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蕉对《寒柳堂集》的笔记(1)
-
陈先生考证之余的发(八)散(卦)思维
吐槽陈文述:
文述为人,专摹拟其乡前辈袁简斋,颇喜攀援当时贵势,终亦未获致通显。其最可笑者,莫如招致闺阁名媛,列名于其女弟子籍中,所谓“春风桃李群芳谱”者是也。然文述晚岁,竟以此为多罗贝勒奕绘侧室西林太清春所痛斥,遂成清代文学史中一重可笑之公案。 引自 論再生緣 (21页)陈先生本来考证戴佩荃赵日照夫妻俩,顺嘴提到“夫以妻传”,马上就想到了张汝舟因李清照出名,又从李清照联想到顾太清和奕绘的儿子们,思维还是蛮发散的,而且说“固可再醮于生前赵宋之日,而不许改嫁于死后金清之时”,这个讽刺感觉也是有点毒舌呀,感觉很亲切。
寅恪颇信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而以后人翻案文字为无历史常识。乾隆官本楼钥攻媿集中凡涉及妇人之改嫁者,皆加窜易,为之隐讳。以此心理推之,则易安居士固可再醮于生前赵宋之日,而不许改嫁于死后金清之时,又何足怪哉。至顾太清之主易安居士年老无改嫁之事者,则又因奕绘嫡室之子于太清有所非议,固不得不藉此以自表白,而好多事、不识诗务之陈文述,所赋诗招摇,宜遭致其痛斥也。 引自 論再生緣 (54页)考证陈端生夫婿卷入科场舞弊案,其中恒泰春泰兄弟出身蒙古族旗人,不工于代古圣立言之八股文及颂今圣作结之试帖诗,联想到《红楼梦》中林妹妹给宝玉代笔写诗歌颂盛世、还有《儿女英雄传》中女英雄十三妹渴慕琼林宴和诰封。(我个人是觉得林妹妹写那个诗又不是署自己的名,是帮贾宝玉拍姐姐的马屁,颂圣什么的也无可厚非嘛)
如戚本石头记第一八回“庆元宵贾元春归省,助情人林黛玉传诗”中林黛玉代倩作弊,为其情人贾宝玉所作“杏帘在望”五律诗,其结语云“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及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李纹李绮所联“即景联句”五言排律诗,其结语云“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等即是此例。又悼红轩主人极力摹写潇湘妃子,高逸迈俗,鄙视科举,而一时失检,使之赋此腐句,颂圣终篇。若取与燕北闲人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开菊宴双美激新郎,聆兰言一心攻旧业”中渴慕金花琼林宴及诰封夫人,而行酒令之十三妹比观,不禁为林妹妹放声一哭也。 引自 論再生緣 (67页)陈先生对《再生缘》的结构很是称许,觉得《再生缘》的结构超过了《红楼梦》、《儒林外史》、《水浒传》等小说。(这一点我不能苟同,文学史教材对《红楼梦》的结构大加赞扬,许为《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之一,而且我自己读过《红楼梦》、《再生缘》,感觉《再生缘》的结构确实值得夸赞,比较严密,没有旁杂,但相比起来,《红楼梦》的草蛇灰线、首尾呼应、几重世界,结构不是更精密、复杂吗?《红楼梦》的线更多啊)
凡吾国著名小说,如水浒传、石头记与儒林外史等书,其结构皆甚可议。寅恪读此类书甚少,但知有儿女英雄传一种,殊为例外,其书乃反红楼梦之作,世人以其内容不甚丰富,往往轻视之。然其结构精密,颇有系统,转胜于曹书, 引自 論再生緣 (70页)元稹给杜甫写墓志铭,把李杜并称
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与子美矣。至如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引自 論再生緣 (72页)陈先生觉得六朝和宋朝思想最自由,那唐朝呢?要说骈文,唐朝也不比宋朝差啊
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故文章亦臻上乘,其骈俪之文遂亦无敌于数千年之间矣。 引自 論再生緣 宋朝的八卦
若就赵宋四六之文言之,当以汪彦章代皇太后告天下手书(浮溪集一三)为第一。此文篇幅虽不甚长,但内容包涵事理既多,而文气仍极通贯。又此文之发言者,乃先朝被废之皇后。以失去政权资格之人,而欲建立继承大统之君主,本非合法,不易立言。但当日女真入汴,既悉数俘虏赵姓君主后妃宗室北去,舍此仅遗之废后外,别无他人,可籍以发言,建立继统之君,维系人心,抵御外侮。情事如此,措词极难,而彦章文中“虽举族有北辕之衅,而敷天同左袒之心”两句即足以尽情达旨。至于“汉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兴。献公之子九人,惟重之尚在”。古典今事比拟适切,固是佳句。然亦以语意较显,所以特为当时及后世所传诵。职事之故,此文可认为宋四六体中之冠也。 引自 論再生緣 (96页)王闿运的对联
如文廷式云起轩词中称李盛铎为“前辈”。因李氏为光绪十五年己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而文氏为光绪十六年庚寅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可证“前辈”之称乃登科次第,非年龄高下也。忆昔清宣统间,王闿运以举人赐翰林院检讨,同时名医徐景明博士亦赐牙科进士。湘绮戏作七律解嘲,其一联云: 已无齿录称前辈,赖有牙科步后尘。 盖清室已于光绪季年停止科举,更无同年录之刊刻,故湘绮有“已无齿录”之言也。 引自 論再生緣 (103页)陈先生的“呵呵”
所可笑者,沈大成代撰之汪上堉墓志铭,绝不提及上堉有二女。若非陈句山尚有男女平等之观念,其著作关于妇女方面,亦详载记,否则此一代才女之母,竟成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由石卵迸裂而出之孙悟空矣。呵呵! 引自 論再生緣 (106页)陈先生也会注意女子的发型服装的,而且他想的还是学术
兹别有可注意者,许彦周谓元微之“髻鬟峨峨高一尺”句,乃写当时妇女头发之形态,可供研究唐代社会史者之参考。然则当日所谓时髦妇女之发型,有类今日所谓原子爆炸式,或无常式耶?寅恪曾游历海外东西洋诸国,所见当时所诧为奇异者,数十年后,亦已认为通常,不足为怪矣。斯则关于风气之转变,特举以告读司马彪续汉书五行志述“服妖”诸条之君子。 引自 論再生緣 (113页)老李家的“传统”→→
所可笑者,开皇初太原童谣本作白衣天子出东海,太宗等乃强改白衣为白旗,可谓巧于傅会者矣。夫歌谣符谶,自可临时因事伪造,但不如因袭旧有之作稍事改换,更易取信于人,如后来玄宗时佞臣之改作得宝歌,即是显著之例(见旧唐书壹佰伍韦坚传)。岂所谓效法祖宗,师其故智者耶? 引自 論唐高祖稱臣于突厥事 (120页)李世民和突厥立下的是香火盟:
坊中诸女以气类相似,约为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辈。有儿郎娉之者,辄被以妇人称呼,即所娉者兄见呼为新妇,弟见呼为㛮也。儿郎有任宫僚者,宫参与内人对同日,垂到内门,车马相逢,或搴车帘呼阿㛮如新妇者,同党未达,殊为怪异,问被呼者,笑而不答。儿郎既娉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云学突厥法。又云,我兄弟相怜爱,欲得尝其妇也。主者知亦不妒,他香火即不通。 引自 論唐高祖稱臣于突厥事 (158页)文人夺笋啊。
宾贡李珣,字德润,本蜀中土生波斯也。少小苦心,屡称宾贡。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尹校书鹗者,锦城烟月之士,与李生长为善友。遽因戏遇嘲之,李生文章扫地而尽。诗曰:异域从来不乱常,李波斯强学文章。假饶折得东堂桂,胡臭熏来也不香。 引自 狐臭與胡臭 (162页)把写论文比作杀敌,这个比喻很精妙
朱君延丰前肄业清华大学研究院时,成一论文,题曰突厥通考。寅恪语朱君曰,此文资料疑问尚未备,论断或犹可商,请俟十年增改之后,出以与世相见,则如率精锐之卒,摧陷敌阵,可无敌于中原矣。 引自 朱延興突厥通考序 (167页)回忆晚清人事,读来觉得有点心酸
丁丑春,余偶游故宫博物院,见清德宗所阅旧书中,有时务学堂章程一册,上有烛烬及油污之迹,盖崇陵乙夜披览之余所遗留者也。归寓举以奉告先君,先君因言聘新会至长沙主讲时务学堂本末。先是嘉应黄公度丈遵宪,力荐南海先生于先祖,请聘其主讲时务学堂。先祖以此询之先君,先君对以曾见新会之文,其所论说,似胜于其师,不如舍康而聘梁。先祖许之。因聘新会至长沙。 引自 讀吳其昌撰梁啟超傳書後 (218页)陈寅恪:听说慈禧小名叫阿翠
寅恪十余岁时,曾见日本人所著书,言后小名阿翠。曾朴孽海花亦有是说,但无从证实,姑附记于此。 引自 寒柳堂記夢未定稿(補)
朗蕉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1条 )
- 废都
- 1
- 漫长的告别
- 1
- 秋园
- 1
- 星星草
- 1
- 素食者
- 1
- 恶时辰
- 1
- 查令十字街84号
- 1
-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 1
- 我是猫
- 2
- 傅雷家书
- 1
- 男性的衰落
- 1
- 霍乱时期的爱情
- 1
- 纸牌屋
- 1
-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 1
- 官场现形记
- 1
- 北京文学地图
- 1
- 追风筝的人
- 1
- 大医·破晓篇
- 1
- 红与黑
- 2
- 隋唐演义
- 1
- 茶花女
- 1
- 漫长的余生
- 1
- 你一定爱读的中国战争史:元朝
- 1
- 宫娥怨
- 1
- 法治的细节
- 1
- 英烈传
- 1
- 国史讲话:上古
- 1
- 红楼外传(上下)
- 1
- 儿女英雄传
- 1
- 苦闷的象征
- 1
- 清朝穿越指南2
- 1
- 四世同堂(第3部饥荒)
- 1
- 四世同堂(第2部偷生)
- 1
- 四世同堂(第1部惶惑)
- 1
- 鲁迅散文全编
- 1
- 故宫的古物之美
- 1
- 赵延年插图鲁迅经典六种:狂人日记
- 1
- 人生海海
- 1
- 江宁探案录
- 1
-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 1
- 聊齋誌異會校會注會評本(全四冊)
- 1
- 聊斋俚曲集
- 1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 1
- 再生缘(上下)/华夏古典文学经典
- 1
- 故宫退食录(上下)
- 1
- 性学三论
- 1
- 如果故宫会说话
- 1
- 老老外眼中的康熙大帝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