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原哀对《结网》的笔记(5)

灰原哀
灰原哀 (喜欢木朵)

读过 结网

结网
  • 书名: 结网
  • 作者: 王坚
  • 副标题: @改变世界的互联网产品经理
  • 页数: 238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年: 2013-5-1
  • 第190页
    高速增长可以掩盖很多问题,逆境则很容易让团队陷入迷惘和猜疑。
    引自第190页

    这是一句很有生活的话,非得有所经历才能体会其中蕴含的沉甸甸的份量。老话说“胜不骄、败不馁”,只是这事说来容易做来难,对个人难,对团队更难。 想起以前看《马云十年》的时候讲马云发内部邮件鼓励大家度过寒冬的事情,就觉得这种起承转合的时候,靠员工个人心理调整是远远不够的,必得老大出马才行。如果放任自流,一旦过了某个临界点,颓势便一发不可收拾,非人力可以回天。 这一点在我带实习生的时候便有所体会。实习生经常私下交流,一旦他们共同达成对当前工作任务的不满,人员流失就会十分迅速。但如果仅是个人有此想法,我就立刻会找其谈心,了解其需求,开解其思路,对工作内容微调以重新激活其工作热情。对于其同伴,也会通过另外的方式让其感受到变化。始终保持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1分的兴趣,对同伴的工作有2分的好奇,在适当的时候交换一部分工作任务,这样他们留在团队的整体时间会上升,而且成为彼此的backup。 概括起来就是,当员工状态不对时,便主动开导,否则终将为其他人“开导”;当员工思变时,就主动给予变化,否则员工将自行求变。

    2014-10-17 07:49:28 回应
  • 第202页
    在沟通前,需要确认好沟通目标、沟通对象、要传递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展现方式和最终要达成的协议这几个方面
    引自第202页

    记得有一次头脑风暴,我结合长期与用户沟通过程中积攒下的用户需求和反馈,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通观点。事后,有同事称赞说讲的很有道理,要是再有配套的解决方案那就出彩了。可惜,就因为我只表达了建议,却没有做足相关的其他准备,所以这次反馈最终也就如落花流水般地被遗忘了。 因此,工作中的发言不应该像拉家常一样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是要有备而来,只要开口、就要说到点子上。

    2014-10-20 22:26:46 回应
  • 第204页
    一部电影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90分钟,这是人保持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上限,在编排要传递的信息时,同样需要运用奥卡姆剃刀原则,尽量保持信息的简短。
    引自第204页
    2014-10-20 22:32:34 回应
  • 第205页
    对于一段文字信息,3天之后我们只能记得10%;而对于图片信息,3天之后我们能记得65%。 另一个重要原则是“寻找故事”,把想要传递的信息包装到一个故事里面。
    引自第205页
    2014-10-20 22:38:06 回应
  • 第219页
    张小龙在总结QQ邮箱创新经验的时候提出过一个“千百十”的工作方法:每个月每款产品经理要浏览1000条用户帖子,浏览100篇网络评论,做10次CE(Customer Engagement,用户参与)
    引自第219页
    2014-10-20 22:52:43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