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行人对《血是热的》的笔记(5)

血是热的
  • 书名: 血是热的
  • 作者: 钱理群
  • 页数: 318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12-4
  • 示众——反右运动中我在两次批斗会上的发言
    而这又绝不只是个人之罪。这是体制所必然。我曾经说过,人性本有善、恶两面;健康、健全的社会与体制使人扬善抑恶,不健康、不健全的社会与体制则使人扬恶抑善。反右运动,以及建国后的一个又一个的运动,都是对人性内在的邪恶的大诱发,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大厮杀,逼迫着每个人既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迫害,又参与对他人的迫害。可以说,体制异化了人性,异化了的人性又支持着体制。这样的“体制和个人的关系”:每个人既是体制控制,以至迫害的客体、对象,又是体制的主体、参与者,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如果我们不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力图改造这样的体制,那么,像1957年发生在我及我们这一代身上的这样的迫害他人以自救的悲剧,是会随时再演的:历史并没有真正成为“过去式”。
    引自 示众——反右运动中我在两次批斗会上的发言
    2022-04-20 13:54:28 回应
  • 北大校园里的“兔子”
    “五四”那几代“兔子”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后来呢?到了我们这些晚生的校园里的“兔子”,就没有故事了,因为早已经被彻底地驯服了。还有当年的风流与狂傲,还有拍案而起的威风了么?没有了,也不敢了。校园里只剩下一批没有个性,从外表的衣着、语言到内在的思想、精神都被格式化的灰色的“动物”(因为分不清十二生肖,故只能统称为“动物”)。当然,近二十年,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但精神的元气的真正恢复也还需要时间。
    引自 北大校园里的“兔子”
    2022-04-21 13:26:07 1回应
  • 从麻木中挤出的回忆——王瑶师逝世一周年祭
    先生由政治活动家向学者的转变,原因自然是复杂的;在我看来,一个重要因素是先生尽管有着政治分析家的秉赋,却不具备政治实践家的气质(包括心理素质)。这种情况与鲁迅很相似:鲁迅无疑是有很强的政治意识的,鲁迅政治分析(当然不止于政治分析)的才华也是十分出众的,但鲁迅却一再地表示他不是政治家,他说:“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也就不能有大局面。”鲁迅对自我心理素质、思维方式的这一分析也完全适合于王瑶师。
    引自 从麻木中挤出的回忆——王瑶师逝世一周年祭
    2022-04-21 13:54:24 回应
  •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谈谈《民国那些人》
    最后那天上课了,林庚先生穿着整洁而大方,一站在那里,就把大家震住了。然后,他缓缓地朗声说道:“什么是诗?诗的本质就是发现;诗人要永远像婴儿一样,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去看周围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新的美。”
    引自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谈谈《民国那些人》
    2022-04-21 14:05:21 1回应
  •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谈谈《民国那些人》
    1939年前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核定的应设课程,全国统一教材,举行统一考试等等。一这样的在当今中国教育中已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行政干预,却遭到了联大教务会议的拒绝,并公推冯友兰教授起草《抗辩书》。其文写得不卑不亢。对教育部的训令,“同人所未喻”,不明白者有四。“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此“未喻者一也”。“大学为最高教育学术机构”,“如何研究教学,则宜予大学以回旋之自由”,岂可由“教育行政机关”随意指令:此“未喻者二也”。“教育部为政府机关,当局时有进退;大学百年树人,政策设施宜常不宜变。若大学内部甚至一课程之兴废亦须听命教部,则必将受部中当局进退之影响,朝令夕改,其何以策研究之进行,肃学生之视听,而坚其心智”:此“未喻者三也”。“今教授所授之课程,必经教部指定,其课程之内容亦须经教部之核准,使教授在学生心目中为教育部一科员之不若”:此“未喻者四也”。最后又归结为一点:“盖本校承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之旧”,自有其传统,“似不必轻易更张”。
    引自 承担、独立、自由、创造——谈谈《民国那些人》
    2022-04-21 14:14:21 1回应

墙外行人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76条 )

绘本之眼
2
自由与教育
4
贫穷的本质(修订版)
2
我的天才女友
1
战争、枪炮与选票
1
1968
4
论文学
5
自由的声音
2
灰阑中的叙述(增订本)
4
置身事内
1
沉雪
2
论智识分子
4
身为女性的选择
1
傅斯年
3
毒枪手
1
以色列
1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1胜利的浪潮)/世界大战丛书
1
中国当代史研究(一)
1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3
伊朗
2
尊严
1
雌性的草地
1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4
邻人之妻
3
推拿
3
漫长的中场休息
2
事实即颠覆
1
密语者
1
自由宪章
2
极权主义的起源
5
多余的人
2
我身在历史何处
1
31人说
1
寻找家园(增订版)
1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8挽回非洲局势)/世界大战丛书
1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2
1
中国
4
叩响命运的门
7
学问有道
6
曼德施塔姆夫人回忆录
5
可能性的艺术
7
Permanent Record
8
近代中国的变局
3
银河帝国15:苍穹一粟
3
银河帝国14:星空暗流
1
档案
6
银河帝国12:机器人与帝国
2
任你评说
1
银河帝国8
2
银河帝国7 :基地与地球
2
银河帝国6 :基地边缘
1
银河帝国2:基地与帝国
1
银河帝国1:基地
3
何为良好生活
1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1从战争到战争)/世界大战丛书
2
大历史
4
三体Ⅲ
1
阎崇年自选集
1
非洲的假面剧
5
失明症漫记
4
千秋功过,谁人评说?--西方"斯大林学"研究
3
美的历程
4
亚历山大·科耶夫
1
笑傲江湖
3
血殇
2
血疫
7
无名的裘德
3
娜塔莎之舞
6
武神与将军
4
女人的历史
2
我与八十年代
14
光明共和国
4
冷战中的盟友
5
反对选举
2
小镇喧嚣
3
在中国大地上
3
刀锋
5
洪业
1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全二卷)
10
原则与妥协(增订版)
2
2000年以来的西方
1
从黎明到衰落(上下)
1
顾城哲思录
1
生活与命运
10
上学记(增订版)
3
最寒冷的冬天
3
完整的成长
1
莫斯科绅士
3
克拉拉与太阳
1
癌症楼
2
曾彦修访谈录
3
中午的黑暗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