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藤予对《与神对话(第一卷)》的笔记(18)

陈藤予
陈藤予 (旺旺公主的个人空间)

读过 与神对话(第一卷)

与神对话(第一卷)
  • 书名: 与神对话(第一卷)
  • 作者: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 页数: 257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 2009-7
  • 第275页
    这本书有三卷,这三卷分别讲解的内容
    2018-01-07 11:24:26 回应
  • 第1页 致谢

    浏览第一遍,因为本书没有目录,所以只能浏览后,用一个词去概括这章节的关键词。

    第一章:回忆

    第二章:祈祷

    第三章:生活中的问题

    四:创造

    五:思维

    六:苦难

    七:生活

    八:关系

    九:旅途

    十:爱

    十一:金钱

    十二:内心的感受

    十三:疾病

    十四:生命

    回忆:这本书是一本畅销书。全书用对话的形式来书写,其中有很多是我们生活中最关心的话题。尼尔.唐纳德.沃尔什的经历是电台主播、报纸记者和主编。他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遇到了两个麻烦事,意料之外的突然的车祸,还有一个是失败的婚姻,导致于他陷入了人生的谷底。这段时间,他过着特别艰难的日子,这个时候才出现了这一本书在致谢的事,章节当中他有提出到,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这是第一卷,主要涵盖的是各种基本的真相,主要意义及谈论各种重要的个人事务和问题;第二卷涵括更为深刻的真相、更为宏大的意义,以及谈论国际事务和问题;第三卷涵括的是,我们能理解的最大的真相,以及谈论宇宙事物和问题——各种宇宙所有生灵正在处理的问题。

    问题:这本书评分很高,很畅销,他的亮点是写着个人的领悟,和其他同类型的书,有些更加新颖的用“对话”的方式,还是“与神对话”的方式来呈现。

    用这种手法,是如何让别人信服这是一个确实存在的逻辑?

    对于大家都苦恼的问题,很多励志类书籍都有提过,甚至用烂了的方式,这本书又是如何突破人们这种对所谓“成功学”的标签印象,成为一本畅销书的呢?

    这本书没有“目录”,让人不知道这本书所谓的章节区分在哪儿。其实每个章节都有主题,作者分章节也是根据这个主题来分的,为何不弄个目录,只有章节,没有名字,没有目录,这个排版的初衷是什么?意义何在?

    2018-01-07 11:38:48 2人喜欢 回应
  • 第6页 作者介绍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1943年出生在美国中部小城密尔沃基,17岁考上该市的威斯康星大学。大二的时候,厌倦大学提供的教育,所以呢,就辍学,离乡背井到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是某家小型广播电台,上班。那年他19岁,随后,没有学历的他在异乡闯出了一片天,成为该广播电台的节目导播,后面改行成为平面媒体当起报社记者,最终坐上主编的位子。

    之后改行到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担任公共信息官员,后来他又离开马里兰州,迁居到美国西海岸的俄勒冈州,创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虽然在事业上一帆风顺,但尼尔的个人生活却遇到很多的波折,一场大火把他的财产全部吞噬,他先后三次更换工作行业,是因为他三次失败的婚姻,创办公关公司后,尼尔有第四次结婚,总共生下九个子女,所以他不得不辛勤的工作,导致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在俄勒冈州之后,最初几年,尼尔过着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拥有温暖的家庭和不菲的收入,在他生日蒸蒸日上的时候,遭遇了一场车祸,差点要了他的命,脖子骨折,他大难不死,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康复出院后,他的公司已经倒闭,失去收入来源的直接后果就是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引发不可调和的生活矛盾,面对第四次失败的婚姻,还有严重的生活问题,搬出曾经的家之后几个月,他连一小套房的租金都交不起,只能过着露宿风餐的生活如此沉重的打击,他还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某个广播电台找到一份兼职,重新走年轻时走过的路,成为了该电台的节目主持人,他经历过最底层的生活,曾经露宿风餐,似乎现在又回到了人生的巅峰,但他在一次感觉到生活的空虚,在1992年的春天,尼尔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遭遇这么多挫折和痛苦,在2月的某天,尼尔要午夜梦回,给神写了一封信。……

    好奇:1,经历了这种磨难的人,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

    2,为何这个可以算是手稿的书,能够引起这种空前的轰动?

    3,《与神对话》第一卷主要是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关于梦想,关系,成功,健康,性,金钱,转世,外星生命大家都关注的话题。他如何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回答:1.三次失败的婚姻。三次职业的变换,每一次都成功。结果又再次从头开始,跌入谷底。得到的神的答案是:

    我最得力的信使是经验,然而你连它也置之不理。加入你曾经聆听你的经验,你的世界肯定不是现在这幅样子。不倾听经验的后果是,你不断的重复体验到它,一次又一次。因为我觉醒要做的事不可以收到阻挠,我的旨意不可以被忽略。你将会领受了我的信息。迟早的问题。然而我不会逼你。我不会胁迫你。因为我赐予你自由的意志——选择你想做的事情的力量——我永远不会讲它从你身上夺走。所以我将会不停地、反复地将相同的信息发送给你。直到你领受它们。只要你身心倾听,你便不可能错过它们。真的听到之后,你便不可能忽略它们。
    引自 作者介绍

    2.和3这部书回答了的是每个人共性的问题,关于成功、婚姻、健康、金钱的问题。这本书给出的不是方法论,也不是一种励志型的成功学等。不是让你去试着接受现状,也不是激起你的斗志,告诉你,这些周遭的一切都不是你的真实水平的反映,你还有潜能可以去发掘,让你激情燃烧区改变现状,也不是唯美的诗歌,让你学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更不是强大的改变内心的想法,告知自己,这一切都是不能影响到我的自我麻醉。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仅仅用了一句话:所有你遇到的问题,都是你自己选择的。 同时告诉我们,“生活是创造的,不是发现的”。他不是成功学,他不是方法论,他也不是心理学。他通过对宇宙的解释,对自身的解释,对生活的解释来告诉我们,我们的问题是我们选择的结果。而我们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也许从这个角度出发,让我们对自身的反省,对自己理想的认识,对信仰的理解都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

    2018-01-09 11:14:34 回应
  • 第5页 第一章
    感受是灵魂的语言。关键在于体会到这些感受。 思维(形象和图像)——欢乐是最高级的思维 经验(感受)——爱的感受 话语(表现出你的认识,而且经常混淆你的认识)——包含真相的话语。 因为我赐予你自由的意志,选择你想做的事情的力量,我永远不会将他从你身上夺走,永远不会。 记住:聆听你的感受,聆听你最高级的思维,聆听你的经验。话语是最不可靠的真理供给源。因为你的思维拥有创造力,你的言语拥有生产力,你的思维和言语加起来又会极其高效的生产出你的现实。 正确的祈祷从来不是乞求的祈祷,而是感恩的祈祷,因此不要乞求,要感恩。 起到控制作用的思维,永远是思维后面的思维部分将其称为——诱发思维,你现在没有拥有你想要的东西,这种诱发思维变成了你的现实,所以只有一种诱发思维能够压制这种思维,那就是——信仰的思维,坚定的无论你想要什么神,都毫无例外地满足你的要求,祈祷是感恩的祈祷。 这里要求我们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思维创造我们的现实,欢乐和爱是最高级别的。
    引自 第一章

    经验: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的世界。爱和恨,无和有,我和非我。

    经验:知道深海的鱼一生都不认识的东西是什么吗?是水。因为它不曾离开。所以不曾“经验”。

    经验:人类的灵魂是需要提升的,需要“经验的”。

    凡人的本性,对于最为珍惜的东西,他们先是爱,然后是毁灭,然后再去爱。爱诱发怕诱发爱诱发怕。 所有人类的思维话语或举动,要么基于怕,要么基于爱这一点,我们别无选择,因此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好选的了,但至于选爱还是选,怕你们可以自由决定。 最深层的秘密是:生活,不是发现的过程,而是创造的过程。别试图去解答你是什么人,要试图确定你想成为什么人,你并不是在发现自我,而是在创造新的自我。
    引自 第一章

    经验:我们常常以为生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其实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所选择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目标,无论我们选择也不选择,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因为被动的选择也是一种选择。

    灵魂追求的是经验。灵魂唯一的愿望就是关于其自身最美好的概念,转化为最美妙的经验,在概念变成经验之前,你关于自己所有的认识仅仅是猜测而已。 太极——太极自我分裂,在最辉煌的时刻变成了阴和阳,阴阳第一次出现,彼此分离同时存在并存,还有非阴非阳,三种要素忽然就出现了,第一种是因,第二种是养,第三种是非阴非阳,但它是阴和阳存在的必要条件,太极便是生有之无,生时之虚,生小之大。 相互关心,是神赠予人类最佳的礼物,唯有怕出现了爱,才能作为能够被惊艳到的东西而存在。 宗教说,人类是依照“神的形象和模样”被创造出来的,他想说的意思是,我们的本质(纯粹的、创造性的灵魂)是相同的,我们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我们是“相同的材料”,有着同样相同的性质和能力,包括从稀薄空气中创造出物质实在的能力。 进入无止的宇宙后,我们抛弃了自己的记忆。正是在选择成为部分之神的行动中,我们才能够“经验”到自己,有绝对的选择权,而有绝对的选择权,就是神的本质。
    引自 第一章

    经验:我一直很纳闷,为什么我们有绝对的选择权,如果按照圣经的说法,我们要对上帝要完全的效忠的话,那为什么要给我们这个自主的选择权呢?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可以成为善的人,我们可以选择去信一样东西,我们可以选择去认同这个观点,而反对那个观点,那这么看起来,我们拥有绝对的选择权,这是一个神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选择成为什么?是我们自己的一项本能,这也说明了我们和神具有同样的本质,即使神是全能的,他也没有把我们这项权利给剥夺,因为他是创造者。

    事物不能脱离其对立面而存在。别去评判其他人走过的业力之路,别忌妒成功,别怜悯失败,因为你不知道在灵魂的权衡中什么算成功,什么算失败,遇事别称其为灾难或欢乐,除非你已确定或见证它的用途,因此如果死拯救了数以千计的生命,它还能被称为灾难吗?如果生只带来悲哀,他还能被称为欢乐吗?然而就算连这个你也别去判断,你永远走你的路,同时允许别人走他们的路就可以了,这并不意味着你应该忽略别人求助的呼声,或者自己的灵魂,想改变某些境况或条件的冲动,而是意识者无论在做任何事情你都避免先入之见和自以为是。 因此如果你要成为黑暗中的关注,请别抱怨。 在你被非你所包围的时刻,请别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但请赞美这个世界,即使你试图改变他。 请认识到,在受到最大考验是你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你最大的成功,因为你创造的经验表明了你真实的身份——以及你理想身份。 与改变别人的行为相比,改变自己的行为容易得多,改变任何事情的第一步就是认识和接受,这样的事实是你选择了让它以现在这样的方式存在,假如你从个人层面上无法接受这一点,那么请明白我们是一体的道理,这样你就能同意了,然后你要想办法去创造变化,不是因为这件事是错误的,而是因为它不再准确地表明你真正的身份,做任何事情的理由只有一个,向宇宙表明你真实身份。 被用于这个目的之后,生活就成了创造自我的过程。你可以利用生活将你的自我创造成你的真实身份和你的理想身份。 不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也只有一个,因为这件事不在表明你的真实身份,它不反映你,它不代表你,也就是说它不重新呈现你,如果你希望被准确的呈现,那么你必须改变你生活中一切与你希望投射到永恒领域的图像不符的事情。 你们集体的单独的创造了你们正在经验的生活与时代,以便灵魂能够与实现进化的目标。 痛苦源自你对事物作出的判断。移除判断痛苦消失。 神的世界里没有“应该”或“不该”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去做那些反映呢,重新呈现你更好的你的事情,但别批判,别责怪,因为你不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什么,也不知道它的结果会怎样,请你记住,你责怪的将会责怪你,批判的将会变成你自己较好的做法是设法去改变那些不再反映最真实的你的事情,或者帮助别人去改变这些事情。 我告诉你吧,你是你自己的裁决者,你设定行为规范已过去,现在做的多好,由你自己说了算。而且你是唯一的能够评判你的所作所为的人,别人永远不能审判,你就算是神也不能。 要祝福每个人的每种近况,要表达感恩之情。这样你就能肯定了神的造物的完美,请相信,省的造物是完美的,生活的过程是完美的,而且所有的生活都源自选择,干预,选择是不合理的,质疑他也是,现在它有其不合理,合理的做法是观察它,然后尽量帮助灵魂寻求合作,出更高的选择,事物的对与错,只是因为你说他是个艺术的本质,没有对或者是错。 因为你对事物有欲望,通常意味着你对他有需要,所以担心点,别让欲望变成了瘾。 世界有当今的情势,原因在于你们和你们所做的选择,或者没做的选择,不选择等于选择。地球,有了当今的状况原因在于你们和你们所做的选择或者没做的选择。你们自己的生活有了当今的境遇,原因在于你们和你们所做的选择或没做的选择。 我告诉你,世上没有巧合,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每件事,每次遇险,都是你自我召唤给你的自我目的是让你能够创造经验到你真实的身份。 思维是万物的起源。 情绪是移动的能量。情绪是吸引力,思维是纯粹的能量。 第一定律是,你能够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你能够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你能够拥有任何你想拥有的东西。第二定律是你会心里怕的东西。第三定律是爱无所不在。 如果你以特定的方式操控能量,而且操控的时间足够长久,你就能得到物质,这是宇宙的炼丹术,就是所有生命的秘密。 宇宙里没有偶然。 宇宙中没有受害者,只有创造者。--41页
    引自 第一章

    问题:1.生活是学校吗?有人说生活是学校,你在生活中观察和经验的事情是供你学习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2.学校是什么地方?

    3.太极,宇宙大爆炸是什么?

    4.为何我们身边会出现那么多坏事?

    回答:1.生活没有什么好学的——因为你只需要展示你学到的知识就好了。在展示知识的过程中,你要将其付诸实践,创造出新的自己。这样你就能证明你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是有目标的,这样你就能变得神圣。
    引自 第一章

    2.回答,学校是让你认识概念的地方。

    不过对于概念认识,不是全部,这是需要实践,去经验它,才是你生活的意义所在。

    3.“小小灵魂和太阳”的寓言,这是让你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以及它如何在刹那间改变。

    这一章主要解释了,思维、感受、话语和实践。宇宙的形成。太极的来源,即相对世界的由来。三位一体存在神圣的关系中。世俗关系里永远都是二价的。

    灵魂的追求的是概念变成经验的过程,是阳光中微弱的烛光——最小的灵魂——也能认识到自身便是光的过程。实践的前提一是认识和接受这样的事实;二是改变内在的经验。

    宇宙的三大规律:一是思维是具有创造性的。(解释了思维创造物质的过程)二是怕能吸引相似的能量。(情绪是移动的能量块,同时这种能量块如何形成物质的过程)三是爱无所不在。(物质层面的领域中,存在的地方唯有:怕和爱。很多大师只选择了爱,在每一秒。在每一刻。在每个场合。)

    2018-01-07 14:38:32 1人喜欢 回应
  • 第77页 第二章
    对于神来说,没有什么事,可恶的一切都是生活,而生活是神的礼物。因为神的计划就是让我们去创造一切,我们想要的一切,我们所创造的东西“思维,物体事件或任何经验”,不可能超出神的计划。 如果说有罪行这种东西的话,那么这就是罪行,任由你们自己因为别人的经验而变成现在的你。 你们否定了自己的经验,继续根据别人所说的去思考。 这一切的搞笑之处在于,我不需要你们的崇拜,也不需要你们的尊崇,更不需要你们来为我服务,神没有需要,神就是太极,太极就是一切,因此从定义上讲,神不需要也不缺少任何东西。 神没有需要,也没有要求,但有欲望,欲望和需要不是相同的东西。 神的欲望是什么呢? 第一个愿望是认识和经验我自己,最辉煌的我自己认识,真正的我在创造你们以及宇宙里所有的世界之前,这对我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我的第二个愿望是你们将会认识和经验,你们的真实身份,利用我赋予你们的能力,随心所欲的选择任何方式去创造和经验你们自己。我的第三个愿望是整个生命的过程,在每个此刻都能经验到持续的欢乐,不断的创造,不尽的成长和完整的满足。我已经创建了完美的系统,以便这些愿望能够实现,他们正在实现的过程中,就在此刻,你们和我唯一的区别是我认识到这一点在你们完全认识的那一刻,你也会拥有我向来拥有的感觉,将会感到彻底的欢乐、喜爱、宽容、祝福、感恩,这是神的五种态度。 我的孩子,生活的一切都是神圣的。
    引自 第二章

    第二章,为什么会有这本书。

    要审视我的信念、我的价值观。因为这个价值观来自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属于我的朋友和我的社会。它是我经验的支柱。别拆掉整座房子,而是查看每一块砖头,换掉哪些破裂的,哪些不再支撑结构的。你的是非观念仅仅是观念而已。它们是一些思维,形成和创造你真实身份的本质。改变它们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真实身份让你感到不快乐。改变的用意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你对你的真实身份感到快乐。

    2018-01-07 16:56:10 回应
  • 第93页 第三章
    你的存在分为三层,你要身体,精神和灵魂组成,你也将这些称为物质、非物质和超物质,这就是三位一体,它也有其它许多种名称,比如说神学家说的圣父、圣子和圣灵。科学家说的是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哲学家称他为本我、自我超我,科学将其定义为能量、物质和反物质。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空间分为彼、此和彼此之间。 你的生存属性实际上是三种能量,你可以把他们称为思维、话语和行动,三者加起来便能产生结果,在你们的语言和理解当中,就被称为感受或者是经验。你的灵魂(潜意识、本我,灵魂、过去)等等,是你曾经拥有(创造)的每个感受的总和。 关于其中某些感受的意识,被称为记忆,如果你拥有记忆就忆起了那些感受。 思维是创造的第一个层面,接下来是话语。 话语,无非是被表达出来的思维,它是创造性的向宇宙散发创造性的能量,话语比思维更有活力,也更具有创造力,因为话语不同于思维的振动层面,他们已更大的冲击力扰乱(改变、改造、影响)宇宙。 话语是创造是第二层面。 接下来是行动。 行动是移动的话语,话语是被表达的,思维似乎已经形成的观念,观念是相聚的能量,能量是被释放的力量,力量是存在的元素,元素是神的粒子,是整体的一部分,是一切的本质。 始于神,终于行动,行动是创造中的神——或者被经验到的神。 我的计划是让你们首先必须切断(否定、忘却)你们和我的联系,才能通过创造它,召唤它而完整的经验到他,因为你们最大的愿望——我最大的愿望是——你们将经验到你们自己便是神的一部分。因此你们处在通过每时每刻创造新的你们自己,而经验你们自己的过程中,我也是如此。通过你们。 我告诉你吧,你在世上看到的一切,皆是你关于世界的观念的后果。
    引自 第三章

    首先,树立关于你自己的最高观念。设想每天依照最高观念生活之后你将会是什么样子。设想你的所思、所为和所说,以及你应对其他人的行动和言语的方式。

    明白了现实的你和理想的你之间的差别,请着手去改变——有意识的去改变——你的思维,话语、行动,让他们与你的最高憧憬相配,这需要巨大的精神和形体劳动,要求你不停的无时无刻的的监视,你的每个思维、话语、行动,这牵涉到持续的有意识的做选择。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你将会发现你生活的一半是在无意识中度过的,这要求你停止这种无意识生活的呼吁,这是你灵魂自由。你的第二本性是有意识的去表达你的第一本心理的真实本性。试一试,并要求你完成的艰巨任务,你的第一本性是得到无条件的爱。 你希望你的生活平步青云吗?请马上想象你理想生活是什么状态,而且要进入那种状态,挑出所有与那种状态并不协调的思维、话语、行动,远离它们。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宇宙间没有好或坏的状况,一切都是现实,所以请停止做价值判断。 其次要明白所有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静止的状态。事物以何种方式改变,取决于你。 人最难最难做到的事,是听从他自己的灵魂。
    引自 第三章

    挫败感和焦虑感是不肯听从灵魂的后果。

    如何听从灵魂呢?你首先要弄清楚你的灵魂正在追寻的目标(完美之爱)——并别再不停地评判它。

    灵魂非常清楚,它的目标就是进化,灵魂追求的目标是你所能想象得到的最高的爱的感受。灵魂必须经验,每种人类的情感,人类的灵魂,目标是去经验,它的一切以便他能够成为他的一切,而你们甚至连你们的一半都无法理解,因为你们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另一半。拯救这个过程就是接受一切,然后选择最好的。
    引自 第三章

    什么才是爱?爱不是某种情感,是所有情感的总和。如同白色是所有色彩的总和一样。

    现在就接受你的真实身份和本质——并将其展现出来。

    你们天生是神,生来就是纯粹的神,纯粹的爱,要接受你的真实身份和本质,并将其展现出来。否定你的真实身份,比接受它要困难得多。 你是善良和同情和悲悯和觉悟,你是和平和欢乐和光芒,你是宽恕和耐心,力量和勇气,危难时的仗义者,哀伤时的安慰着创痛时的疗愈者,迷茫时的指引者,你是最深的智慧和最高的真理,最伟大的和平和最美好的爱,你是这些,在生活中,你偶尔会认识到你自己是这些。请选择从现在开始,永远的认识到你自己是这些。 例子,我们总认为神只能一种特定的形式存在,是庄严而不可亵渎的。我们总以为,如果我们不遵从神的戒律就会遭到神的惩罚。这都不符合神的意愿。神给了我们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如果因为种种戒律,那就不是自由。另外,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否定自己的经验和本质,但只有接受它,灵魂才可以得到升华。 总结,我们都是神之子,灵魂追求的是各种经验,我们经历过,选择最好的。我们要随时随地去监视我们的思维,话语和行动。
    引自 第三章

    总结:心理设想最理想的自己的状况,接下来对现实情况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我们要检视我们的价值观,思维、话语和行为,把不符合自己理想状况的挑出来,只践行符合理想状况的思维、话语和行为。倾听灵魂的声音,接受自己的真实身份和本质,并开始展示出来。

    2018-01-07 17:41:18 回应
  • 第114页 四
    所有的袭击都是求助的呼声。 生活是创造,而非发现。 你的生活要平步青云,首先你要想清楚那种生活是什么样的,想想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事,要拥有什么东西,要经常想,直到你已经考虑的非常清楚,等你想得非常清楚之后,别的什么都不要去想,不要去想其他的可能性,把所有否定性的思维抛出你的精神结构之外,去除所有的悲观主义,消除所有的话语,拒绝所有的怕,训练你的头脑,让它能够抓住原初的创造性思维,当你那些思维变得清晰而坚定,你就开始把它们当作真相说出来用言语说出来使用那句能招来创造性力量的命令——我是——向其他人做出“我是”的宣言,“我是”宇宙间最具有创造性的宣言,在“我是”这两个字之后,无论你想的是什么,无论你说的是什么,都会调动相应的那些经验,都会召唤它们前来,把它们带给你。这是宇宙运转的唯一方式,这是它能走的唯一道路。所以训练你的思维,学习操控它,第一步就是学会监视你的思维,去思考你正在思考的事情。当你发现脑海里出现了否定思维——也就是那些否定你关于某件事物最高观念的思维时——你就换种思维,如果你认为你情绪低落,你就换种思维。 总结,告知我们如何创造。
    引自 四

    预先感恩的心态。事先对创造心怀感激。

    如果你创造的东西有你不喜欢的,请祝福它,单纯地去改变它。重新选择。召唤新的现实。想出新的思维。说出新的话语。去做新的事情。只要你把这做得非常漂亮,世上其他人将会追随你。要求世人追随你。召唤他们追随你。你要说:“我便是生活与道路,请随我来。” 专注: 第一步学会监视你的思维;去思考你正在思考的事情。
    引自 四

    这章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去创造生活。

    2018-01-07 17:57:55 1人喜欢 回应
  • 第274页 十四

    这本书通过与神对话的形式,解答了个人事务的问题:成功,健康,金钱,关系,性爱,转世,外星人。

    其中,对人类的创造有着非凡的解释,对神的理解有些不一样的意图。

    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习得什么呢?

    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的思维,话语和行为要监视,与理想的自己靠近。

    三大宇宙定律。

    对事情的态度。

    灵魂的追求,以及精神和身体的理解。

    健康,金钱,成功,关系,性爱等困扰我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思维。

    “我是”是最强大的话语,不断重复可以创造物质。

    我从中学会的是一种态度,对生活的态度:生活是创造的,不是发现的。还有信仰的力量。

    我将会如何实践才能学会本书给我的知识呢?

    首先,我需要确定我的信仰,我希望成为的人的理想形象。

    其次,在思维中,作用形象和图像详细化了。

    再次,通过话语来说出来。同时,监视自己的思维,话语和行动。心怀感恩来祈祷。

    最后,我用感恩的心态来看到生活中的一切。感恩,这是给我机会让我经验。

    2018-01-07 21:54:22 2人喜欢 回应
  • 第121页 第五章
    要来找我,请经由你的心灵的道路,别通过精神的旅途。在你的精神中,你将永远找不到我。 若想真正认识神,你必须超越你的精神。 厌即是恋,色即是空。厌恶某样东西意味着认可它是真实存在的。所谓色,就是事物的表象,是虚幻的。色即是空,即事物不再以其虚幻的形式出现。 别厌恶任何事物。如果你以为通过厌恶可以将其消灭,那么你要换个思维。你只会让它变得更加强大。所有的思维都是创造性的,难道我没跟你说过吗? 如果你不想要它,你为什么要想着它?别让它在你的脑海中出现第二次。可是如果你必须想到它,也就是说,如果你无法不想起它,那么请不要去厌恶。而是去正视它,不管它是什么,接受它的存在,把它当做你的造物,然后至于是否选择让它留下,那就随你的便啦。依据心中你的身份和本质以及你理想的身份和本质去做判断。 修行不意味着传统意义上的自我否定。修行所否定的是对于结果的执着。 别去批判,去观察,看它是否对你有用,是否能让你成为你理想身份和本质。 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抵达任何地方——而在于发现你在那里,向来在那里,已经在那里。你永远处在纯粹创造的时刻中。因此生活的意义就是在创造——创造你的身份和本质,然后去经验它。
    引自 第五章

    这章节讲了主要是修行的意义何在。

    那么能在这个章节中习得的是什么?

    对于生活的态度。不再是被动的接受,或者是特别的无助感。感觉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小,不足去改变这个世界。

    而在于我们对这个物质世界中的态度的转变,对不喜欢的事物,我也也不要去厌恶,只需要接受其存在,不再去想它就好。生活的意义在于创造。这句话就是整本书的中心思想。

    2018-01-09 17:30:37 1人喜欢 回应
  • 第138页 第八章

    事件的发生是我们集体意识的结果,我能改变的是对事件的感受。

    实践中的大师,清楚地知道话语的力量,所以选择了,片言只字也不提及它。

    我们使我们注意的东西变得真实。大师认识这个道理,大师只会选择那些她想选择让其变得更真实的东西。

    这章习得是:态度。当事件发生后,我们的态度很重要,这是我们的选择。

    2018-01-09 20:55:17 回应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