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的镜子对《南唐书(两种)》的笔记(11)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十分冷淡存知己)

读过 南唐书(两种)

南唐书(两种)
  • 书名: 南唐书(两种)
  • 作者: [宋] 马令/陆游
  • 页数: 366
  •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6
  • 老好人没有用

    徐铉曰:“嗣主诸子皆孝,而后主特甚,敦睦亲族,亦无不至,唯以好生富民为务。常欲群臣和于朝,不欲闻人过。章疏有纠谪稍讦者,皆寝不报。酷好古道,而国削势弱,群臣多守常充位,不克如意,叹曰:‘天下无周公、仲尼,吾道不可行也已。‘刑法大宽,亦无过此。及大兵之际,上下感恩,故人无异志。威令不素著,故莫尽死力。盖亦天授大宋,非人谋所及也。”

    P49,【宋】马令《南唐书》卷五 后主书第五,南京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023-10-27 04:06:42 回应
  • 小周啊

    后主继室周后,昭惠之母弟也。警敏有才思,神彩端静。昭惠感疾,后常出入卧内,而昭惠未之知也。一日,因立帐前,昭惠惊曰:“妹在此耶?”后幼,未识嫌疑,即以实告,曰:“既数日矣。”昭惠恶之,返卧,不复顾。昭惠殂,后未胜礼服,待年宫中。明年,钟太后殂,后主服丧,故中宫位号久而未正。至开宝元年,始议立后为国后。南唐享国日浅,而三世皆娶于藩邸,故国主婚礼,议者不一。诏中书舍人徐铉、知制诰潘佑,与礼官参议。铉曰:“婚礼,古不用乐。”佑以为今古不相沿袭,固请用乐。铉曰:“案古房乐无钟鼓。”佑曲引《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则房乐宜有钟鼓。后初见君,《后魏书》有“后先拜后起,帝后拜先起”之文,铉因此以为夫妇之礼,人伦之本,承祖宗,主祭祀,请答拜。佑以为王者婚礼不可与庶人同,请不答拜。又车服之制,互有矛盾,议久不决。后主令文安郡公徐游评其是非。时佑方宠用,游希旨奏佑为是。既而游病疽,铉戏谓人曰:“周孔亦有祟乎?”将纳采,后主先令校鹅代白雁,被以文绣,使衔书,侈靡不经类如此。及亲迎,民庶观者,或登屋极,至有坠瓦而毙者。后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衩①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翌日,大宴群臣,韩熙载以下皆为诗以讽焉,而后主不之谴。归于京师,去号位,从夫之爵。太平兴国三年,陇西公薨,周氏亦薨。

    ①衩:原词此字为“剗”

    P57,【宋】马令《南唐书》卷六 女宪传 第一

    2023-10-27 04:20:49 回应
  • 大周(我思妹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

    后主昭惠后周氏,小字娥皇,大司徒宗之女。甫十九岁,归于王宫。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赏其艺,取所御琵琶时谓之“烧槽”者赐焉。烧槽之说,即蔡邕焦桐之义,或谓焰材而断之,或谓因爇而存之。元宗南幸豫章,诏音存问,以令妇称。后主即位,册为国后。

    后虽在妙龄,妇顺母仪,宛如老成。唐之盛时,《霓裳羽衣》最为大曲,罹乱,瞽师旷职,其音遂绝。后主独得其谱,乐工曹生亦善琵琶,按谱粗得其声,而未尽善也。后辄变易讹谬,颇去洼淫,繁手新音,清越可听。后主尝演《念家山》旧曲,后复作《邀醉舞》、《恨来迟新破》,皆行于时。中书舍人徐铉闻《霓裳羽衣》,曰:“法曲终慢,而此声太急,何耶?”曹生曰:“其本实慢,而官中有人易之,然非吉征也。”岁余,周后子母继死,后主国步寝微,音之所起,实由人心,而啴缓噍杀,治乱应之,岂虚言乎!

    后生三子,皆秀嶷。其季仲宣,僄宁清峻,后尤钟爱,自鞠视之。后既病,仲宣甫四岁,保育于别院,忽遘(P53)暴疾,数日卒,后闻之,哀号颠仆,遂致大渐。

    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后虽病亟,爽迈如常,谓后主曰:“婢子多幸,托质君门,冒宠乘华,凡十载矣。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不足者,子殇身殁,无以报德。”遂以元宗所赐琵琶及常臂玉环,亲遗后主,又自为书请薄葬。越三日,沐浴正衣妆,自内含玉,殂于瑶光殿之西室,时乾德二年十一月甲戌也。享年二十九。明年正月壬午,迁灵枢于园寝。

    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自为诔曰:“天长地久,嗟嗟蒸民。嗜欲既胜,悲叹纠纷。缘情攸宅,触事来津。赀盈世逸,乐鲜愁殷。沉乌逞兔,茂夏凋春。年弥念旷,得故亡新。阙景颓岸,世阅川奔。外物交感,犹伤昔人。诡梦高唐,诞夸洛浦。构屈平虚,亦悯终古。况我心摧,兴哀有地。苍苍何辜,歼予伉俪。窈窕难追,不禄于世。玉润珠融,殒然破碎。柔仪俊德,孤映鲜双。纤纤挺秀,婉娈开扬。艳不至冶,慧或无伤。盘绅奚诫,慎肃惟常。环珮爰节,造次有章。含颦发笑,擢秀腾芳。鬓云留鉴,眼彩飞光。情澜春媚,爱语风香。瑰姿禀异,金治昭祥。婉容无犯,均教多方。茫茫独逝,舍我何乡。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鸣呼哀哉!志心既达,孝爱克全。殷勤柔握,力诉危言。遗情眄眄,哀泪涟涟。何为忍心,览此哀编。绝艳易调,连城易脆。实曰能容,壮心是醉。信美堪餐,朝饥是慰。如何一旦,同心旷世。吗呼哀哉!丰才富艺,女也克肖。采戏传能,弈棋逞妙。媚动占相,歌萦柔调。兹鼗爰质,奇器傅华。翠虬一举,红(P54)袖飞花。情驰天降,思栖云涯。发扬掩抑,纤紧洪奢。穷幽极致,莫得微瑕。审音者仰止,达乐者兴嗟。曲演来迟,破传邀舞。利拨迅手,吟商逞羽。制革常调,法移往度。剪遏繁态,蔼成新矩。《霓裳》旧曲,韬音沦世。矢味齐音,犹伤孔氏。故国遗声,忍乎湮坠。我稽其美,尔扬其秘。程度余律,重新雅制。非子而谁,诚吾有类。今也则亡,永从遐逝。鸣呼哀哉!该兹硕美,郁此芳风。事传遐祀,人难与同。式瞻虚馆,空寻所踪。追悼良时,心存目忆。景旭雕甍,风和绣额。燕燕交音,洋洋接色。蝶乱落花,雨晴寒食。接辇穷欢,是宴是息。含桃荐实,畏日流空。林凋晚箨,莲舞疏红。烟轻丽服,雪莹修容。纤眉范月,高髻凌风。辑柔尔颜,何乐靡从。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晏。我心无忧,物莫能乱。弦尔清商,艳尔醉盼。情如何其,式歌且宴。寒生蕙幄,雪舞兰堂。珠笼暮卷,金炉夕香。丽尔渥丹,婉尔清扬。厌厌夜饮,予何尔忘。年去年来,殊欢逸赏。不足光阴,先怀怅怏。如何倏然,已为畴曩。鸣呼哀哉!孰谓逝者,荏苒弥疏。我思妹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寒暑斯疚,吾宁御诸。鸣呼哀哉!万物无心,风烟若故。唯日唯月,以阴以雨。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鸣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愁如之何。莫树苍苍,哀摧无际。历历前欢,多多遗致。丝竹声悄,绮罗香杳。想涣乎忉怛,恍越乎憔悴。鸣呼哀哉!岁云莫兮,无相见期。情瞀乱兮,谁将因依。维昔之时兮亦如此,维今之心兮不如斯。鸣呼哀哉!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P55)兮何日?鸣呼哀哉!天漫漫兮愁云曀,空暖暖兮愁烟起。娥眉寂寞兮闭佳城,哀寝悲氛兮竞徒尔。鸣呼哀哉!日月有时兮,龟蓍既许;箫笳凄咽兮,旗常是举。龙辆一驾兮无来辕,金屋干秋兮永无主。鸣呼哀哉!木交枸兮风索索,鸟相鸣兮飞翼翼。吊孤影兮孰我哀,私自怜兮痛无极。鸣呼哀哉!应寤皆感兮何响不哀,穷求弗获兮此心隳摧。号无声兮何续,神永逝兮长乖。鸣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抆血抚榇,邀子何所?苟云路之可穷,冀传情于方士。鸣呼哀哉!每于花朝月夕,无不伤怀。如又见桐花发旧枝,一楼烟雨暮凄凄。凭栏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层城无复见娇姿,佳节缠哀不自持。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池上哭娥眉。”皆因后作。

    又尝与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己殂,因成诗见意,曰:“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娥眉却不全。”此不特叙其幽思,且以兴内助之艰难,而不得与之同乐。

    又云,“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此足以见光景于人无情,而人于景物不可认而有之也。悲夫!至于书灵筵手巾,云:“浮生苦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书琵琶背云:“优自肩如削,难胜数缕绦。天香留凤尾,余暖在檀槽。”触物寓意,类如此。

    初,烈祖为刺史时,后父宗给使左右,及赞禅代,尤为亲信。元宗以宗为社樱元老,故聘其女为吴王妃,克相其夫,显于诸千。而身居国母,可谓贤也。陵曰懿陵,溢昭惠。方是时,南唐虽去帝号,而其余制度尚未减损,如元宗之葬犹称皇帝,故昭惠虽谓之国后,而群臣国人皆称曰皇后焉。

    P56,【宋】马令《南唐书》卷六 女宪传 第一

    2023-10-27 05:35:33 回应
  • 韩熙载

    韩熙载,字叔言,北海①人也。弱冠,擢进士第。同光末,北海军乱,推熙载父光嗣为留后。明宗即位,平北海,光嗣见杀,熙载来奔于吴。放荡嬉戏,不拘名节。里民赵氏女有美色,熙载娶为正室。连补和、常、滁三州从事,亦晏然不介意。烈祖受禅,除秘书郎,辅元宗于东官,熙载谭笑而已,不预世务。

    及元(P100)宗即位,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于是,始言朝廷之事所当条理者,前后数上。又,吉凶礼仪不如式者,随事举正。由是宋齐丘之党大忌之。烈祖山陵,元宗以熙载知礼,遂兼太常博士。时江文蔚判寺,所议虽同,而溢法庙号,皆成于熙载之手。既葬,迁知制诰。熙载性懒,朝直多阙,为冯延已劾奏,罢其职。陈觉等丧师南闽,特赦不诛,熙载上疏请置于法,元宗手札敦谕。而宋齐丘大怒,乃诬以醉酒披猖,黜为和州司马,其实熙载生平不能饮。久之,征为虞部郎中、史馆修撰,拜中书舍人,制诰典雅,有元和之风。建铁钱之议,迁兵部尚书。既而钱货渐弊,颇亦自悔。

    奉使中原,为《感怀诗》三章,署于馆壁,云:“未到故乡时,将为故乡好。及至亲得归,争如身不到。”“日前相识无一人,出入空伤我怀抱。风雨萧萧旅馆秋,归来窗下和衣倒。”“梦中忽到江南路,寻得花中旧居处。桃脸蛾眉笑出门,争向前头拥将去。”又:“仆本江北人,今作江南客。再去江北游,举目无相识。金风吹我寒,秋月为谁白?不如归去来,江南有人忆。”

    或问:“江南何不食剥皮羊?”熙载对曰:“江南地产罗纨故尔。”时皆不喻。迨熙载去,乃悟,使追之,不及。中原使至,熙载接伴,给曰:“老夫窃观吾子音容气貌,一若先德,况忝世旧,故不可跪。”使者因拜之。熙载才名远布,四方建碑表者,皆载金帛求为之文,而常俸赐赉,月不下数千缗。广纳儒生,苟有才艺,必延致门下,以舒雅之徒为门生,高第凡数十辈。由是所用之资,月入不供。及奉使临川,借官钱三十万。所司以月俸预纳,熙载上书诉之,云:“家无盈日之厨,野乏百金之产。”累数百言。后主批其奏云:“言伪而辩,古人恶之。熙载俸有常秩,(P101)赐赉尚优,而谓厨无盈日,无乃过欤!”命有司放免逐月所刻料钱,仍赐内库绢百疋,绵千两,以充时服。熙载上谢御批,其略曰:“水火相济,日月无私。既示其瑕疵,又怜其憔悴。免逋欠,使资于昏旦;赐绵绢,令御其风霜。神造虽洪,粉身未报。”熙载畜女乐四十余人,不加检束,恣其出入,与宾客聚杂。后主累欲相之,而恶其如此,乃左授右庶子,分司于外。入朝辞,复上表乞住阙下,其略曰:“朽作无生之骨,犹思仰慕于圣贤;生为万物之灵,宁使困穷于终老。魂凝象阙,心滞金门。程限至终,炎蒸渐盛。重念臣向化将逾于四纪,抒诚已历于三朝。无横草之功,可资于国;有滔天之罪,见绝于时。陛下以无为之心,示好生之德。虽一命已宽于时宥,叨感深仁;而再迁欲赴于遐征,转资阴德。今则羸形愈惫,壮志全消,老妻对面而呻吟,稚子环床而号哭。劲风振树,岂得长宁;逝水朝宗,不堪永诀。”表上,未报。于是尽出群婢,使之即散。后主乃喜,遂以为秘书监,群婢俄集如初,后主笑曰:“吾于今乃知卿之心矣。”复上书极陈时政,论古今之得失,书曰《皇极要览》。进中书侍郎。开宝三年,病卒,年六十三。后主深痛惜之,以为不得熙载为相,欲追赠之,前代有此否?潘佑以谓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其事也。乃赠熙载平章事,谥文靖,葬梅颐岗谢安墓侧。命集贤殿学士徐锴集其遗文,藏之书殿。熙载才高气逸,无所卑屈,举朝未尝拜一人。初,严续请熙载撰其父可求神道碑,欲苟称誉,遗(P102)珍货巨万,仍辍未胜衣歌妓姿色纤妙者归焉。熙载受之,文既成,但叙其谱裔品秩而已。续慊之,封还熙载,熙载亦却其赠,上写一阙《千泥金带》云:“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他年蓬岛音尘断,留取樽前旧舞衣。”宋齐丘自署碑碣,每求熙载写之,熙载以纸塞鼻。或问之,对曰:“文臭而秽。”喜提奖后进,每见一文可采者,辄自缮写,仍为播其声名。善谭论,听者忘倦。审音能舞,分书及画,名重当时,见者以为神仙中人。

    P103,【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三 儒者传 上 第八

    【注释】

    ①北海:今山东省潍坊市。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为当时风流之冠。尤长于碑碣,他国人不远数千里,辇金帛求之。然性忽细谨,老而益甚,畜妓四十辈,纵其出,与客杂居,物议哄然。熙载密语所亲曰:“吾为此以自污,避入相尔。老矣,不能为千古笑端。”坐托疾不朝,贬右庶子,分司南都。熙载尽斥诸妓。后主喜,留为秘书监,俄复故官,欲遂大用之,而去妓悉还。后主叹曰:“孤亦无如之何矣。”宿直官中,赐对多所弘益,后主手教褒之。进中书郎,卒,年六十九。后主谓侍臣曰:“吾竟不得相熙载,欲赠事,古有是否?”或对曰:“晋刘穆之赠开府仪同三司,即故事也。”乃赠右仆射同平章事,废朝三日,谥文靖,葬梅岭冈谢(P305)安故墓侧。著《格言》及《后述》三卷,《拟议集》十五卷,《定居集》二卷。初,熙载尝使周,及归,元宗历问周之将相,熙载曰:“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测也。”及太祖受禅,人服其识。

    P306,【宋】陆游《南唐书》列传卷第八

    305

    2023-10-27 06:49:59 回应
  • “鸟爪玉貌,宛然神仙”想象不出来

    女冠耿先生,鸟爪玉貌,宛然神仙。保大中,游金陵,以道术修练为事。元宗召见,悦之,常止于卧内。先是,大食国进龙脑油二器,其味辛烈,服之蠲疾,元宗秘惜。先生见之,曰:“此(P168)非嘉者,当为陛下致之。”乃以绢囊悬龙脑于屋栋,顷刻沥液如注,香味逾所进者。尝搦雪为铤,蒸之成金,指痕隐然犹在。又因宫人扫除,取箕中糞壤,烧为白银。开宝中,金陵内库犹有耿先生糞壤银。元宗尝购真珠数升,欲得圆者,先生曰:“易致也。”就取小麦淘洗,以银釜炒之,匀圆皆成蚌胎。未几有孕,将诞,谓左右曰:“我子非常,产夕当有异。”倏忽雷电绕室,大雨倾澍,诘旦俨然空腹,人莫见其所生。元宗殂,先生不复入宫,往来江淮,竟不知其所之。

    P169,【宋】马令《南唐书》卷二十四 方术传 第二十

    2023-10-27 13:02:30 回应
  • 折倒

    开宝初,有淮北僧,号小长老。自言慕化而至,朝夕入论六根,四谛、天堂、地狱、循环,果报之说。后主大喜,谓之“一佛出世”。身被红罗销金衣,后主诮其太奢,答曰:“陛下不读《华严经》,安知佛富贵。”因说后主广施梵刹,营造塔像。自是囷庚①渐虚,财用耗致。又请于牛头山大起兰若千余间,广聚僧徒,日设斋供,食有不尽者,明日再具,谓之“折倒”。识者谓:“折倒乃败征也。”及王师渡江,即其寺为营署。又有北僧就采石矶建石塔,且云自幼草衣藿食,不浑凡俗。后主遗之斋供,一无所受。王师克池州,系浮桥于石塔。金陵受围,后主召小长老问祸福,对曰:“臣当以佛力御之。”乃登城大呼,周麾数四。后主令僧俗军士念救苦菩萨,满城沸涌。未几,四面矢石俱下,复召小长老麾之,称疾不起,始疑其诞,遂杀之。净德尼院,凡八十余众,皆官中人出家者也。诸王公卿处子,往往在焉。都城将陷,亦积薪于院庭,后主与之约曰:“如有不虞,宫中举火为应,吾与汝辈当俱焚死。”是日,保仪黄氏焚积书于宫中,净德遥观其烟燄,遂熟积薪,皆赴火死,无一人肯脱者。城中有僧干数,表乞:“被坚执锐,以死国难。”后主不许。

    【注释】

    ① 囷庾:古代一种圆形的露天谷仓。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P175,【宋】马令《南唐书》卷二十六 浮屠传 第二十二

    2023-10-27 13:48:15 回应
  • 李后主大概是不会好看了:大脑门、肥脸、牙齿不齐还天生一只对眼

    后主名煜,字重光,元宗第六子。初名从嘉。母曰光穆皇后钟氏。从嘉广颡丰颊,骈齿,一目重瞳子。文献太子恶其有奇表,从嘉避祸,惟覃思经籍。历封安定郡公、郑王。文献太子卒,徙吴王,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建隆二年,遂立为太子。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以严续、殷崇义辅之,张洎主笺奏。

    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于金陵。更名煜。居丧哀毁,几不胜。赦境内,尊钟后曰圣尊后,以后父名泰章也。立妃周氏为国后。

    P235,【宋】陆游《南唐书》本纪卷第三,南京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2023-10-27 14:25:38 回应
  • 陆游和马令对亡国原因说法各有侧重

    后主天资纯孝,事元宗尽子道,居丧哀毁,杖而后起。嗣位之初,属保大军兴之后,国削势弱,帑庾空竭,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尊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宪司章疏,有绳纠过讦者,皆寝不下。论决死刑,多从末减,有司固争,乃得少正,犹垂泣而后许之。尝猎于青山,还如大理寺亲录系囚,多所原释。中书侍郎韩熙载奏,狱讼有司之事,囹圄非车驾所宜临幸,请罚内库钱三百万以资国用。虽不听,亦不怒也。殂问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然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以故颇废政事。又置澄心堂于内苑,引能文士及徐元机、元榆、元枢兄弟居其间,中旨由之而出,中书、密院乃同散地。兵兴之际,降御札,(P240)移易将帅,大臣无知者。皇甫继勋诛死之后,夜出万人斫营,招讨使但署牒遣兵,竟不知何往,盖皆澄心堂直承宣命也。长围既合,内外隔绝,城中之人,惶怖无死所。后主方幸净居室,听沙门德明、云真、义伦、祟节讲《楞严圆觉经》。用鄱阳隐士周惟简为文馆诗易侍讲学士,延入后苑,讲《易》否卦,赐惟简金紫。群臣皆知国亡在旦暮,而张洎犹谓北师已老,将自遁去。后主益甘其言,晏然自安,命户部员外郎伍乔于围城中放进士孙确等三十八人及第。其所施为,大抵类此。故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云。

    P241,【宋】陆游《南唐书》本纪卷第三

    2023-10-27 18:08:28 回应
  • 徐锴

    徐锴,字楚金,会稽人。父延休,字德文,风度淹雅,故唐乾符中进士。昭宗狩石门,无学士草诏,延休来调官,适在旁近逆旅,左右言其工文词,即召见,命视草,昭宗善之。及还长安,不得用。梁蒋玄晖辟为其佐,延休弃去,依钟传于洪州。吴取江西,得延休,仕至光禄卿、江都少尹,卒。二子铉、锴,遂家广陵。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铉就学,未暇及锴,锴自能知书。稍长,文词与铉齐名。昇元中,议者以文人浮薄,多用经义法律取土,错耻之,杜门不求仕进。铉与常梦锡同直门下省,出锴文示之,梦锡赏爱不已,荐于烈祖,未及用,而烈祖殂。元宗嗣位,起家秘书郎,齐王景达奏授记室。时殷崇义为学土,草军书,用(P248)事谬误,锴窃议之。崇义方得君,诬奏锴泄禁省语,贬乌江尉。岁余召还,授右拾遗、集贤殿直学士。论冯延鲁有罪无才,人望至浅,不当为巡抚使,重忤权要,以秘书郎分司东都。然元宗爱其才,复召为虞部员外郎。后主立,迁屯田郎中、知制诰、集贤殿学士。改官名,拜右内史舍人,赐金紫,宿直光政殿,兼兵、吏部选事,与兄铉俱在近侍,号“二徐”。

    初,锴久次当迁中书舍人,游简言当国,每抑之。锴乃诣简言,简言从容曰:“以君才地,何止一中书舍人?然伯仲并居清要,亦物忌太甚,不若少迟之。”锴颇怏怏。简言徐出妓佐酒,所歌词皆锴所为,锴大喜,乃起谢曰:“丞相所言,乃锴意也。”归以告铉,铉叹息曰:“汝痴绝,乃为数阕歌换中书舍人乎?”

    锴凡四知贡举,号得人。后主裒所制文,命为之序,士以为荣。锴酷嗜读书,隆寒烈暑,未尝少辍。后主尝得周载《齐职仪》,江东初无此书,人无知者,以访锴,一一条对,无所遗忘,其博记如此。既久处集贤,朱黄不去手,非暮不出。少精小学,故所雠书尤审谛。每指其家语人曰:“吾惟寓宿于此耳!”江南藏书之盛,为天下冠,锴力居多。后主尝叹曰:“群臣勤其官,皆如徐锴在集贤,吾何忧哉!”李穆来使,见铉及锴,叹曰:“二陆之流也。”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十万兵付之乎?”后主称善。时国势日削,锴忧愤郁郁,得疾,谓家人曰:“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开宝七年七月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谥曰文。著《说文通释》、《方舆记》、《古今国典》、《赋苑》、(P249)《岁时广记》及他文章,凡数百卷。锴卒逾年,江南见讨,比国破,其遗文多散逸者。

    P250,【宋】陆游《南唐书》列传卷第二

    2023-10-27 23:00:58 回应
  • 刁彦能的摩斯密码

    初,徐氏诸子不齿知浩,而知训尤悖。尝召知诰饮酒,伏剑士,欲害之。行酒吏刁彦能酒至知诰,以手爪掐之。知诰悟,起走,乃免。后知诰自润州入觐,知训与饮于山光寺,又欲害之。徐知谏以谋告知诰,知诰起遁去。知训以剑授刁彦能,使追杀之。及于中途而还,给以不及,由是得免。

    P18,【宋】马令《南唐书》卷一 先主书 第一

    【这是救了未来主子两次命,“用手爪掐之”,后面还有细述

    知训忌烈祖,每欲加害,尝召烈祖饮,伏剑士于室中。彦能饮酒,以手掐烈祖而推之,烈祖悟,起去。又尝从知训会烈祖于山光寺,是日知训大沈酗,决欲害烈祖。徐知谏以谋告烈祖,烈祖乃奔。知训授彦能剑,使追杀之,及于中涂,彦能举剑扬袖以示烈祖。还,给以弗及。

    P87,【宋】马令《南唐书》卷十一 列传第六

    【“以手掐烈祖而推之”会不会动作太大?陆游的“爪语”版本更生动,刁原来也救过自己主子的命,所以深得信任

    知训狂恣,彦能每切谏,不听,然亦不加罪。牙将马谦以众(P260)拥吴主登宫门,将杀知训,彦能从朱瑾入,手斩谦以献,赏赍甚厚。然彦能警敏,观知训必败,而人望在烈祖,心常附焉。知训忌烈祖,数欲害之。尝与烈祖饮酒,而伏剑士室中。彦能行酒,以爪语烈祖,烈祖悟,亟起去。而尝从知训宴烈祖于山光寺,复欲加害,弟知谏擿语烈祖,烈祖亦驰去。知训取佩刀授彦能,使追杀之,及于途,举刀示先主,乃还,以不及告。…

    性矜庄,燕居容服不少堕。时贵宴饮,或蓬首裸袒,彦能在坐,则皆肃然。保大末卒,年六十八。

    P361,【宋】陆游《南唐书》列传卷第三

    【披头散发脱光吃喝,有意思

    2023-10-27 23:51:48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4044条 )

客座赘语
5
柳南随笔、续笔
4
茶余客话(全二册)
39
南村辍耕录
4
父亲的声音
3
古物新知
2
中国画手卷临摹范本:十五
1
朝野佥载 云溪友议
17
沈从文与我
1
书虫小札
2
齐东野语
3
北梦琐言
23
酒吧里的威士忌课
1
四友斋丛说
3
五杂组
5
鹤林玉露
16
土风录
1
竹叶亭杂记•今世说
15
画禅室随笔校注
16
晏殊词集·晏几道词集
26
英华沉浮录 3
7
庚巳编 今言类编
14
蔡澜说好物:我喜欢的是欣赏
2
拾遗记
23
傅抱石论艺
3
逝去的风韵
2
往书记
1
陈寅恪评传
2
南部新书茅亭客话
10
云林石谱 素园石谱
6
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典藏本)
19
大雅宝旧事
7
隋書
2
渑水燕谈录•西塘集耆旧续闻
12
石屋余渖 石屋续渖
12
蒙古秘史
1
谷林书简
9
废邮存底
3
傅抱石
2
搜神记·搜神后记
26
括异志 倦游杂录
9
寒柳堂集
1
傅抱石
4
贾氏谭录 涑水记闻
17
施蛰存海外书简
7
明清皇室与方术
7
傅抱石
4
苏庚春讲书画鉴定
12
石林燕语 避暑录话
14
可不可以不艺术
1
麈史侯鲭录/历代笔记小说大观
26
傅抱石卷 中国近现代书画真伪鉴别
3
俞平伯全集(共十卷)
14
樓鑰集
1
啸亭杂录 续录
10
酉阳杂俎
8
英华沉浮录 2
5
古物的声音
2
蕙風詞話 人間詞話
5
留青日札
41
寄堂丛谈
1
花随人圣庵摭忆(上中下)
13
张伯驹集
22
张葱玉日记诗稿
2
古今谭概
39
筠廊偶笔、二笔•在园杂志
20
云乡话书
1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
20
唐语林校证(全二册)
82
陈寅恪研究
4
寻常的精致
4
归潜志•乐郊私语
8
板桥杂记、续板桥杂记、板桥杂记补
9
教坊记
43
谷林锺叔河通信
2
朱彝尊词集
30
《读书》十年(三)
22
88首自選
1
晚清戏曲的变革
3
唐摭言
15
清园书简选
3
北户录校笺
5
风雨忆故人
1
敦煌学与佛教杂稿
3
曝书亭序跋·潜采堂宋元人集目录·竹垞行笈书目
1
周腾虎日记
1
萍洲可谈 老学庵笔记
24
七修类稿
52
能改斋漫录
1
钱钟书的性格
3
英华沉浮录 1
13
碧空楼书简
4
木心纪念专号
2
知者不言
3
花开花落
1
宣室志·裴铏传奇
14
青箱杂记•春渚纪闻
2
拟古(精)
2
苏东坡的帽子
4
靠不住的历史
1
旧书鬼闲事
1
小品 2
5
往事重思量
2
书径通幽
2
明宫史 金鳌退食笔记 昌平山水记 京东考古录
12
雨窗书话
5
四朝闻见录•随隐漫录
17
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
3
书之归去来
4
马雁诗集
6
吴云函札释证
1
次柳氏旧闻
43
美国现代诗选
6
致未来的诗人
1
旧书收藏
2
掌故(第九集)
1
语文杂记
2
灰色上海,1937-1945
1
龚自珍己亥杂诗
21
蒙古国纪行
1
天狼星的阴影
3
读园小集
2
海外拾珍记
5
风雨默存
9
小品 1
1
巴赫曼作品集
1
爱书者说
7
燕山诗话
8
回忆吴昌硕先生
1
旧书随笔集
4
唐宋词心解
9
写在人生边上;人生边上的边上;石语
6
董桥七十
10
梁实秋散文(共四册)
2
失忆与记忆
4
我们这一代
3
怀旧集
3
语文闲谈
2
曹操集
12
菽园杂记
51
周一良读书题记
12
忆天涯
8
存牍辑览
11
人物百一录
2
学林掌录
9
去日苦多
2
毕竟是书生
11
南唐二主词笺注
11
纸鉴
1
鲁迅致台静农信札
1
纯爱:冯亦代黄宗英情书
6
开卷书坊二辑·我来晴好
2
飞鸿万里
11
翠墨集
6
游宦紀聞 舊聞證誤
13
汉译与谢芜村俳句集
18
《读书》十年(二)
26
书虫日记/开卷文丛
1
读书随笔(一集)
1
忘山庐日记
8
张大千家书
9
冰茧庵论学书札(下)
8
拟管锥编
6
挥麈录
17
灵谿词说正续编
9
是枝裕和: 再一次,從這裡開始
2
《读书》十年
30
无鲜勿落饭
4
吴大澂琐论
2
古籍版本十讲
3
采桑小集
2
杜牧诗选(补改本) 杜牧传 杜牧年谱
19
开卷书坊二辑·读书抽茧录
3
鲁拜集
11
旧书陈香
1
重返语词的密林
1
希腊女诗人萨波
2
战国策译注
3
长乐路
1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2
子在川上
1
博物志(外七种)
25
博尔赫斯的面孔
2
晚清官员收藏活动研究
7
邵氏闻见录 邵氏闻见后录
24
书林物语
1
容斋随笔
29
白沙草龙坡草
8
知堂回想录
14
西藏贵族世家
8
诗词例话
2
来燕榭集外文钞(上)
13
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7
清异录 江淮异人录
23
中国的1948年
1
平家物语
2
戴名世集
1
不日记二集
1
容庚北平日记
7
见证
2
既有集
2
一生怀抱几人同:民国学人生平考索
2
人寰速写
1
沈从文说文物·书画篇
6
海上题襟·曹宝麟《砚边卮言》
2
天生是个审美的人
9
北京十年
23
爱情是这个样子的
3
吴船录(外三种)
6
蟹略今注今译
8
北野武的孤独时刻
1
半生为人
3
吴湖帆的书画鉴藏
8
林徽因与梁思成(第2版)
8
历史的真面目
4
清园夜读(增订版)
1
稽神录·睽车志
9
剪烛小集
2
掌故(第八集)
1
开元天宝遗事
28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10
汪曾祺书信集
14
夭折的记忆
4
掌故(第五集)
7
云自在龛随笔
6
详谈:张勇
2
民国外交
2
傅聪版傅雷家书
8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3
退士闲篇
1
钱锺书集
7
相遇
2
读词偶得 清真词释
5
九十年代日记
9
青琐高议
5
掌故(第一集)
3
冷庐杂识
20
洛陽伽藍記校箋
8
周作人俞平伯往来通信集
2
美的历险
2
听雨集
4
鸡毛集
1
吴大澂和他的拓工
2
晚饭花集
3
读书生活散札
1
人海闲话
2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
1
龚鹏程大学堂 我有金篦术
1
冰茧庵论学书札(上)
8
玄怪录·续玄怪录
2
取瑟而歌
3
书肆巡阅使
1
启功日记
6
时间的滋味
2
桯史 默记
3
小偷家族
1
烧花集
1
记一忘三二
1
潘家园书声
1
卞之琳译文集(上中下)
4
西京杂记(外5种)
12
师友襟期
2
南画十六观
4
杨文公谈苑 后山谈丛
7
相约在书店
1
桥边散文
3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中英双语版)
3
四时佳兴
6
鸡肋编·贵耳集
10
兰斯顿·休斯诗选
1
师道师说:王尧卷
4
夜书房:二集
1
兰斯顿·休斯诗选
1
咒语·图像·法术
2
中国书画鉴定
2
王翚画论译注
1
黄公望集
5
音乐笔记
1
春明退朝录
8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1
隐身衣
2
词体与声情
3
苏鲁支语录
2
唐宋词欣赏
2
下次你路过,人间已无我
1
怎样读汉译佛典
3
东汉的豪族
1
邓之诚文史札记(全2册)
20
梦溪笔谈
13
迷恋记
2
仓央嘉措圣歌集
1
藤田嗣治
3
枫窗小牍 清波杂志
8
书信里的逝水年华
1
艺林双清
4
迪昔辰光格上海
3
暴力拓扑学
2
冷斋夜话•梁溪漫志
23
悲欣交集——史国良自述
1
月落荒寺
1
吴湖帆
4
藏传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传播
1
夜书房
3
寻找香格里拉
4
玉吅讀碑
1
牧齋初學集(全三冊)
13
契诃夫书信集
1
方丈记·徒然草
2
直到长出青苔
2
洞天清録(外二種)
17
畏庐琐记
2
王若虚集
1
有如走路的速度
3
书信里的辛丰年
5
保罗·塞尚——真实世界的革新者
1
宾退录·却扫编
4
阎锡山回忆录
1
东轩笔录•嬾真子录
7
中国语文札记
4
知识分子
1
蛰居散记
1
铁围山丛谈 独醒杂志
9
唐宋词概说
2
字解日本
2
历代名家题跋书法精选 吴湖帆(二)
1
字解日本
1
学问有道
1
没关系,是伊坂啊!
1
藏传佛教丛谈
1
退密文存
3
书贩笑忘录
1
玲珑文抄
2
鲁迅致姚克信札
7
在群中
1
透明社会
2
比我老的老头
2
大唐新语
7
学人墨迹丛书(第一辑)·台静农
5
赵孟頫书画考
1
笑我贩书续编
8
西滢闲话
3
哈佛遗墨(修订本)
6
民国老味道
1
李健熙(从孤独少年到三星帝国引领者)
2
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1
李贺全集
2
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
7
宋瓷笔记
5
一士类稿续集
1
一士类稿
1
大元史与新清史
2
凌霄汉阁谈荟 曾胡谈荟
3
想象西藏
5
中国的恋歌
2
绛云楼题跋
5
归田录(外五种)
12
朽者不朽
1
美的救赎
1
冰茧庵随笔
1
何以传世艺术文丛-家住苍烟落照间-陈半丁的艺术世界
1
依然如旧的月色
1
中国古诗文夜读心语
14
诗词散论
5
存在的借口
1
纵横姑苏
1
燃灯者 (增补版)
3
明史十二讲
2
江南画派第一人——谢稚柳传
1
周作人传
5
权力的毛细管作用
1
十三行小字中央
6
北山楼随劄
3
笺事
1
中吴纪闻 曲洧旧闻
8
爱书来
9
晚清大变局
1
书海扬舲录
1
沈周六记
2
笺边漫语
1
旧籍丛话
7
投辖录 玉照新志
1
江浙访书记
9
书丛老蠹鱼
1
两般秋雨盦随笔
25
叶恭绰研究(第一辑)
2
六桂堂读书记
1
李商隐诗选注
6
读库1005
3
我和父亲季羡林
4
书书书
6
一心惟尔:生涯散蠹鱼笔记
2
中国文学中的印度形象研究
3
六丑笔记
1
冰茧庵文史丛稿
1
手帖(精)
1
伏枥集
2
民国人物过眼录
4
据几曾看
6
烟云俪松居
6
琼琚集
2
溥儒
2
诗的八堂课
2
唐诗杂论
2
震泽先生别集
4
谢稚柳
6
读史求实
2
只是孩子
3
木桃集
2
仲威讲碑帖
1
草色遥看集
4
惊弦集·嗲余集
5
是非红楼
2
春醪集 泪与笑
3
古艳遇
3
樗下随笔
3
日暮乾清门
5
冬心画谱
16
痖弦诗集
3
看书琐记
1
译边草
5
池北偶谈
10
别出心裁
1
且居且读
1
来燕榭文存
8
无数杨花过无影
2
林下云烟(布脊精装)--郑逸梅经典文集
5
书鱼繁昌录
3
物产录
6
世说人语
3
清代版刻一隅(汇编本)
12
茶当酒集
6
前尘旧梦
2
沽酌集
4
来燕榭读书记(上下册)
12
梓翁说园
2
一寸灰
1
讀書劄記一集
1
艺林旧事(布脊精装)--郑逸梅经典文集
4
履园丛话(全二册)
9
火:鲁米抒情诗
5
游学生涯
3
梦雨斋读书记·惊鸿集·插图的故事
8
把玩(第二辑)
1
檐曝杂记 秦淮画舫录
9
带着花椒去上朝
10
饥饿的盛世
1
俞平伯读书
7
蔡瀾食材100 ‧ 海鮮肉類篇
1
蔡澜食典後篇
1
彻悟
3
郁达夫诗词笺注
16
有一只老虎在浴室
1
玄奘西游记
7
绘事发微
4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2
1
奥州小道
8
二叶书录
1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
2
掌上的烟云·春回札记
3
把玩
5
古诗源
24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2
远游·鹅肝·松露
6
艺苑掇英名家名作仇英
1
今生今世
1
书之归去来·海上乱弹
12
郁达夫全集(全12卷)
3
马世民的战地日记
4
十三邀3 “我们都在给大问题做注脚”
4
上海老味道
1
暮年上娱
40
话说湖湘饮食
3
一个游荡者的世界
3
南田画跋
14
古籍稿抄本经眼录
7
超越自我
1
福楼拜的鹦鹉
3
旧日文事
1
棋局
1
前尘梦影新录
8
金冬心的艺术
1
永远的阿赫玛托娃
2
银鱼集
1
书海掣鲸龙(钱钟书的读书生活)(精)/万卷书蠹文丛
4
随遇而读
1
某晚当我外出散步
1
听闻
2
买书记历
1
陈寅恪的最后20年(修订本)
5
秋水马蹄
1
六朝文絜笺注
1
商业情报战
1
想见看见听见
1
京都古书店风景
1
青花青
2
故国人民有所思
1
瑜伽师地论 声闻地讲录
8
未完成的梦
5
叶恭绰鉴藏编年事辑
4
日本的情报与外交
4
惊鸿集
2
艺苑琐话
3
没有不散的筵席
2
朝圣
2
藏園群書經眼錄(全四冊)
1
立春随笔
3
吴门贩书丛谈
5
旅行人信札
1
白鸥三十载
2
濡沫集
2
读史阅世六十年
11
中国秘密战
1
遗我双鲤鱼
1
海上收藏世家
5
读万卷书:葛剑雄自选集
3
蠹简遗韵
4
古书犀烛记续编
1
上水船乙集
1
好书之徒
3
山丘上的修道院
5
我身體裏的鹽裙
1
书缘琐记
3
收藏的雅趣
3
上水船甲集
5
小文65
1
山山水水聊聊画画(元明清卷)
5
沿着亚历山大的足迹
1
王家卫访谈录
5
正见
3
五常学经济
5
独自叩门
1
旧书浪漫
1
故书琐话
1
画余杂缀
11
欲上青天攬明月
1
海外嫏嬛录
2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外一篇)
5
民国味道
1
吴湖帆的手与眼
2
读抄
2
文人画事
2
金庸识小录
1
文饭小品
2
先生们
3
万历野获编(全三册)
10
吴湖帆与周鍊霞
4
遵生八笺
13
吴湖帆文稿
2
潘雨廷先生谈话录
15
背影
2
画坛点将录
2
艺苑卮言
4
担头看花
3
国宝沉浮录
1
晦庵书话
1
小字白劳
1
古典学术讲要
5
读书与藏书之间
4
编号与价格
9
旅行与读书
3
发现中国画的秘密
6
春申旧闻续
2
艺术市场学
5
翰墨闻见录
12
静农论文集
1
我与大千居士
3
不能賣掉畢卡索?
5
明式家具之前
2
石涛诗文集
3
亲炙记幸
1
龙坡杂文
7
烽火与流星
9
我有良师
2
爱欲与哀矜
3
我的父亲傅抱石
7
台静农往来书信
7
书里书外
1
我的东瀛岁月
1
玉吅斋随笔
7
书边恩仇录
1
古典的回声(二集)
2
鼎革之际
1
蜗耕集
2
书生活
4
百年艺林本事
9
苏东坡传
4
给孩子的散文
1
宋诗选注
16
美术馆藏品管理与应用
7
书香处处
4
秦汉名物丛考
3
猎书人的假日
3
伦敦猎书客
2
汗室读书散记
3
纸日月
9
书蠹牛津销夏记
5
初心
3
茑屋经营哲学
6
间谍课:黑色宣言
1
策展的挑战
2
我们唱
1
人生一瞬
4
既见君子
1
奇遇之年
8
三国闲话
2
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
1
雍正王朝之大义觉迷
2
知道
4
夹竹桃集
4
诗界十记
1
饿童时代
4
钱边缀琐
10
古今和歌集300
1
麦克佩斯
1
旧时之美
3
暮色将至
1
漆黑清晨
2
春申旧闻
6
胖子之城
2
尺素集
2
南北看
2
必要的静默
1
李一氓回忆录
9
中国吃
3
姑苏食话(新修版)
3
大杂烩
1
灰色游戏
1
晚饭后的故事
1
历史的温度
1
五味集
2
读库1406
3
岛国走笔
1
樱花雪月
1
读库1802
2
读库0903
2
竹不如肉
3
天涯晚笛
3
见经识经
2
祸枣集
2
译余偶拾
1
古书的装帧
5
旅途杂记
7
著砚楼清人书札题记笺释
4
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
3
问道录/蠹鱼文丛
1
犁春居鉴稿
8
赵汝珍说文房
1
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
1
金石书画漫谈
5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4
鉴余杂稿
2
東坡題跋
11
寒玉堂书画论
12
食豆饮水斋闲笔
4
书肆寻踪
2
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
1
一个女人的自传
2
中国食谱
6
苦雨斋序跋文
4
宝归何处(上下)
4
八十忆双亲 师友杂忆
4
药堂语录
4
木片集
3
晚年钱锺书
2
明清室内陈设
5
听雨楼丛谈
2
书呆温梦录
1
味水轩日记校注
33
杨仁恺谈书法鉴定
8
传学
43
上书房行走
12
安持人物琐忆(修订精装版)
1
东坡志林
10
秉烛后谈
6
拾叶小札
2
徐邦达说书画
11
余时书话
1
瓢箪鲶闲话
3
故宫退食录(上下)
3
书房一角
7
琴棋书画
5
药堂杂文
2
棔柿楼杂稿
8
托尔金的袍子
1
安乐堂
1
钱锺书
21
中国古代官窑制度
1
武林旧事
7
橄榄香
4
佳本爱好者
4
草堂之灵
12
苦口甘口
6
立春以前
6
人之患
1
翁同龢传
5
知堂题记(全二册)
2
笼中鸟集
1
现代中国文学史
3
药味集
9
唐史十二讲(典藏本)
2
沉醉春风
1
少时读书
1
签名本丛考
5
清稗类钞(全十三册)
5
故人书简
1
小西门集
4
笑谈大先生
3
谁在收藏中国
1
非日记
5
螺君日记
1
鲁迅全集(6)
9
萧乾致李辉信札
3
乾隆皇帝的荷包
8
不日记三集
3
鹊华秋色
2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
1
现代艺术慢慢看
4
鹤林玉露
28
辛丙秘苑 寒云日记
5
正仓院
1
旧日风云 二集
6
藏书不乐
3
阅读傅抱石
3
卢西安·弗洛伊德:蓝围巾男人
4
儒林新史
4
不日记
2
隔江山色
1
黄裳致李辉信札(释文本)
1
袁寒云自述
2
逝者如斯
1
珠还记幸
3
钱锺书交游考
7
唐五代书仪研究
1
书楼探踪·江苏卷
5
中国古籍拍卖述评
3
白描
1
鉴画积微录续编
3
书画鉴真与辨伪
1
古书之爱
2
采绿小辑
1
長物志
1
边缘识小
1
拾遗小笺
1
当代艺术商机
1
人生必去的餐厅
1
云南
1
拉贾斯坦、德里和阿格拉
1
法国
1
四川和重庆
1
汉化佛教法器服饰略说
1
意大利菜点菜高手
1
巴尔扎克传
1
说鱼道虾
1
易经系传别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