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o对《情人》的笔记(2)

momo
momo (Ching)

读过 情人

情人
  • 书名: 情人
  • 作者: [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 页数: 146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 出版年: 2005-7
  •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我身上穿的是真丝的衣衫,是一件旧衣衫,磨损得几乎快透明了。那本来是我母亲穿过的衣衫,有一天,她不要穿了,因为她觉得这件裙衫色泽太鲜,于是就把它给我了。 件衣衫不带袖子,开领很低。是真丝通常有的那种茶褐色。这件衣衫我还记得很清楚。我觉得我穿起来很相宜,很好。我在腰上扎起一条皮带,也许是我哪一个哥哥的一条皮带。那几年我穿什么样的鞋子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几件常穿的衣服。多数时间我赤脚穿一双帆布凉鞋。我这是指上西贡中学之前那段时间。自此以后,我肯定一直是正式穿皮鞋的。那天我一定是穿那双有镶金条带的高跟鞋。那时我穿的就是这样一双鞋子,我看那天我只能是穿那双鞋的。我上中学就穿这样一双晚上穿的带镶金条带的鞋。我本意就是这样。只有这双鞋,我觉得合意,就是现在,也是这样,我愿意穿这样的鞋,这种高跟鞋还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穿,它好看,美丽,以前我穿那种平跟白帆布跑鞋,运动鞋,和这双高跟鞋相比都显得相形见拙,不好看。 在那天,这样一个小姑娘,在穿着上显得很不寻常,十分奇特,倒不在为一双鞋上。那天,值得注意的是小姑娘头上戴的帽子,一顶平檐男帽,玫瑰木色的有黑色宽饰带的呢帽。 她戴了这样的帽子,那形象确乎暧昧不明,模棱两可。 这顶帽子怎么会来到我的手里,我已经记不清了。我看不会是谁送给我的。我相信一定是我母亲给我买的,而且是我要母亲给我买的。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削价出售的货色。买这样一顶帽子,怎么解释呢 在那个时期,在殖民地,女人,少女都不戴这种男式呢帽。这种呢帽,本地女人也不戴。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为了取笑好玩,我拿它戴上试了一试,就这样,我还在商人那面镜子里照了一照,我发现,在男人戴的帽子下,形体上那种讨厌的纤弱柔细,童年时期带来的缺陷,就换了一个模样。那种来自本性的原形,命中注定的资质也退去不见了。正好相反,它变成这样一个女人有拂人意的选择,一种很有个性的选择。就这样,突然之间,人家就是愿意要它。突然之间,我看我自己也换了一个人,就像是看到了另一个女人,外表上能被所有的人接受,随便什么眼光都能看得进去,在城里大马路上兜风,任凭什么欲念也能适应。我戴了这顶帽子以后,就和它分不开了。我有了帽子,这顶帽子把我整个地归属于它,仅仅属于它,我再和它分不开了。那双鞋,情况应该也差不多,不过,和帽子相比,鞋倒是其次。这鞋和这帽子本来是不相称的,就像帽子同纤弱的体形不相称一样,正因为这样,我反而觉得好,我觉得对我合适。所以这鞋,这帽子,每次外出,不论什么时间,不论什么场合,我到城里去,我到处都有穿它戴它,和我再也分不开了。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第13~16页) 杜拉斯细致地描写她的穿戴,让我想到了文化研究中的视觉文化与服装的问题。因为她的衣衫与鞋子,再加上是白人,她对自己有了一个颇为良好的评价,她认为十五岁的女孩已经成为了一个女人,男性性格的帽子让她与众不同,与她纤弱的身体相配,显得相得益彰。而后文她又提到了帽子,她的发辫,对形体与身体、外貌、打扮的描写不厌其烦。而这些描写似乎又与男人们的注视有着某种关系。

    在那部利穆新汽车时里,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人正在看我。他不是白人。他的衣着是欧洲式的,穿一身西贡银行界人士穿的那种浅色柞绸西装。他在看我。看我,这在我已经是习以为常了。在殖民地,人们总是盯着白人女人看,甚至十二岁的白人小女孩也看。近三年来,白种男人在马路上也总是看我,我母亲的朋友总是很客气地要我到他们家里去吃午茶,他们的女人在下午都到体育俱乐部打网球去了。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第21页) 是的,肤色、种族、性别、装饰,这些得到了凝视,人的眼睛是很敏感的,视觉赋予了世界意义。男性与女性之间的观看作为一种符合动物性的视觉表达,是纯粹的性欲的表达。

    很久以来我都没有自己合身的连衫裙。我的连衫裙像是一些口袋,它们是我母亲的旧连衫裙改的,它们本来就像是一些口袋。我母亲让阿杜给我做的不在此刻。阿杜是和我母亲形影不离的女管家,即便母亲回到法国即便我的大哥在沙沥母亲工作的住处企图强奸她,即便不给她发工钱,她也是不肯离开我的母亲的。阿杜是在修女嬷嬷那里长大成人的,她会刺绣,还会在衣衫上打褶,手工针线活几个世纪以来已经没有人去做了,但是她依然拿着头发丝那样细的针做得一手好针线。她因为会剌绣,我母亲就叫她在床单上绣花。她会打褶,我母亲就让我穿她做的打褶连衫裙,有绉边的连衫裙,我穿起来就像穿上布袋子一样,早就不时兴了,像小孩穿的衣服,前身两排褶子,娃娃领口,要么把裙子拼幅缝成喇叭形,要么有镶斜边的飘带,做成像"时装"那样。我穿这种像口袋似的边衫裙总要系上腰带,让它变化出一个样子来,所以这种衣服就永远穿下去了。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p24~25) 像类似这样的描写书中有很多,她不厌其烦地写衣服给人的感觉,自己对衣服的感受,或许在一个男性的小说中是不会这样处理的,当然衣物只是整个小说系统之中的一个元素,不过恰巧使我想到了文化研究之中的视觉与服装的问题,视觉是针对任何事物的,不仅在于人的外貌,还在衣着。 看看她对于其母亲的衣着的描写:

    我所爱的母亲,她那一身装束简直不可思议,穿着阿杜补过线袜,即使在热带她也认为身为学校校长就非穿袜子不可,她的衣衫看上去真可怜,不像样,阿杜补了又补,她娘家在庇卡底乡下,家里姐姐妹妹很多,她从家乡直接不来到这里,带来的东西都用尽了,她认为她这身打扮是理所当然的,是符合她的身份的,她的鞋,鞋都穿坏了,走起路来歪着两只脚,真伤脑筋,她头发紧紧地梳成一个中国女人的发髻,她那副样子看了直叫我们丢脸,她走过我们中学前面的大街,真叫我难为情,当她乘B12路在中学门前下车时,所有的人都为之侧目,她呢,她一无所知,都看不见,真该把她关起来,狠狠地揍,杀掉。她眼睛看着我,她说:你是不是要逃走呀。打定主意,下定决心,不分昼夜,就是这个意念。不要求取得什么,只求从当前的处境中脱身而去。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p28) 一种明显的厌恶感透露出来,她的服装,她的打扮,都让人感觉难为情。

    戴上一顶男人戴的帽子,贫穷仍然把你紧紧捆住并没有放松,因为家里总需有钱收进,无论如何,没有钱是不行的。包围这一家人的是大沙漠,两个儿子也是沙漠,他们什么也不干,那块盐碱地也是沙漠,钱是没有指望的,什么也没有,完了。这个小姑娘,她也渐渐长大了,她今后也许可能懂得这样一家人怎样才会有钱收进。正是这个原因,母亲才允许她的孩子出门打扮得像个小娼妇似的,尽管这一点她并不自如。也正是这个缘故,孩子居然已经懂得怎么去干了,她知道怎样叫注意她的人去注意她所注意的钱。这样倒使得母亲脸上也显出了笑容。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p29~30) 娼妇般的打扮自然可以吸引到男性,这是一种外在的性的魅力,毫不掩饰。而女人的打扮与金钱有了联系之后,更多的是一种赤裸的交易。 任何小说本来就是一个流动的系统,把其中的元素分割出来似乎不大合适,但如果这个材料可以作为视觉文化与服装的佐证,或说是有某些启发,这样做可能也是可以的。 衣服绝对是美的介质,她在描写玛丽-克洛德·卡彭特的时候便用了这种介质。

    为什么她穿的衣衫件件都有我不知道是什么不可捉摸的东西,所有那些衣衫竟又不戽是她自穿的衣衫,仿佛那衣衫同样又可以穿在他人身上,为什么。这些衣衫无所属,没有特征,端庄合乎法度,色调鲜亮,白得像隆冬季节的盛夏。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p79)

    她身上穿的衣装都是欧洲老式样的服饰,以及织锦缎的旧衣,成了老古董的套头连衣裙,旧幔子做的衣服,旧衬裙,旧衣片儿,成了破衣烂衫的旧时高级时装,蛀满破洞的旧狐皮,陈年古旧的水獭皮,她的美就是这样,破破烂烂,瑟瑟发抖,凄凄切切的,而且流落异乡,漂零不定,什么都不合体,不相称,不论什么对她都嫌太大,但是很美,她是那样飘逸,那样纤弱,无枝可依,但是很美。自头顶至身躯,她生成就是这样,无论是什么只要和她一接触,就永远成为这种美的组成部分。
    引自 【有关小说中服装描写的笔记】Ching

    (p80~81)

    2022-11-18 01:05:03 7人推荐 36人喜欢 2回应
  •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殖民地】 很明显,作为一个在殖民地的白人年轻女性,即使她贫穷,也仍占有某种绝对的优势,在对情人的感觉与态度上就可看出这点,另外她自身也明显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

    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胆怯的。开头他脸上没有笑容。一开始他就拿出一支烟请她吸。他的手直打颤。这里的种族的差异,他不是白人,他必须克服这种差异,所以他直打颤。她告诉他说她不吸烟,不要客气,谢谢。她没有对他说别的,她没有对他说不要罗嗦,走开。因此他的畏惧之心有所减轻。所以他对她说,他以为自己是在作梦。她没有答话。也不需要答话,回答什么呢。她就那么等着。这时他问她:那么你是从哪儿来 她说她是沙沥女子小学校校长的女儿。他想了一想,他说他听人谈起过校长夫人,她的母亲,讲到她在柬埔寨买的租地上运气不佳,事情不顺利,是不是这样 是的,是这样。 他一再说在这渡船上见她真是不寻常。一大清早,一个像她这样的美丽的年轻姑娘,就请想想看,一个白人姑娘,竟坐在本地人的汽车上,真想不到。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p40)即使男子拥有金钱,却仍然在感觉上劣于白人女性,这不仅仅是因为爱情的缘故。 【女孩】

    我也可能自欺自误,以为我就像那些美妇人,那些招引人盯着看的女人那样美,因为,的确,别人总是盯着我看。我么,我知道那不是什么美不美的问题,是另一回事,是的,比如说,是另一回事,比如说,是个性的问题。我想怎么表现就怎么表现,你愿意我美,那就美吧,或者说漂亮也行,比如说,在家里,觉得我漂亮,就漂亮吧,仅仅限于在家里,也行,反正希望我怎样我就怎样就是了。不妨就相信好了。那就相信我是很迷人的吧。我只要信以为真,对那个看到我的人来说,就是真的,他想让我符合他的意趣,我也能行。所以,尽管我心里总是想着杀死我的哥哥,这种想法怎么也摆脱不掉,但是,我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觉得我是迷人的,可爱的。说到死这一点,只有一个唯一的同谋者,就是我的母亲。我说迷人这两个字,同别人总围着我,围着一些小孩说迷人可爱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我早已注意到,早已有所觉察。我知道其中总有一点什么。我知道,女人美不美,不在衣装服饰,不在美容修饰,不因为施用的香脂价钱贵不贵,穿戴珍奇宝物,高价的首饰之类。我知道问题不在这里。问题究竟何在,我也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一般女人以为问题在那里,我认为不是。我注意看西贡街上的女人,偏僻地区的女人。其中有一些女人,十分美丽,非常白净,在这里她们极其注意保养她们姿容娇美,特别是住在边远僻静地区的那些女人,她们什么也不做,只求好好保养,洁身自守,目的是为了那些情人,为了去欧洲,为了到意大利去度假,为了每三年有六个月的长假,到那个时候她们就可以大谈在这里在生活状况,殖民地非同一般的生活环境,这里这些人,这些仆役的工作,都是那样完美无缺,以及这里的花草树木,舞会,白色的别墅,别墅大得可以让人在里面迷路,边远地区的官员们就住在这样的别墅里。她们在等待。她们穿衣打扮,毫无目的。她们彼此相看,你看我,我看你。她们在别墅的阴影下彼此怅怅相望,一直到时间很晚,她们以为自己生活在小说世界之中,她们已经有了长长的挂满衣服的壁橱,挂满衣衫罗裙不知怎么穿才好,按时收藏各种衣物,接下来便是长久等待的时日。在她们中间,有些女人发了疯。有些被当作不说话的女仆那样抛弃了。被遗弃的女人。人们听到这样的字眼落到她们身上,人们在传布这样的流言,人们在制造这种污辱性的谣传。 有些女人就这样自尽,死了。 这些女人自作,自受,自误,我始终觉得这是一大错误。 就是因为没有把欲念激发起来。欲念就在把它引发出来的人身上,要么根本就不存在。只要那么看一眼,它就会出现,要么是它根本不存在。 它是性关系的直接媒介, 要么就什么也不是。 这一点, 在experument之前,我就知道了。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这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子,但不知为什么,与这类书写类似的少女的爱情故事总是由一个早熟的女孩讲出来,而不是稚气的女孩,似乎爱情是专属于某个年龄段的人。她似乎深谙吸引力法则是怎么回事,她相信别人会被她吸引,而事实果真如此。她否认了女人的美出于外在,但是那种不可言说的魅力究竟是什么似乎没人能说的清楚。 【有关家庭】 小说中除了爱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家庭,可以说相较于所谓正常的家庭这是一种怪异的,不大寻常的家庭关系与感觉。虽然我本人并不觉得怪异,因为我认为这种家庭状态是真实存在的。

    这一来,他们加之于我的恐惧感,我始终没有能克服。他们对于我从此不再有什么重大关系了。从此以后,对于他们我也无所知了。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p34)

    现在,我对他们已经无所爱。我根本不知道我是不是爱过他们。我已经离开他们。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p35)

    重逢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p35) 母亲对大儿子的爱超过一切,却没有得到任何回报,甚至是伤害性的回馈。

    从来不讲什么你好,晚安,拜年。从来不说一声谢谢。从来不说话。从来不感到需要说话。就那么呆在那里,离人远远的,一句话不说,这个家庭就是一块顽石,凝结得又厚又硬,不可接近。我们没有一天不你杀我我杀你的,天天都在杀人。我们不仅互不通话,而且彼此谁 也不看谁。你被看就不能回看。看就是一种好奇的行动,表示对什么感到兴趣,在注意什么,只要一看,那就表明你低了头了。被看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去看。看永远是污辱人的。交谈这个字眼是被禁止的。我认为这个字在这里正表示屈辱和骄横。任何一种共同关系,不论是家庭关系还是别的什么,对于我们这一家人来说,都是可憎的,污蔑性的。我们在一起相处因为在原则上非活过这一生并为之深感耻辱不可。我们共同的历史实质上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这个虔诚的人物——这个被社会谋害致死的——我们的母亲的三个孩子的共同历史的内涵。我们正是站在社会一边将我们的母亲推向绝境。正因为人们这样对待我们的母亲,她又是那么好,这么一心信任人,所以我们憎恨生活,也憎恨我们自己。
    引自 【小说中的一些元素】Ching

    (p66)

    2015-05-19 15:53:18 2人推荐 3人喜欢 回应

momo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7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