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mine对《中国史纲》的笔记(1)
-
第188页
《中国史纲》阅读体会
个人主要看法和观点:
1、韩愈曾说“记事者必提其要”。判别和比较史事重要程度可以有五种不同的标准:新异性、实效、文化价值、训诲功用和现状渊源。
2、新异性由时空位置的特殊性和内容的特殊性构成。新异性的标准要求所记录的每一件历史的事情都在时间和空间里占一特殊的位置,此外要容有若干为其他任何事情所无的品质,或索具若干品质的程度为其他任何事情所无。按照这标准,史事愈新异则愈重要。
3、文化价值即是真与美的价值。写好通史,必须对文化价值有深刻的认识,既要“知古”又要“知今”,并且熟习整个历史范围里的事实。
4、众史事不是孤立无连的,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的时候,不仅要注意社会之局部,还要注意社会之全部;不仅要有深度,还要有广度。
5、占卜文化是商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殷墟出土的无数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几乎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管的档案。商人通过占卜预测未来的凶吉,或探问鬼神的意旨。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的为最多。
6、孔子最大的抱负在政治,但他最大的成就在教育。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开创者。在孔子以前,教育是贵族的专利,孔子首倡“有教无类”,即不分贫富贵贱,一律施教,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平民化的进程。
7、不同于春秋时代的孔子,战国时代的墨子不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墨子认为,一切道德礼俗,一切社会制度应当是为着“天下之大利”,而不是一小阶级、一国家的私利。“天下之大利”是指全天下人都能安生遂生,足衣足食,结婚育子。做到这一步之前,任何人的享受,若超过遂生传种的最低限度需求,便是掠夺,“先天下之乐而乐”乃是罪恶。所以墨子及其门徒实行极端的勤劳和节约。
8、汉武帝的生财大道有二:新货币政策的施行和国营工商业的创立。实施币制的彻底改革,一方面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政府铸钱;另一方面统一法币,由中央另铸新钱,回收熔销旧钱。汉武帝所创的国家企业分为两类:国营专利的实业,包括盐铁和酒,以及国营非专利的商业。汉武帝的新经济政策,在不加重人民的赋税负担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为国家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
读后主要困惑与问题:
1、根据新异性的标准,在当时富于新异性的史事,若后来相类似的事情接叠发生,那么后来这类事便减去新异性。但如果后来的类似的史事在特殊程度上,与始例相比,有过之无不及,按照“史事愈新异则愈重要”的标准,后例的新异性和重要性会不会比首例减少?
2、作者在自序中写道,历史不仅是一时的静的结构的描写,并且是变动的记录。静的结构是形而上学的,片面的,而变动的记录则是辩证的、全面客观的。记史者本身局限于相对静态的时代背景,却要突破这个时代历史观的限制去客观地记录和评价整个动态的历史,无疑是很有难度的。如何把各时代各方面重要的变动的事实系统化,构建众史事之间的联系,从而统贯整个繁杂的动态的历史?
3、对于史事的见解随着历史知识的进步而改变。掌握越多历史知识,见解越加客观和准确。对史事的见解受当前社会史学观念影响更大,还是个人知识水平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