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大象对《亲密关系与情感依赖》的笔记(1)
-
不安全依恋
p25(微信读书):根据Cindy Hazan和Philip Shaver的研究,成年人会向他们的伴侣表现出一种依恋的范式,与孩子向父母表现出来的依恋范式非常类似。
p85:玛丽.安斯沃思做的著名陌生情景测试(strange situation test):孩子的探索进程,或者说学习和玩耍的能力,是完全会被母亲的在场与缺席左右的。母亲在场时,孩子会从容地探索和求知;而母亲离开后这种欲望会减退。测试还发现,依恋对象的存在,足以促使孩子到一个预先未知的环境,并且带着自信去探索未知领域。而依恋对象的存在,就产生了所谓的“安全基地”(securebase)。安全基地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认知,我们确定有人会在身后支持我们,而且我们百分之百可以在有所需要的时候依靠这个人。安全基地的存在,是孩子们探索,发展与学习的先决条件。
关于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会更容易主动结束自己的亲密关系。一项研究表明,在那些再婚的人群中,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再婚后离婚率相对更高。因为他们容易抑制自己情感,因此很快就容易和现任伴侣闹僵,同时也能快速开始另一段关系。
结论:回避型人群很容易长期流于广大交友队伍中,寻觅新的伴侣,因此,遇到他们的可能性就更高。
关于焦虑型依恋---
首先你得明白,你与生俱来的焦虑型依恋风格,在恋爱中有着明确的需求。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你是不会感到真正快乐的。为了找到这样一个满足你所有需求的伴侣,你的第一要务就是充分了解恋爱中的需求,包括亲密感、存在感以及安全感。与此同时,你也要相信这些需求都是非常合理的。它们并没有好坏之分,仅仅是你的需要而已。别让他人左右你的感情,误认为自己的渴望和依恋都是有罪的。在单身的时候,别为这种所谓的“不完整”而自卑,同样地,也不要因为对伴侣的依恋和渴望而羞愧。
在此之后,你就要学会充分利用对自己需求的了解。你可以对伴侣满足你需求的能力,进行一个评估。而不是像那些书中的建议一样,一味地改变自己,以求取悦对方。你要考虑的是:对方能够满足我的需求,让我感到幸福吗?
焦虑型的人会感觉自己的需求太过分,从而试着让自己接受伴侣对于保持距离、划清边界的要求,特别是当伴侣属于回避型人格的时候。或许在世俗眼光中,展现出酷酷的、独立的一面更加容易被接受。因此,他们往往会收起自己的诉求,隐藏自己的不满。但事实上,这样做会让焦虑型的人损失惨重,因为表现出自己的需要,是一件一石二鸟的事情。首先,表达需要正是在做真实的自己,而真实的自己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与满足感,一个洋溢着幸福与满足的人,才能在伴侣面前展现出最大的魅力。第二点也同样重要,做一个真实的自己,即使发现对方并没有能力满足自己对恋爱关系的诉求,也可以尽早发现,做出决断。毕竟不是每一对伴侣都能够完全合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不能合拍,那就放彼此一马,或许双方都能找到让自己从容应对的幸福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