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挺隋唐五代史讲义 (1)

  • 唐太宗为立嗣欲自杀
    其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憀。"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

走出非洲 (4)

  • 辞别
    我伫立着,凝视着他们,一种曾萦绕在脑际的幻觉又浮现了出来:要离开的不是我。在我的感知中,我并没有离开非洲,而是非洲正在缓慢而庄重地从我身边远离,就像退潮时的大海。经过我面前的队伍,其实是昨天或前天...
  • 山丘的陵墓
    冥冥之中,火与我的尘炎相熔,我却泰然如故,我的一切得到了解脱。
  • “我不让你流逝,除非赐福于我”
    在一次聚会上,一位老女士提及她的生活。她宣称,她愿意从头再活一遍,想以此证明她并非虚度年华。我想,是的,在你能说自己不虚此生之前,你的生活已成为了真正应该过两遍的生活。一曲咏叹调,你可以从头再唱,...
  • 羚羊鲁鲁
    他说道: “如果你回来,请写信告诉我们。我们希望你能回来。为什么?因为我们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我们。为什么?因为我们希望你还记得我们大家的面孔和我们母亲的名字。” 一个白人若想表达他对你的亲密,会写道...

权利与冤抑 (9) 更多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 (10) 更多

  • 仁治的理念
  • 表达方式的选择
    撰写状词可视作民间社会与国家法律之间的第一次交汇。考虑到当事人都是写不识字的农民,我们还可以把它视作农民的以口述为主的文化与官吏们的书写文化之间的初次交汇。
  • 清代诉讼的三个阶段
    清代的民事诉讼是按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的。头一阶段从告状开始,到县官做出初步反应为止。接着是正式堂审之前的一个阶段,在此期间,衙门与诉讼当事人以及可能的调解人之间,通常发生不少接触。最后阶段是正式堂讯...
  • 民间调解中的妥协、道德和法律
    虽然在清代官方的表述中,国家法律在私了中不起作用,它事实上发挥着重要影响。同时,如下面的分析将要说明的,这个制度的实际运作与儒家对它理性化的表达大相径庭。认为民间调解受天理和人情的指导是过分简单化...
  • 刑事司法系统
    村庄自己处理偷盗庄稼这样的小偷小摸事实上是清律中的一个汗安定原则。明律简单地说这样的偷盗要受处罚,清律则补充说:“所计食之吾,假一两以上,苔一十;二两,苔二十;计两加等,罪止杖六十,徒一年。”如经...
  • 婚姻纠纷
    除了兄弟阋墙导致分家外,夫妻争执显然是村庄调查中反应出来的最长见的一种纠纷。接受日本调查者访问的村民们把这种争执归咎于丈夫的懒惰或挥霍,娘家和婆家之间收入的差距,丈夫对媳妇丑陋的不满等等。但是仅有...
  • 家庭纠纷与诉讼
    我所掌握的资料中有相当一部分纠纷发生在家庭之内,其中以兄弟之间的纠纷最为典型,其次是夫妻间的纠纷,偶尔也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纠纷。纠纷的焦点通常是、但并不总是物质利益。
  • 司法体制的矛盾结构
    本书认为,如果我们能同时考虑清代法律制度的表达和实践,官方和民间的各个方面,我们就会强调这个制度的内在(既背离又抱合的)矛盾。把这一制度单方面地等同于其官方表达或其具体的运作和结果是同样不正确的。...
  • "民事法律"和"民事调判"
    在我看来,如果不结合民间的调解制度来考虑,官方的中国法制是无法理解的。也许传统中国和现代西方在司法制度上的最显著区别就在于,前者对民间调解制度的极大依赖。即使在今天的中国,成文的民法仍然是相对笼统的...
  • 研究资料
    平均而言,一份简单完整的法庭案件的档案大约有7张纸,通常包括原告的状词,上面通常写有县官的意见和批示;然后,如果有的话,是被告的诉词,上面同样有县官的批示,接着是原被告双方的原始口供,再下面是衙役的...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1)

  • 花楸树的夜晚
    有一次,玛格丽特很小的时候,她妈妈到诺克去朝圣,回来时带了一根棒棒糖和一把伞。玛格丽特等到一个有风的日子,打开伞,从锅炉房的墙上跳下,相信自己能飞起来,结果掉在汽车道上,摔断了脚踝。如果成年生活里...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22 2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