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对《洞穴奇案》的笔记(5)

佩
(人是好人 笨了点)

读过 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
  • 书名: 洞穴奇案
  • 作者: [美] 彼得·萨伯/Peter Suber
  • 页数: 208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9
  •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
    紧急避难抗辩是法律,人民和当事人都有理由期待我们遵守它;被告人有可能根据它被宣告无罪;它具有公开的、可供裁判的标准;它在公开的法庭上被争论,并根据是非曲直来做出裁断。行政赦免却不是这些;它可以随意地赋予或任意地撤回;它的标准受行政部门的支配;它是一种宽容,是超越于应得的惩罚之外的礼物;它不是那种条件成立就该如此的情况。如果行政部门赦免被告或减轻刑罚,它的功能仅限于把一个现行的被告从可以预见的不公正中救出来;但我们不能首先消除判决其有罪的法律规则的不公正。因为他的行为是必要的,或因为他的行为有正当法律理由,从而赦免他,才是真正清楚地、负责任地缓解了法律的严苛性;因为法律过于严厉而宽恕他,这无异于廉价的怜悯。
    引自 观点八 一命换多命
    2022-09-15 13:52:10 回应
  • 观点六 撇开己见

    如果我们不顾法律而去施行个人的正义观念,并使之成为规则,那我们就会冒犯和压迫道德观点与我们不同的人。如果在一个法律与大众道德几无区别、司法造法与立法机关的立法指向一致的同质社会中,这么做或许还有一点儿理由。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社会当中,这意味着我们在道德问题上的分歧是真实而深刻的,而不仅仅流于表面上;它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达成了一种更高层面上的一致,即在法律与政府统治的层面上,这些彼此竞争的观点中没有任何一种有资格压倒其他的。如果这些观点中的一种其支持者在数量上成为多数,并且聪明地利用了投票,它可以暂时主导我们的政治生活。但是,我们也达成了另一种更高层面上的一致,即每一种数量上的少数原则上都可以变成数量上的多数。因此尽管我们通过计算选票选举立法者,我们也只是给了公民们一张选票,而不是让他们的观点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性”。生活在多元社会中意味着,任何一种观点都不会在官方层面上被视为在道德上优越于其他的观点。如果事实的确如此,那假如我想压制那些在定义正义为何的问题上与我意见相左的人,我就只能以正义之名把法律抛诸一旁。如果人民作为整体通过法律来表达意志,那么以正义为名将法律抛诸一旁,就是以优待与法官想法一致的群体的名义践踏了人民。在那种意义上,诉诸法律之外的正义就是精英主义者在企图颠覆民主,如果我们都倾向于同意诉诸正义,那是最危险不过的。只要我们尽力使得所有的观点都能在立法过程中得到倾听——我们正是这样做的——那在多元社会中维护和平安宁甚至正义的唯一手段就是守护法律,我们永远不能为了仅仅由一个派系、教派或者集团所持有的道德或政治观点而置法律于不顾。

    2022-09-15 13:53:03 回应
  •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
    斯普林汉姆和塔利试图表明,那场抽签把探险者的平等权利置于一个平等的起点上了。尽管就其本身而言的确如此,但是它忽略了,抽签的目的是为了赢家的利益杀掉输家。这一目标是在实施终极意义上的不平等。认为每个探险者都有平等的机会承担不利后果的观点并不能为不平等的结果提供正当辩护,原因仅仅在于,不能扭曲平等来正当化不平等。
    引自 观点十 生命的绝对价值
    2022-09-17 11:43:45 回应
  •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
    那么推断我们的同意目的何在呢?主要是为了让我们遵守法律。我们依然相信遵守法律的义务并非建立在某种神秘的道德义务之上,也绝不是奠立于主权者的某种神圣权利之上,而是建立在我们遵守它的承诺上面,尽管这种承诺可能是默示的。谁在推断我们的承诺?是国家,因为它必须让我们为违反法律而承担责任。这就好似那一骇人听闻的“善意强奸”规则,因为它将我们的同意转换成政府对我们同意的确信。这是否有点儿过分压迫人们而需要被修正呢?
    引自 观点十一 契约与认可
    2022-09-17 13:29:08 回应
  •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
    如果刑法的首要社会功能就是保护公民们免受犯罪所带来的特定种类的伤害,那对心理性免责事由的继续承认会加剧问题,而不会有助于问题之解决。即便“适用免责事由是有理由的”,那它也是源于次要的社会政策,它没有保护公民免受犯罪侵害的社会政策那么重要。 我们不愿去惩罚那些缺少必要犯罪心理状态的人,背后的理论基础是:惩罚的威胁并不会威慑到儿童、精神病人,或者因为无知、错误、强迫以及紧急避难而做出某种行为的人。的确如此,但这是两码事。根据得到证实的有害行为对这些人进行惩罚,会保护我们以后不会再受其扰,同时也会阻止其他人犯罪。如果公民们知晓刑事审判中不会承认任何免责事由,只要做出禁止的行为就会被定罪,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努力遵守法律的人会比现在多得多。
    引自 观点十三 判决的道德启示
    2022-09-17 14:02:47 回应

佩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675条 )

缓刑时刻
1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
2
大变局
1
故国人民有所思
12
大屠杀
32
经济人的末日
10
资治通鉴
34
康熙的红票
8
抑郁的力量
2
美丽新世界
1
为权利而斗争
6
刀锋
2
印尼 Etc.
3
刚果战争
3
鼠疫
3
太白金星有点烦
2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52
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1
与屠刀为邻
4
滔天洪水
1
百年百部短篇正典:1
1
置身事内
9
呼兰河传
3
论美国的民主
49
战争时期日本精神史
12
呼吸
1
极权主义的起源
3
漫长的战败
5
第三帝国的语言
2
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5
经典之外的阅读
40
失踪的孩子
1
卡廷惨案真相
13
布达佩斯往事
7
通往尊严的公共生活
74
灵契
1
身份政治
10
论法的精神(下)
1
论法的精神(上)
9
灭绝的年代
3
论自由
13
统治与教育
41
精英与平民:中国人的民主生活
10
第一圈(上下)
6
古拉格群岛
49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1
社会契约论
19
巨浪下的小学
1
占有还是存在
3
第二性
4
诉讼
1
成为波伏瓦
9
救赎者
2
君主论
8
中国通史
6
零年:1945
5
政治学
18
悲惨世界
31
耳语者
13
汤姆斯河
3
叫魂
11
事实即颠覆
1
国史新论
8
万历十五年
8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24
论犯罪与刑罚
31
圆圈正义
11
苏联的最后一天
7
轻舔丝绒
3
万历十五年
1
理想国
5
消失的微生物
8
逃避自由
13
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
29
厌女
19
指匠
1
悉达多
4
身份的焦虑
1
断臂上的花朵
14
切尔诺贝利的祭祷
17
漫漫自由路
3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2
理想国译丛导读
39
二手时间
3
穗子
1
寄居者
9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3
社会性动物
20
丝绸之路
85
众病之王
27
血疫
5
威尼斯商人
4
哈姆莱特
1
人世间(套装共三册)
11
政治秩序的起源
60
纯粹理性批判
4
永恒的边缘
7
明朝那些事儿(1-9)
16
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
1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9
禅的行囊
14
历史的教训
14
人生的智慧
49
论自由
25
空谷幽兰
17
1984
10
第九个寡妇
1
资本论(全三册)
14
天浴
1
少女小渔
15
漫长的告别
3
厨房
10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6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10
乌合之众
56
纯真告别
2
动物农场
4
流浪地球
13
隔离岛
3
人性的弱点全集
10
精神在别处
13
历史深处的忧虑
11
先知
6
世界的凛冬
55
局外人
18
麦琪的礼物
2
巨人的陨落
20
浮生六记
2
我是猫
2
人间词话
3
月亮与六便士
14
你一生的故事
8
无声告白
1
岛上书店
8
最好金龟换酒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