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与鹤飞对《史记(全十册)》的笔记(8)

史记(全十册)
  • 书名: 史记(全十册)
  • 作者: 司马迁/张守节
  • 副标题: (全十册)
  • 页数: 3356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年: 1982-11
  • 第11页 五帝本纪

    岳麓书社普及版史记很便宜,少年所有,简体横排白文读起来容易畅快,缺点是没有集解注释不便,比如尧的年龄疑问。现在得到中华繁竖绿皮本史记,皇甫谧说黄帝在位百年活了111岁,宰我问孔子,有人说黄帝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什么人那?难道他不是人吗?何以至于活三百年呢?孔子答道,他活着,人们得到他的好处一百年;他死了人们尊重他的神灵一百年,人们又得益于他的教化一百年左右,就是三百年了。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一一页

    2012-06-13 17:07:49 回应
  • 第20页 五帝本纪

    尧的时候,每年366天,有记载的历法从此开始了吗?不过,每年366天,据说时间久了,导致当春天是夏天,四时皆反,年岁混乱。

    2012-06-13 17:08:30 回应
  • 第32页 五帝本纪

    舜的老爸瞽叟,后母,异母弟象,都对舜不好,还时常想杀了舜。舜很聪明,家人动了杀机时,自己就跑得很远,让他们找不到;家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就来到他们身边——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自古亦然。

    2012-06-13 17:10:40 回应
  • 第110页 五帝本纪

    夏桀怀疑汤要谋反,将汤囚禁于夏台,后释放了汤。汤伐夏,夏桀逃到鸣条,临死后悔,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后来,汤的后裔纣,听说西伯对朝政怨叹,于是囚禁姬昌于羑里。西伯臣子向纣贡献美女奇珍宝马解救了文王。姬昌儿子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在鹿台自焚,没说后悔没杀姬昌的话,比夏桀有所进步

    2012-06-13 17:12:13 回应
  • 第195页 秦本纪

    秦穆公爱才重士,得百里奚孟明视等,遂成春秋一霸。死时以177活人包括秦国有名的良臣贤士殉葬,人心尽失,秦国不振,其后秦国十五任国君无力东征,秦河西地又被晋国夺走。直到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变法,广揽贤士,秦国复强。二世胡亥斩李斯,杀蒙恬,秦公子公主死者数十,终致灭亡,再无翻身可能。

    2012-06-13 17:17:25 回应
  • 第338页 项羽本纪

    鸿门宴后,项羽范增依然怀疑刘邦要争天下,但是已经讲和,又不愿意食言负约,于是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楚汉相争中约定鸿沟为界,项羽撤兵。刘邦也要回去,张良陈平建议趁机追击项羽,不可养虎遗患。于是汉军撕毁和约,转身追击项羽,垓下一战灭杀项羽。楚汉双方统帅谋士高下于此可见一斑。

    2012-06-13 17:24:12 回应
  • 第351页 高祖本纪第八

    秦末群雄并起,东阳人陈婴谨慎守信因而有名,被几万东阳青年推为首领,大家想立他当王争夺天下,陈婴母亲对他说,你家祖先一向贫寒,你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名声地位,不是好事,不如投靠他人,低调认识你的人不多,这样事成可得封侯,事败容易逃亡。陈婴于是投靠项梁项羽。无独有偶,萧何曹参也是同样想法。 沛县起事,大家推选队伍首领。刘邦说,将领如果不英明,群雄逐鹿中我们就会一败涂地。不是我低调自爱,自己才能浅薄,担当不了这样的大事,应该选个更好的人当头。萧何曹参等是文人,前后考虑的周全,想着如果事情成功,不当首领可以封侯,一旦起义失败,秦国也不会诛杀自己全家。于是都推举刘邦做首领。陈婴萧何曹参等人,瞻前顾后万事求全,自己家人皆大欢喜,如此,又怎么可以称王。 项羽破釜沉舟,刘邦不顾家小,天朝太祖一家几乎死绝,成就王霸事业也是应当。

    2012-06-14 13:23:17 1人喜欢 回应
  • 第3366页 太史公自序

    他们说,一辈子也读不完二十四史。 如果我用一两年时间读完这套大书,是不是多赚了一次生命?那就开始吧! 六月十日,中华书局绿皮繁体竖排本二十四史虽未配齐,但是全部到手指日可待。四五两个月读汉书,一番热身,找回繁竖版古籍阅读感觉。如今,书也差不多了,那么,就让我开始通读之旅吧。 岳麓书社普及版史记很便宜,少年所有,简体横排白文读起来容易畅快,缺点是没有集解注释不便,比如尧的年龄疑问。现在得到中华繁竖绿皮本史记,皇甫谧说黄帝在位百年活了111岁,宰我问孔子,有人说黄帝活了三百年,请问黄帝是什么人那?难道他不是人吗?何以至于活三百年呢?孔子答道,他活着,人们得到他的好处一百年;他死了人们尊重他的神灵一百年,人们又得益于他的教化一百年左右,就是三百年了。史记·一·一一页 尧的时候,每年366天,有记载的历法从此开始了吗?不过,每年366天,据说时间久了,导致当春天是夏天,四时皆反,年岁混乱。同上二十页。 舜的老爸瞽叟,后母,异母弟象,都对舜不好,还时常想杀了舜。舜很聪明,家人动了杀机时,自己就跑得很远,让他们找不到;家人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就来到他们身边——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自古亦然。 夏桀怀疑汤要谋反,将汤囚禁于夏台,后释放了汤。汤伐夏,夏桀逃到鸣条,临死后悔,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后来,汤的后裔纣,听说西伯对朝政怨叹,于是囚禁姬昌于羑里。西伯臣子向纣贡献美女奇珍宝马解救了文王。姬昌儿子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在鹿台自焚,没说后悔没杀姬昌的话,比夏桀有所进步 秦穆公爱才重士,得百里奚孟明视等,遂成春秋一霸。死时以177活人包括秦国有名的良臣贤士殉葬,人心尽失,秦国不振,其后秦国十五任国君无力东征,秦河西地又被晋国夺走。直到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变法,广揽贤士,秦国复强。二世胡亥斩李斯,杀蒙恬,秦公子公主死者数十,终致灭亡,再无翻身可能。 王者以民为基,民以财为本,财竭则下畔(叛),下畔则上亡。汉书·谷永传·十一·三四六二 汉代大臣有此见识,诚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也。 鸿门宴后,项羽范增依然怀疑刘邦要争天下,但是已经讲和,又不愿意食言负约,于是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楚汉相争中约定鸿沟为界,项羽撤兵。刘邦也要回去,张良陈平建议趁机追击项羽,不可养虎遗患。于是汉军撕毁和约,转身追击项羽,垓下一战灭杀项羽。楚汉双方统帅谋士高下于此可见一斑。 秦末群雄并起,东阳人陈婴谨慎守信因而有名,被几万东阳青年推为首领,大家想立他当王争夺天下,陈婴母亲对他说,你家祖先一向贫寒,你突然得到这么大的名声地位,不是好事,不如投靠他人,低调认识你的人不多,这样事成可得封侯,事败容易逃亡。陈婴于是投靠项梁项羽。无独有偶,萧何曹参也是同样想法。秦末沛县起事,大家推选首领。刘邦说,将领如果不好,就会一败涂地。不是我低调自爱,是觉己才能浅薄,担当不了这样的大事,应该选个更好的人才。萧何曹参是文人,想着如果事情成功,不当首领可以封侯,一旦起义失败,秦国也不会诛杀自己全家。于是都推举刘邦做首领。陈婴萧何曹参瞻前顾后怎么可以称王!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将和她争宠过的刘邦宠妃戚夫人,砍断手足,挖去眼睛,耳聋嘴哑,放厕所中,称之为“人彘”,刘邦戚夫人生的儿子赵隐王刘如意,也被吕后杀死。吕后儿子汉孝惠帝见自己的异母弟被杀,又看了“人彘”后,受不了这么残酷的政治斗争血腥场面,大病一场,一年多才好,后来因此早早夭亡。 赵隐王如意被杀,吕后迁淮阳王刘友为赵王,并命令他娶吕氏家族女儿为后,但刘友不爱吕氏女而爱别的妃子。吕氏女很生气,向吕后进谗言告状。吕后命卫士围困刘友宅邸,不许人送进食物。刘友饿的受不了,唱歌“……迫胁王侯兮强授我妃……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又一个赵王被杀,这回是被活活饿死了。吕后将梁王刘恢改封赵共王,命刘恢娶吕产女儿为赵王王后,吕家人专权赵国。这个赵王呢,也不爱吕氏女,而爱别的妃子。王后吕氏女当然也很生气,命人用鸩酒毒杀那个赵王宠妃。刘恢是个情种,爱妃死了很不开心,写诗怀念,悲伤不已,过了几月,他自杀殉情解脱了。这个赵王终于自由的死了一把。 汉初法律有诽谤妖言罪。汉文帝继位,鼓励进谏,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认为诽谤妖言这一条法律,会让众大臣不敢尽情各抒己见,上头也无法知道治国得失,这样怎么能引来远方贤良人才?老百姓有不满诅咒皇帝官吏,狱吏以此为大逆不道,就要治死罪,这些罪名应该废除,犯了这几条汉法的人不再判刑。 秦始皇游会稽,项羽见到始皇帝仪仗队伍的威严奢华,说,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去咸阳当差,看到秦皇,叹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攻打巨鹿秦军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刘邦争夺天下不顾父亲将被项羽烹杀;这两个眼中只有天下不顾其他一切的流氓,称王理所应当。若陈婴萧何曹参书生辈瞻前顾后,焉能称王! 该读史记·卷二十三·礼书第一了。多年以前,学古代汉语时,选了史记十几篇传记做精读,逐字逐句细细分析,遥想当年少年气盛,不知怎的竟能静下心来细读古文。全赖当日苦功,今日再读史记汉书等,几乎不必依赖工具书。否则,频查辞源,势必影响阅读语感,无韵之离骚气势韵味,也会逊色不少。 史记礼书:人天生生种种欲望比如食欲性欲物欲,物欲得不到满足就会愤怒,愤怒太多就会争斗夺取来满足自己欲望,人人争斗那么就会混乱,先王对这种混乱很痛心,于是制定礼仪来约束人欲,使人不要过度追求物。先王上层人士,上层占有物质最多,担忧中下层争物混乱危机上层,制礼约束下层。以德治国相同。 师旷是春秋古琴大师,有一天为晋国国君晋平公弹琴。平公要听最悲哀的音乐,师旷说悲音乃是亡国之音,国君德行浅薄不能听。晋平公非要听。师旷没法,弹了一曲,琴声一响,有一队玄(黑)鹤飞到门前,引颈长鸣,展翅起舞。平公大喜,问还有更悲哀的琴曲吗?师旷说有,但是更不适合听。晋平公非要听,师旷不得已,只好弹琴。琴声一起,有白云从西北方向飘来;琴声再响起,大风瞬间刮过,暴雨倾盆而下,房梁屋瓦颤颤震动。晋平公的左右侍者纷纷奔逃躲避。晋平公吓得趴在地上。琴声过后,晋国大旱三年,赤地千里。史记·乐书一二三六页。 刘邦进入关中,问秦时上帝祠供奉哪几位上帝?回答说,白青黄赤四帝。刘邦说“我听说上天有五帝,为啥供奉的却是四位呢?”臣子们解释不了,刘邦断然说道“我知道了,是等着我来立第五个上帝供奉。”于是刘邦立了黑帝祠,供奉祭祀。从此有了白青黄赤黑五帝。史记·封禅书第六1378页 汉大司农颜异起初是济南亭长,廉洁正直逐渐升到了农业部长。汉武帝连年兴兵征战四方,大兴土木营造宫室,钱不够用。于是和张汤等人商议用白鹿皮造皮币,五帝问颜异的看法。颜异说,王侯们朝贡的青黑玉璧,不过值数千钱;而白鹿皮币值四十万钱,本末不相称。(恐怕会造成通货膨胀。)武帝不高兴。 张汤和颜异有矛盾,恰好有人告颜异状。武帝令张汤办案。颜异的门客说武帝下诏令,诏令有些不便处理的,颜异就不响应,撇嘴不说话。张汤向武帝报告说,颜异身为九卿大官,见到诏令不便,不向皇帝进言而腹诽,论法律该当处死。从此之后,有腹诽之法。公卿大夫谄谀奉承之风盛行。 吴王阖闾伍子胥孙武等攻入楚国首都郢,越国趁吴国内空虚,兴兵攻打。阖闾等回国转危为安。多年以后,阖闾儿子吴王夫差带兵北上黄池与诸侯相会,和晋国争霸。越王勾践又趁机进攻吴国,打败吴军,俘虏吴太子。夫差被迫引疲兵归国,只好送钱给越国和解,由强转弱,终致灭过。父子二人栽倒于河的同一处少见 姜太公被封于齐国,去齐都营丘路上,悠闲自得行宿迟缓。逆旅之人看见了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人你睡觉这么死,日上三竿不自知,不像是个要去当国君的人。姜尚听说,连夜赶路赶到营丘。恰好遇到莱人军队来争夺营丘,太公得以及时组织军队抵抗保住了地盘。多年以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鲁国发兵送公子纠入齐,派管仲截杀公子小白。管仲射中小白衣带,小白装死。听到管仲报告后,鲁国护送军队和公子纠行走更加悠闲,满以为齐国国君之位等着自己。谁知小白昼夜赶路,先到齐都,与内应汇合,立为齐君,发兵击败鲁军,逼鲁国杀死了公子纠。一快一慢一得一失数典忘祖,公子纠身死也是必然。 周公儿子伯禽去鲁国当国君,三年后向周公报告政事。周公问为什么这么慢?伯禽说,改革当地风俗费时,所以来迟。姜尚封于齐国,五月后向周公报告政事。周公说为什么这么快?姜尚说,我简化君臣礼节,按照当地风俗治理国家。周公长叹,鲁国后世要北面事齐了。政事不简洁百姓不亲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赵武灵王准备改革,胡服骑射。与肥义商议。肥义说“夫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看到这句,说中国没有民X主传统,也算是一句例证了。史记·赵世家1807页 岂与世儒闇於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故教笞不可废於家,刑罚不可捐於国,诛伐不可偃於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史记·律书 田常选齐国中女子长七尺以上者为后宫,后宫以百数,而使宾客舍人出入后宫不禁。及田常卒,有七十余男(儿子)这样扩大田家家族势力,也只有王霸之人才能想的出来。管他是谁的种,反正只要是田常后宫女子生的,又姓田,就是田常的儿子,就能壮大田氏家族势力。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1885页 齐国围魏救赵,大败魏军于桂陵。后又依样画葫芦围魏救韩,大败魏军于马陵,俘虏魏太子申,杀庞涓。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魏惠王的魏军,曾经是战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却在十几年的时间里,连续两次着了齐国同样的道儿,魏之精锐两战后大伤元气,从此不振。连续栽倒在同样的地方,魏国后来不亡都没天理了。 老子送孔子说,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史记·孔子世家1909页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吕太后赐侍女给诸侯王。窦姬家离赵国近,请求主事的宦官把自己调到去赵国的队伍中。宦官忘了,把她调入去代国。窦姬生气哭泣不愿去,强行送走。赵太后连杀赵王如意、赵王友、赵王恢,封吕禄为赵王,这一个赵王在吕后死后,又被刘氏所杀。窦姬到代受宠生子,代王刘恒的王后早死,做皇帝后,立窦姬皇后。 刘邦灭魏王豹,见其薄姬美貌,于是纳入后宫,随机忘却。薄姬于管夫人赵子儿友好,相约“先贵无相忘”。管赵二人侍奉刘邦时笑言前约,刘邦记起美女,当日招幸。薄姬说,昨晚梦苍龙据吾腹。刘邦说吉兆啊,俺给你成了这好梦。一幸生男,就是文帝。此后刘邦又忘了薄姬。吕太后不杀薄姬灭戚夫人赵王如意 窦皇后少时家贫,幼弟为人所卖。其弟记忆甚佳。听说窦皇后立,到长安上书求见相认。窦皇后言之於文帝,召见,问之,具言其故,果是。又复问他何以为验?对曰:“姊去我西时,与我决於传舍中,请食饭我,乃去。”於是窦后持之而泣,泣涕交横下。侍御左右皆伏地泣,助皇后悲哀。 粟姬怨妇而失宠太子易位 诛吕氏事毕,灌婴召责齐王将军魏勃,问其教齐王反一事。魏勃说,吕氏谋乱,失火之家,怎么有时间先对大人您报告而后救火呢?退立一旁,两股颤颤。灌婴看他很久,,有人说你勇猛,原来是个庸人,能干啥呢!于是放了魏勃。史记·齐悼惠王世家1973 陈平高大帅气,好读书游学。家贫,长大当婚时,富人不肯嫁女给他;穷家女子,陈平又嫌娶了丢人。后来有一富人女儿嫁了五个丈夫,丈夫都死了,男人们都不敢娶。陈平想要娶她。富人去陈家看,陈家负郭穷巷中,破席当门,但门口有很多长者乘车拜访的车辙。富人说人固有好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乎?于是嫁女。 管仲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史记·管晏列传2132页 管仲晏婴列传,两位名相治理齐国大事少见,多逸闻趣事。比如文中不记晏子如何治国,却写了晏子的马车夫和老婆的故事。司马迁说,他读了管仲著作和晏子春秋,书里记录两人的言论行事很详细。既然看了书,就想观察二人怎么做事,所以立传。二人的书,世间流传,所以不论,只论其逸闻(八卦趣事) 苏秦出世,舌灿莲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国君为之倾倒,六国相印集于一身。苏秦魅力冠绝天下,飞燕玉环美貌倾人国,也不过征服一个国君而已,与苏秦比,何足道哉。 一个男人想要征服神马,不是世界,也不是爱情,而是六个国君…… 司马穰苴斩齐景公宠臣庄贾立军威。孙武斩吴王阖闾爱妃竖军法;吴起求为鲁将而杀妻。司马穰苴分国君赏赐于士卒,问疾医药,平分食物同衣食。吴起一如司马穰苴,且为卒吮疽脓液。三人中,吴起死的最惨。杀妻求将不说,治国太过刻薄寡恩。假设他治理楚国,犹如治军,那么或许命运会好一点。 汉兴三杰萧何韩信张良。韩信统帅的大军两次被刘邦突然进入军营夺取军权,尚不警觉,立为楚王后被刘邦诱到陈,废为淮阴侯失去军国才想谋反,纯属自杀。他会这么不识时务吗?萧何是刘邦乡党,家族百余人从军助刘邦夺天下,依然不免牢狱之灾几乎丧命。三杰之中唯有张良安享晚年终身得高祖汉孝惠帝吕后宠信 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释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对于策士而言,舌在人在功名爵位富贵在。史记·张仪列传2279 冯欢到薛为孟尝君收债。“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孟尝君知道了很不开心。冯欢说,能还债的约定了期限还,还不了债的,十年也还不了。利息愈多,他急了就跑了。最终什么都收不到。“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古之坏账计提。有馀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史记·孟尝君列传2361页。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躄者至平原君门,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残疾而君之后宫笑,臣原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 开篇轻许躄者斩美人头以偿之,待其走后嘲笑,可见轻诺寡信,失信于士。 士之所以去办,恐怕并非是因为重色轻士,而是平原君食言。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曰: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曰: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後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战国时潜伏间谍故事。信陵君可谓用间高手,这样的间谍头子,国君怎么会不忌惮。看下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克格勃们的权势就知道了。普京出身就是克格勃。 春申君 吕不韦都献怀了自己的孩子给他人。一个是献给楚王,一个是献给未来的秦王,后来两人呢,孩子都做了王,眼看大盗窃国得手,但是两人都没得好死。春申君身首异处,吕不韦饮鸩而亡。 魏相国公子魏齐疑心范睢通敌齐国,命人打断范睢肋骨打落牙齿。范睢装死得以逃亡到秦国,游说秦昭王成功,做了秦相国。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必欲得魏齐报仇才甘心。魏齐逃亡到赵国平原君,秦昭王威胁赵孝成王不交出魏齐,将举兵伐赵。赵王发兵围困平原君家索取魏齐。魏齐逃出找到赵相国虞卿。虞卿知道以自己赵相身份也帮助不了朋友,于是挂印封金,与魏齐一起逃亡到最近的魏国,投靠信陵君。信陵君畏惧秦国,装糊涂问虞卿是什么人?候嬴说,人不容易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知道一个人也很难。虞卿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见赵王得金玉,二见为上卿,三见拜相国。天下人争着说知道虞卿。现在魏齐穷困投奔虞卿,虞卿不顾爵禄地位,解除赵国响应不要万户侯与魏齐一起逃亡。帮助穷途末路士子投靠公子,公子却说“虞卿是什么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极其惭愧,到郊外去迎接虞卿魏齐。魏齐却因为信陵君起初不愿收纳自己避难,生气自杀了。 得罪强权,天下难有容身之处自古亦然 赵国能人不少。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等,不比秦国范睢白起王翦等差。对秦军历次战斗都占上风。可惜国君不行,赵武灵王很能耐,胡服骑射,但是在立太子问题上三心二意,最后自己活活被饿死。后来的君主,屡次中秦国反间计,免职廉颇长平打败四十万人被坑杀,捕杀李牧,最后决战大败终于亡国。将熊熊一窝 汉统一中国,以全国之力,大战匈奴百年,难分胜负。罗马帝国威震欧亚,被背井离乡跋涉万里的匈奴打的稀里哗啦。李牧战匈奴,凭七雄中赵国之力,马一万三千匹,勇士五万人,射手十万人,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後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古时名将不过如此。 鲁仲连问赵公子平原君如何面对邯郸之围,尊秦为帝的困局。平原君说,我怎么敢说这些事情。我一说话,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投降四十万被秦军坑杀。(我再一说话,)赵国国都邯郸被秦军包围无法脱困。我又怎么敢说这些事!鲁仲连说,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管仲曹沫。 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後,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2468页 吕不韦遇秦皇室一庶孙,奇货可居,于众多秦皇儿孙中脱颖而出继位成功。他的巨大投资成功。为秦相国,权倾一时,富可敌国。最后为秦王驱逐,饮鸩而亡,一生也是值了。设若失败,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世上也无吕氏春秋一书。世人又会怎么笑话呢 燕太子丹谋刺秦王。与田光商议,疑心田光会泄密,田光自杀以绝其疑心;与荆轲谋划,荆轲期待得力助手到来相助,行动稍迟,太子丹怀疑荆轲后悔,荆轲大怒,不等助手到就上路。后副手秦武阳毫无帮助,刺杀秦王不成荆轲身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太子丹疑心如此,刺秦大事焉能不败。史记·刺客列传2535页 李斯年少时,是个小吏,见到厕所里的老鼠吃不干净的东西,见到人或狗就惊恐的跑;粮仓的老鼠,吃粮食住大屋,不怕人和狗。李斯叹气,人是否贤良是否不肖比如这些老鼠,关键在于人呆在什么地方。 上品无寒门 官二代垄断仕途,此之谓也。 史记·李斯列传2539页 故诟莫大於卑贱,而悲莫甚於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秦王用李斯计谋,派人拿着金玉游说各国诸侯大臣名士。可以用财物贿赂的,多多送金玉结交;不能收买的,就刺杀。 郭开收秦财物进馋言于赵王杀李牧是为一例。史记·李斯列传。 蒯通说武臣张耳陈余封范阳令为候,不战而降赵地三十余城。陈恢说沛公刘邦封宛城守为殷候,南阳郡数十城望风归顺。项羽攻外黄,外黄抵抗数天后投降,项羽大怒,要坑杀外黄男子年十五岁以上的人,一十三岁小儿游说项羽,大王坑杀外黄人,如此百姓岂有归心?梁地十余城将会拼死抵抗不归你有,项羽不再坑杀 赵王张敖是刘邦女婿,又是汉立的王,见刘邦行子婿礼,礼甚卑,刘邦傲慢对待,不以王礼应之,那也不算过分。燕赵多悲歌之士,贯高可谓人杰。然而其只为其主一时受辱,于是不忍一时义愤,无视天下大势皆归汉,谋刺高祖刘邦,而致其主赵王张敖失王位陷囹圄,不智。 彭越在汉高祖六年朝陈(刘邦在陈大会诸侯是为了捕捉韩信),九年十年都去长安朝见刘邦。其部下劝其反汉,彭越也未听从,否则也不会被汉使者逮捕送到洛阳审问,被杀做成肉酱送给英布等吃了。韩信英布彭越,死的最无辜的相比较而言就是彭越了。但是三人谁不是被逼的谋反呢?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2594页 韩信被杀,彭越被做成肉酱送到面前,英布不造反还能干什么呢?当他兵败逃亡,于民间田舍被杀时,有无后悔楚汉相争时被汉使者随何说动,弃楚投汉。汉初诛戮功臣,后世引为楷模。前朝故事今又见,几十年前功臣血,至今犹见。 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韩信张耳平定赵国。汉王清晨自称汉使,驰入赵军营垒。张耳韩信尚未起床,刘邦在其卧内夺取印符,号令众将三军。韩信张耳起床,才知道刘邦到来。两人军已被夺走。此后,韩信平定齐国为齐王,领齐军垓下会战。已破项羽,高祖袭夺齐王军。改封韩信为楚王 韩王信,韩国贵族子孙。王中原要地。刘邦不安,改封他到北方边境。后来为情势所迫投奔匈奴,攻击汉地。汉军击之,游说他再次归汉。韩王信说,投降项羽,投降匈奴,又带兵攻打汉,有三大罪。文种范蠡无一罪而非死即亡。我想活下去,就像伍子胥死于吴国吧。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人不忘视也,势不可耳 高祖、卢绾同日生,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从东击项籍,以太尉常从,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平定天下,封卢绾燕王。诛异姓王,卢绾恐,故交绝 陈豨,汉初列侯,又为刘邦信任,将赵、代地边兵精锐,史记却不知他何时兴起及封侯前故事。按说彼时离司马迁并不遥远。史记中可是颇多密室私语。 陈豨门客随从千余车,战国四公子恐怕不过如此,其事竟然不传,奇怪。史记·韩信卢绾列传2642页 项羽北伐齐,齐王田荣兵败为平原人所杀。项羽烧夷齐国城郭,所过之处尽屠之。齐人相聚复叛。史记·田儋列传2646页 史记·卷九十六张丞相列传,文后多有汉孝元帝丞相故事。司马迁于孝武帝帝时卒。后人添足。 韩信 郦生剖析楚汉得失。 齐王田光为郦生游说投汉,罢历下兵守战备,日夜与郦生纵酒欢饮。 韩信听蒯通之言: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郦生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将军将数万之众岁余乃下赵五十余城,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韩信破齐。田广烹杀郦生。 刘敬穿羊皮见高祖刘邦言事。引荐者给他好衣服让他换。刘敬说,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汉使者十往但见老弱及羸畜,于是使者皆言匈奴可击。刘敬往还报说,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 叔孙通儒服,刘邦憎之,于是换楚地短衣穿上,汉王喜。向刘邦引荐群盗壮士。他的弟子窃骂先生不引荐自己。叔孙通说,汉王冒矢石整天下,诸位儒生能斗乎?故先言斩将夺旗壮士。你们等我,不会忘记你们。 汉王已定天下,叔孙通为之制礼。说,夫儒者难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征儒生三十人,鲁地两儒生不往。二人说,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着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想要兴起,积德百年然后才可以。我们不想为你做事。你所作为不合古法,不去。你走吧,不要污染我等耳目。叔孙通笑说,你们真是鄙陋儒生,不知时变。 儒者言儒者鄙儒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2722页叔孙通为刘邦制朝廷礼仪,朝见时,诸侯王及以下振恐肃静,无敢喧哗失礼者,刘石庆上书曰: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以书让庆,庆甚惭,遂复视事。 历代庸相承袭石庆,绵延不绝,至今犹是。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叔孙通为太常,赐五百斤黄金。叔孙通乘机引荐门下诸弟子儒生。皆的为郎。又将五百斤黄金赐诸生。诸生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2723页 太史公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於楚。身屦(覆)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能勇也,其计画无复之耳。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734页 栾布哭彭越,趣汤如归者,彼诚知所处,不自重其死。虽往古烈士,何以加哉!史记·季布栾布列传2734页 汉文帝车驾为人所惊,张释之廷尉治问,认为一人惊车驾,罚金。文帝怒,车马受惊我差点受伤!你却只是判罚金!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於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万石君石奋以恭敬无比得幸,其子孙皆以驯行孝谨,官至高位。石庆更做到御史大夫、丞相高位。在位九年,无有为百姓言;九卿用事,事不关决丞相,丞相谨严唯诺而已。其时,灾荒连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公卿商议迁徙流民戍边。汉武帝以丞相老谨,不能与其议事,而与九卿等商议。石庆惭愧,上书请辞。石庆上书曰:庆幸得待罪丞相,罢驽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原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天子曰:仓廪既空,民贫流亡,而君欲请徙之,摇荡不安,动危之,而辞位,君欲安归难乎?以书让庆,庆甚惭,遂复视事。 历代庸相承袭石庆,绵延不绝,至今犹是。 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於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794页 吴王刘濞反,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比,下与少子等者,皆发。 老弱为兵。 六十二岁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史记·吴王刘濞列传2627页 吴王不能用田禄伯,桓将军。吴太子说,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藉人亦且反王,奈何?且分兵多路,未知利害,还会自损。 予门客周丘一汉节,周丘略地得兵十万。 谋反几十年,还不能信用臣下。 窦婴田蚡灌夫同年死。权臣田蚡索取良田,失势窦婴不予。灌夫数次因酒后失言得罪田蚡,互相仇视,窦婴强邀共赴田蚡婚礼祝贺,灌夫竟然也就去了。终究因为杯酒礼节之争,而至杀身弃市之祸。史记·魏齐武安侯列传2839页 灌夫为人刚直好酒,不好面谀。贵戚高官势力地位在自己之上的,就不礼让,要比对方高一点。官员士子豪杰比自己地位低的,越贫贱越恭敬,与其平等。窦婴倚重灌夫借助其脾气势力打击昔日为相时,巴结窦婴现在抛弃他,又去巴结新当权者的宾客们,灌夫则借重窦婴显示自己有贵戚好友。两人相得甚欢相知恨晚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馀年,家无馀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李广程不识治军之别。韩安国善遇狱吏田甲,李广杀霸陵尉。 冒mo顿du单于予东胡千里马,一老婆,东胡又索要无人弃地。群臣或言,此弃地,予之亦可,不予亦可。冒顿单于大怒,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武帝用兵匈奴前,汉匈奴和亲通商,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匈奴时小入盗边,无大寇。 史记·匈奴列传2904 公仪休是鲁博士,做了鲁相国。看见自己家的织布好,迅疾的赶走了织布的老婆,焚烧了织布机,说,你想让农士工女没有地方售卖他们的织布吗?据说其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被太史公列入史记·循吏列传3102页 匈奴浑邪王降汉。汉派两万辆马车去迎接。当时连年用兵匈奴,财政紧张,县官无钱征用车马。老百姓藏着马不愿给用,武帝责备长安令办事不力,想斩杀他。汲黯说,长安令无罪。你杀了我,老百姓才肯出马。匈奴背叛其主投降汉,各县按次序慢慢把他们迎接过来就行了。何至于扰乱天下,国人疲于奔命去迎接呢?匈奴浑邪王到长安,商人与匈奴人交易,按照法律与胡人做生意要处死,该杀的有五百多人。汲黯见武帝说,中国兴兵讨伐匈奴,死伤不可计数,花费巨大。现在得到胡人降者,我以为陛下要把他们赏赐给从军为国捐躯者的家,虏获的财物也给百姓,以感谢天下这么多年受的苦,让百姓满意开心。如今就算做不到这些,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大加赏赐,还派众多善良百姓伺候他们,奉若骄子。老百姓看了,又怎么知道在长安城里和胡人交易,也要按照边关法律处斩呢?陛下不能拿匈奴人财来感谢为国捐躯者,感谢天下,现在又要杀死不懂法律的人,这是所谓的为了保护树叶而伤折树枝的做法。 外国人和国人不平等可见由来已久 郑庄、汲黯和翟公为九卿,宾客阗门;被罢黜免官时,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人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汲郑列传3114页 匈奴使者出使西域等地,手执单于一信,所过处,各个国家敬奉食物车辆传送,不敢扣留不敢苦了他们。因为匈奴靠近西域诸国,兵锋直指。汉使者到,不给钱币绸缎则不给食物,不去市场买马就没有车辆马匹用。西域各国因为汉距离遥远,而汉又多财物,所以就想多多弄到财物才能满意。 史记大宛列传3173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论乱世治世豪杰志士得失成败。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 计然对越王勾践、范蠡说,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吴楚七国叛乱,长安中列侯封君从军旅,去子钱家借贷。子钱家以为彼等封国在关东,吴楚乱成败未知,其地有无难测,不予借贷。无盐氏出千金贷之。三月吴楚平,无盐氏获利息十倍,富甲关中。史记·货殖列传3281 7月16日。史记完。这书以前通读过,其中一些著名篇章,精读,字字句句分析过,不知读了多少遍。彼时更注重的是字词本义引申义等等语法,这一回更注重故事。那时年少,阳光明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语,仅存史记中罢。如今乃知,前车之覆未必能为后车之鉴。历史总是惊人相识。继续汉书。继续我的二十四史之旅罢。

    2019-06-29 12:33:01 1人喜欢 1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