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times~对《月亮和六便士》的笔记(8)
-
第3页 一
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
第7页 二
我不记得是谁曾经建议过,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说这句话的人是个聪明人,我也一直在一丝不苟地按照这条格言行事:因为我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也都上床睡觉。
-
第9页 二
记得石康曾经在他的文字里阐述过一个观点,就是他希望他的文字能够穿越那些不喜欢他的文字的人,而送达到与他的文字产生共鸣的人们面前。而且石康的文字也喜欢在故事情节里大量的掺杂议论,之前觉得很特别,现在看来不说受其影响,起码这种文风跟毛姆有相似之处。
毛姆在这三页中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文字最重要的是愉悦自我,“我从这件事取得的教训是,作者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酬报;对于其他一切都不应该介意,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是诋毁,他都应该淡然处之。”
在这里毛姆还举了个关于文学或者是文艺的时代演变的例子,十九世纪初英国一位诗人叫乔治·克莱布,他擅长押韵对句的写作,极富一时盛名。后来法国大革命之后,新诗体流行,济慈、雪莱等就出来了;然后到了毛姆的年代,诗体和文学又有了新的演变,而毛姆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未必今不如昔,也未必昔不如今。当然这两句是我的总结,毛姆的文字里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学是不感冒的——“在我看来,他们知道的太多,过于肤浅;对于他们拍我肩膀的那股亲热劲儿同闯进我怀抱时的那种感情,我实在受不了。我觉得他们的热情似乎没有血色,他们的梦想也有些平淡。我不喜欢他们。”毛姆最后总结道,“我仍然要写押韵对句的道德故事。但是如果我对我自己写作除了自娱之外还抱有其他目的,我就是个双料的傻瓜了。”
这种观点跟我们的夫子孔丘是暗合的,子曰,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为己。所以儒家讲究推己及人,才会推理出“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才会“反求诸己”。
一个在乎自己的人才会在乎这个世界。所以自私其实和大公不过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不是对立面。
-
第17页 四
“为什么讨人喜欢的女人总是嫁给蠢物啊?”
“因为有脑子的男人是不娶讨人喜欢的女人的。”
——当小说里的“我”和瓦特尔芙德小姐谈论斯特里克兰德夫妇时,他们进行了以上两句令人捧腹而极妙的对话。关键是“我”对瓦特尔芙德小姐的答案竟然“想不出什么反驳的话来”,这说明一种很深的认同。
中国佛法禅宗向来讲究“机锋”,也就是说绝妙的言语应答非常切合时机而犀利,就像刚好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短暂时机劈出来的一把足够锋利的刀,让你避无可避,挡无可挡。瓦特尔芙德小姐的应答就像禅宗的机锋一般,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精彩。
“我”的问题其实在有意无意中是把嫁给蠢货的这个责任推到“讨人喜欢的女人”身上,言下之意嫁给蠢货的“讨人喜欢的女人”有眼无珠也是蠢货;而瓦特尔芙德小姐的回答却把责任又巧妙地推回给“有脑子的男人”,说明连讨人喜欢的女人都不娶的所谓的“有脑子的男人”择人不淑其实才是罪魁祸首的蠢货。
忽然想到《中庸》里的“虽夫妇之愚…”的说法,不禁莞尔。
-
第19页 五
“你对他感到厌烦吗?”
“你知道,我刚好是他的妻子。我很喜欢他。”
-
第26页 七
这一段文字很美,太长就不录了。
-
第156页 三十七
跟随柩车到墓地去送葬的只有我和戴尔克两个人。去的时候走得很慢,回来的路上马车却小跑起来,柩车的车夫不断挥鞭抽打辕马,在我心上引起一种奇怪的恐怖感,仿佛是马车夫耸耸肩膀想赶快把死亡甩在后面似的。
-
第158页 三十七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