。
  • 第92页 周易正義 二六
    《說卦》:“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正義》:“人欲知既往之事者,《易》則順後而知之;人欲知將來之事者,《易》則逆前而數之。”按《繫辭》下:“夫《易》彰往而察來”,此處又拈出“順”、“逆”。然顧後則...
  • 第36页 周易正義 五
    況蕞爾戎羯,正犯疆場, 況蕞爾戎羯,正犯疆埸, 陸象山《語錄》云:‘臨安四聖觀,六月間傾城,士女咸往禱祀。 陸象山《語錄》云:‘臨安四聖觀,六月間,傾城士女,咸往禱祀。
  • 第28页 周易正義 四
    諷刺阿翁以爲頌禱呱呱者之地也。 諷刺阿翁,以爲頌禱呱呱者之地也。 亦正從時用則不易知而考論修詞者却不可不知也。 亦正從時用則不易知,而考論修詞者却不可不知也。
  • 第21页 周易正義 二
    意無固必?以鳧當鶩,無不可耳 意無固必,以鳧當鶩,無不可耳

新政革命与日本 (5)

  • 第200页 附录
    谕语→论语 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恃为牟利之符。公私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
  • 第184页 中国的法律、司法和宪政改革:日本的蓝图和顾问
    罗伯特·梅恩伯格……列举了对立宪运动的各种惯常的解释。……这些解释都受“着眼于反对清政府”的观点支配,接着他提出了相反的意向,应“着眼于清政府”研究立宪运动,只要这样做,“事实便表现出不同的见解,...
  • 第132页 第三编 新政体制革命:新的领袖,新的管理
    事实证明,中国晚清的体制革命与思想革命是不可分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以汉字惯用语翻译西方著作,从而得以直接用于中文,使思想能骤然突破;如果没有中国在日留学生的思想觉醒;如果没有为中国政府服务的日本教习...
  • 第88页 在中国的日本教习和顾问
    松本龟次郎在其回忆录中,列举了京师法政学堂的中国教习,其中包括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和范源濂,他们都在日本接受教育并在日后成为国家领导人物。这些人为新近从日本回国的学生开辟了道路,……并最终取代日...
  • 第61页 中国学生及其入读的日本学校
    中国的落后和衰弱,使每个学生都非常痛苦,激发了混合着耻辱、民族自尊和危机感的意识。“对中国主权和尊严实际的和想象的损害”,都使学生们情感激荡,以至神经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