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Rabbit对《文城》的笔记(2)

文城
  • 书名: 文城
  • 作者: 余华
  • 页数: 348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3
  • “小美长眠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祥福却从未踏足这里。”

    虽然这是我读的第三本余华,但确实一读就知道这是他写的东西。鲜明的个人风格,我太喜欢这个年代的作家。 之前听梁文道 x 余华的一期播客,是他宣传《文城》去的。里面也有很多我喜欢的对谈,典型的余华。当时微博小感叹了一下,在这贴一下:

    读完在豆瓣看到这本书的书评,大概是对他不讲都市不讲现代的批判。我觉得他本人以上的言语足够回应这种不可理喻的批评了。 在我个人看来,好的作家就该讲自己想讲的故事,去特喵的城镇化,去特喵的严肃文学。他是余华!活生生的写作者! 当然了,也可能因为我是从山区出来的,对于他的文字天生有一种亲切感吧。看到有人坚持写小人物的爱与情,倒觉得十分欣慰。我觉得这也是作家的一种坚守。 废话不多说(其实是我没时间了,sorry),贴一下我喜欢的那些语句:

    林祥福叹息一声,说人死时儿孙应该守候在旁,缺一人,就是月亮缺一角,死者就不会闭上眼睛。林祥福说母亲去世时身旁一个人也没有,那情景就是乌云蔽月。

    林祥福心里一片迷茫,犹如冬季的田野一样落寞,隐约之间他又会想象起来,手挽包袱的小美在某一个黄昏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样的想法就像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他说到了父亲和两个哥哥,说他们来过溪镇,他们都走到沈家的织补铺子附近,偷偷看看小美。因为小美的公公婆婆都在铺子里,他们不敢走过来。小美听了这话,心酸起来,这是童养媳的心酸。她的弟弟继续说,说他今天也是在附近站了很久,看见铺子里只有小美一人,才敢走过来。

    “纵有万贯家产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

    人生在世祸福难测,有一门技艺在身能够逢凶化吉,技艺是怎么也不会败落的。

    林祥福勤奋好学,经常是黎明时刻,村里人看见林祥福头上扎着白头巾,手里牵着红缨飘飘的毛驴走上大路,经常是黑夜来临,村里人听到林祥福回来时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声,这样的日子在晓风残月里周而复始。

    哭泣是因为希望尚存,绝望反而让她平静。

    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断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难避难,猪共猿猴不到头,二狗不同槽,两龙不同潭,羊落虎口。

    “本来是不会把你卖掉的,可惜你不能过河,只能留下来。你跟了我五年,五年来耕田、拉磨、乘人、挽车、驮货,你样样在行。从今往后,你要跟着别人了,这往后的日子你好自为之。”

    小美十岁那年第一次离开西里村,抓着父亲的衣角走在溪镇的街道上时,她东张西望的眼睛里闪耀出金子般明亮的颜色,这是八年前的颜色,如今她跟随阿强远走他乡,金子般明亮的颜色重归她的眼睛。

    她让这两块头巾留在那里,或许是想留下自己的痕迹,或许是想留下自己的内愧。

    小美站在炕前,借助月光仔细看着睡梦中的林祥福,不舍之意在心里涌起,涌起的还有负罪之感。她此生要告别这个男人,但她此生不会忘记这个男人。

    他每天都会走到那里往车店这边张望,每天都是几次,就是以为小美不会来了,他还是每天都来张望。

    “女儿丢了,我还要银票干什么?”

    “这么多人来帮忙,做人是做到头了。”

    “不为自己,也该为孩子找个妈。”林祥福笑了笑,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对李美莲说:“你就是孩子的妈。”

    小美没有欢乐的神情,她眼睛里出来的是忧愁的目光。她与阿强重逢后出现的笑容,在马车的颠簸里逐渐掉落。离林祥福越来越远,小美感到自己在林祥福那里留下的越来越多,那是无法带走的,如同喜鹊登梅和狮子滚绣球两块头巾,属于林祥福那里了。

    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该做的事就应该做。

    小美上次离去时,满怀不舍之意和负罪之感,这次的离去是伤心之旅,她离开的不只是林祥福,还有初来人间的女儿。

    忧伤在她心里溪水般潺潺流动了,似乎有了轻微声响,那是她内心深处的哭声。

    林祥福苦笑一下,他说十三年过去了,没有找到小美和阿强,他们的踪迹也是没有显现,他觉得当初确定溪镇就是文城是自己一意孤行,他觉得自己错了,文城不是溪镇,是另外一个地方。林祥福告诉陈永良,他想回家了,回到北方的家乡,因为林百家尚未出嫁,尚未正式是顾家的人,他还不能回去。陈永良听后感触良多,他说总有一天他们一家也会返回家乡。

    有一天她想起了什么,走到林祥福面前,问她的母亲是谁。

    她对林祥福说,对于女人,不管是什么男人,有一个总比没有好。

    溪镇最有尊严的顾益民,用手指蘸着自己身上的鲜血,屈辱地写下一封血书,要求溪镇民团交出所有枪支,来赎回他的一条性命。张一斧拿起血书看了看说:“人已歪歪扭扭,写出的字还他妈的直着。”

    “和尚”说:“身处这乱世若想种田过日子,必遭土匪劫杀;若做上土匪,不抢劫又活不下去。”

    “老爷,去哪里找到陈永良?”顾益民疲惫地回答:“去江湖上找。”

    小美红彤彤的脸上挂满笑容,她的幸福不是因为自己成为新娘子,是因为第一次穿上崭新的花衣裳。

    他们的手从袖管里迅速出来,又迅速回去,快去快回像是小偷的手。小美低头坐着,到后来不只是心酸,自卑的情绪笼罩了她。

    小美盼望女儿满月的日子慢点来到,可是每一天的日出到日落似乎是在眨眼之间。

    女佣不知道小美缝制婴儿衣服鞋帽是对女儿的思念,她的思念都在这一针一线里。

    这个虚无缥缈的文城,已是小美心底之痛,文城意味着林祥福和女儿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

    林祥福手里拿着一文铜钱恳求哺乳中的女人的情景,女儿一家一户进出吃着百家奶的情景,已在她脑海里定居下来,她时刻都会想起来,因此心酸不已,苦痛的感觉在她这里细水长流般地不再停息。

    顾益民吩咐家里的女佣和仆人,这些应是难言之隐,不要外传。

    小美长眠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祥福却从未踏足这里。林祥福很多次来到西山,他与陈永良爬上西山俯瞰溪镇,他怀抱林百家,然后是手牵林百家,再然后是林百家在前他在后,父女一起爬上西山,可是他从未到过这僻静之处。小美长眠十七年之后,才在这里迎来林祥福。

    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

    2021-11-07 18:52:17 回应
  • “小美长眠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祥福却从未踏足这里。”
    虽然这是我读的第三本余华,但确实一读就知道这是他写的东西。鲜明的个人风格,我太喜欢这个年代的作家。
    之前听梁文道 x 余华的一期播客,是他宣传《文城》去的。里面也有很多我喜欢的对谈,典型的余华。当时微博小感叹了一下,在这贴一下:

    读完在豆瓣看到这本书的书评,大概是对他不讲都市不讲现代的批判。我觉得他本人以上的言语足够回应这种不可理喻的批评了。
    在我个人看来,好的作家就该讲自己想讲的故事,去特喵的城镇化,去特喵的严肃文学。他是余华!活生生的写作者!
    当然了,也可能因为我是从山区出来的,对于他的文字天生有一种亲切感吧。看到有人坚持写小人物的爱与情,倒觉得十分欣慰。我觉得这也是作家的一种坚守。
    废话不多说(其实是我没时间了,sorry),贴一下我喜欢的那些语句:

    林祥福叹息一声,说人死时儿孙应该守候在旁,缺一人,就是月亮缺一角,死者就不会闭上眼睛。林祥福说母亲去世时身旁一个人也没有,那情景就是乌云蔽月。

    林祥福心里一片迷茫,犹如冬季的田野一样落寞,隐约之间他又会想象起来,手挽包袱的小美在某一个黄昏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这样的想法就像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他说到了父亲和两个哥哥,说他们来过溪镇,他们都走到沈家的织补铺子附近,偷偷看看小美。因为小美的公公婆婆都在铺子里,他们不敢走过来。小美听了这话,心酸起来,这是童养媳的心酸。她的弟弟继续说,说他今天也是在附近站了很久,看见铺子里只有小美一人,才敢走过来。

    “纵有万贯家产在手,不如有一薄技在身。”

    人生在世祸福难测,有一门技艺在身能够逢凶化吉,技艺是怎么也不会败落的。

    林祥福勤奋好学,经常是黎明时刻,村里人看见林祥福头上扎着白头巾,手里牵着红缨飘飘的毛驴走上大路,经常是黑夜来临,村里人听到林祥福回来时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声,这样的日子在晓风残月里周而复始。

    哭泣是因为希望尚存,绝望反而让她平静。

    白马怕青牛,羊鼠相交一断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难避难,猪共猿猴不到头,二狗不同槽,两龙不同潭,羊落虎口。

    “本来是不会把你卖掉的,可惜你不能过河,只能留下来。你跟了我五年,五年来耕田、拉磨、乘人、挽车、驮货,你样样在行。从今往后,你要跟着别人了,这往后的日子你好自为之。”

    小美十岁那年第一次离开西里村,抓着父亲的衣角走在溪镇的街道上时,她东张西望的眼睛里闪耀出金子般明亮的颜色,这是八年前的颜色,如今她跟随阿强远走他乡,金子般明亮的颜色重归她的眼睛。

    她让这两块头巾留在那里,或许是想留下自己的痕迹,或许是想留下自己的内愧。

    小美站在炕前,借助月光仔细看着睡梦中的林祥福,不舍之意在心里涌起,涌起的还有负罪之感。她此生要告别这个男人,但她此生不会忘记这个男人。

    他每天都会走到那里往车店这边张望,每天都是几次,就是以为小美不会来了,他还是每天都来张望。

    “女儿丢了,我还要银票干什么?”

    “这么多人来帮忙,做人是做到头了。”

    “不为自己,也该为孩子找个妈。”林祥福笑了笑,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对李美莲说:“你就是孩子的妈。”

    小美没有欢乐的神情,她眼睛里出来的是忧愁的目光。她与阿强重逢后出现的笑容,在马车的颠簸里逐渐掉落。离林祥福越来越远,小美感到自己在林祥福那里留下的越来越多,那是无法带走的,如同喜鹊登梅和狮子滚绣球两块头巾,属于林祥福那里了。

    日子还得一天一天过,该做的事就应该做。

    小美上次离去时,满怀不舍之意和负罪之感,这次的离去是伤心之旅,她离开的不只是林祥福,还有初来人间的女儿。

    忧伤在她心里溪水般潺潺流动了,似乎有了轻微声响,那是她内心深处的哭声。

    林祥福苦笑一下,他说十三年过去了,没有找到小美和阿强,他们的踪迹也是没有显现,他觉得当初确定溪镇就是文城是自己一意孤行,他觉得自己错了,文城不是溪镇,是另外一个地方。林祥福告诉陈永良,他想回家了,回到北方的家乡,因为林百家尚未出嫁,尚未正式是顾家的人,他还不能回去。陈永良听后感触良多,他说总有一天他们一家也会返回家乡。

    有一天她想起了什么,走到林祥福面前,问她的母亲是谁。

    她对林祥福说,对于女人,不管是什么男人,有一个总比没有好。

    溪镇最有尊严的顾益民,用手指蘸着自己身上的鲜血,屈辱地写下一封血书,要求溪镇民团交出所有枪支,来赎回他的一条性命。张一斧拿起血书看了看说:“人已歪歪扭扭,写出的字还他妈的直着。”

    “和尚”说:“身处这乱世若想种田过日子,必遭土匪劫杀;若做上土匪,不抢劫又活不下去。”

    “老爷,去哪里找到陈永良?”顾益民疲惫地回答:“去江湖上找。”

    小美红彤彤的脸上挂满笑容,她的幸福不是因为自己成为新娘子,是因为第一次穿上崭新的花衣裳。

    他们的手从袖管里迅速出来,又迅速回去,快去快回像是小偷的手。小美低头坐着,到后来不只是心酸,自卑的情绪笼罩了她。

    小美盼望女儿满月的日子慢点来到,可是每一天的日出到日落似乎是在眨眼之间。

    女佣不知道小美缝制婴儿衣服鞋帽是对女儿的思念,她的思念都在这一针一线里。

    这个虚无缥缈的文城,已是小美心底之痛,文城意味着林祥福和女儿没有尽头的漂泊和找寻。

    林祥福手里拿着一文铜钱恳求哺乳中的女人的情景,女儿一家一户进出吃着百家奶的情景,已在她脑海里定居下来,她时刻都会想起来,因此心酸不已,苦痛的感觉在她这里细水长流般地不再停息。

    顾益民吩咐家里的女佣和仆人,这些应是难言之隐,不要外传。

    小美长眠于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祥福却从未踏足这里。林祥福很多次来到西山,他与陈永良爬上西山俯瞰溪镇,他怀抱林百家,然后是手牵林百家,再然后是林百家在前他在后,父女一起爬上西山,可是他从未到过这僻静之处。小美长眠十七年之后,才在这里迎来林祥福。

    纪小美的名字在墓碑右侧,林祥福躺在棺材左侧,两人左右相隔,咫尺之间。

    2024-11-20 20:45:19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