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怀普对《重走》的笔记(22)

赖怀普
赖怀普

读过 重走

重走
  • 书名: 重走
  • 作者: 杨潇
  • 副标题: 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 页数: 704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21-5
  • 长沙 :我们都是丧家之犬
    翁同文在从浙江赶赴湖南的路上也遇到了警报,但幸运地没有赶上空袭,车过金华车站时他看见许多口棺材,都是前两天被炸死的民众。许多年后,他回忆起1937年那个夏天,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死别者。一个人叫孙世宝,小个子,双颊苹果红,西苑军训时站在他左边,死于由长江入川船上的空袭。一个人叫胡琛,从东吴大学转学而来,因中学同学许国璋的关系认识,死于重庆大隧道惨案。一个人叫蒋茀华,历史系高才生,有络腮胡,回到山西原籍后被人谋害而死。还有一个人是同级的女同学,翁同文忘记了她的名字,在山西参加游击队后战死。他也想起命运给人开的玩笑,1937年春假时,他参加北平各大学师生合组的平绥路旅行团,游览西北,在大同观云冈石窟,在包头吃黄河鲤鱼,同行者有两位云南籍贯的北师大同学,一直夸耀滇池的金线鱼如何好吃,如果去云南,必然请吃。不承想,一年之后,翁同文真的到了昆明,还和那两位转学的北师大学生成了西南联大同学,翁开玩笑提起请吃往事,两人只是笑笑,一再逗他们,再无反应。
    引自 长沙 :我们都是丧家之犬
    2021-10-03 11:07:28 回应
  • 长沙 :车夫、四十九标、甜酒冲蛋
    吃饭让他尤其不能忘怀。在一家馆子里,茶房伙计建议他们两人吃一份“中盘”肉丝炒面就够了,这让两个来自北方的大汉几乎感到了侮辱,决定点两个“大盘”。“还有客人要来吗?”茶房仍然唠叨着。“就我们两个人,面点快来,吃完亦许要找补些别的东西,才能填饱肚皮哩!”蔡孝敏咆哮。等炒面端上来,他们傻眼了:一份“大盘”足有三人份那么多,筷子也特别长,比日用的要长一倍。为了给北方人挽回颜面,他们“拿出马拉松选手的精神”,硬是把两盘面塞进了肚子。当日如何“捧腹”而去的细节,蔡孝敏已经忘了,但他记得,反正这天没吃晚饭,第二天也没吃早饭。
    引自 长沙 :车夫、四十九标、甜酒冲蛋
    不过长沙的人力车夫让许多初到者印象深刻,更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用北大校长蒋梦麟的话——“在街上慢吞吞像散步”,绝不肯像他们的北平同行一样拔腿飞奔,你要他们跑得快一点,反会被斥责:“你老下来拉吧——我倒要看看你老怎么个跑法。”有一次,北大外文系教授叶公超忍不住问,为何不能走快,车夫答:快则出汗。避免出汗是晴天的道理,到了雨天,车夫往往一手撑伞,一手拉车,脚穿钉鞋一步一步,更快不了了,“平津来者见之,均觉绝倒” 。
    引自 长沙 :车夫、四十九标、甜酒冲蛋
    10月26日,人在长沙的闻一多给妻子去信,提到学校伙食不好:“一毛钱一顿的早饭,是几碗冷稀饭,午饭晚饭都是两毛一顿,名曰两菜一汤,实只水煮盐拌的冰冰冷的白菜萝卜之类,其中加几片肉就算一个荤”。又解释自己并非诉苦,“这样度着国难的日子于良心甚安。听说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先生还自己洗手巾袜子,我也在照办。讲到袜子,那双旧的,你为什么不给我补补再放进箱子里?我自己洗袜子是会的,补却不会”。
    引自 长沙 :车夫、四十九标、甜酒冲蛋
    虽然学校有严格规定,但学生们总能想出种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必须校外租房。当时,注册主任潘光旦的桌前总围着一大堆“特别情形”的同学,申请准许免住四十九标。起初有些人拿一张中医的“阴阳不调”之类的药方去申请,不被核准,说是非要西医不可,于是,“长沙市的公私立医院就挤满了假病人了,买卖最好的要推吉庆街的三湘医院,那医生只要察言观色,收下一块法币,就能断定你患肺结核或慢性肺炎,而且给你一张有四五颗戳子的证明书”。蔡孝敏的记述也佐证了当时学生确实八仙过海。因为到长沙较早,他和几位同学在东站路合租了三间民房,开学后校方要求一律住校,大家不愿拆伙,尤其是,一位名叫铁作声的同学正与房东家小姐交往频密,更不愿意搬离。铁作声是穆斯林,他以不吃猪肉为理由申请免住宿舍并得到批准。蔡孝敏和另一个同学不是穆斯林,也想一同申请免住,学校翻遍档案,并无两人宗教信仰的记载,于是要求他们找师长、同学各二人来证明,同学好说,老师方面,他们最后还真的找到了两位清华教授——他们经常遇见他俩和铁作声在清真餐馆吃饭,想来他俩也应该是穆斯林吧。最后三人都获批可住校外,皆大欢喜。
    引自 长沙 :车夫、四十九标、甜酒冲蛋
    2021-10-03 11:09:43 1人喜欢 回应
  • 在南岳 :我见证了中国吸收欧洲成就最后的伟大日子
    在南岳,朱自清有时会整天泡在山脚的南岳市图书馆,为他的《沉思翰藻说》搜集材;柳无忌编订了英国戏剧讲义;钱穆为后来写《国史大纲》摘录了笔记;金岳霖完成了他个人最满意的一部著作《论道》;陈梦家住在风景如画的“棤庐”,温读从前所不能整读的书籍,除了写成文字学讲义外,还完成了《先秦的天道性命》一书,后来他在昆明给胡适写信:“这五年的苦读,救疗了我从前的空疏不学……亦因了解古代而了解我们的祖先,使我有信心虽在国家危机万伏之时,不悲观,不动摇,在别人叹气空想之中,切切实实从事于学问。”汤用彤完成了他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惟今值国变,戎马生郊。乃以其一部勉付梓人。非谓考证之学可济时艰。然敝帚自珍,愿以多年研究所得作一结束。惟冀他日国势昌隆,海内乂安,学者由读此编,而于中国佛教史继续述作”。冯友兰完成了《新理学》,并在钱穆的建议下补充修订,“(南岳)所见胜迹,多与哲学史有关者。怀昔贤之高风,对当世之巨变,心中感发,不能自己。又以山居,除授课外无杂事,每日皆写数千字。积二月余之力,遂成此书。数年积思,得有寄托,亦一快也”。 在以后的岁月里,燕卜荪总是把这座山看作是他理想的学术社区所在,冯友兰也说,“我们在南岳底时间,虽不过三个多月,但是我觉得在这个短时期,中国的大学教育,有了最高底表现。那个文学院的学术空气,我敢说比三校的任何时期都浓厚。教授学生,真是打成一片。有个北大同学说,在南岳一个月所学底比在北平一个学期还多。我现在还想,那一段的生活,是又严肃,又快活”。
    引自 在南岳 :我见证了中国吸收欧洲成就最后的伟大日子
    2021-10-03 14:04:22 2人喜欢 回应
  • 长沙 :青年之路
    时隔多年,我仍然记得梁再冰对空袭的描述:“炸弹掉下来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它像是飘下来的,看着好像闪闪发光的银片。”这天一共来了4架敌机,在火车站一带投弹6枚,死伤民众300余人。一到长沙就加入红十字会的杨步伟在空袭后赶到车站救人,听到一群啼哭的人说,车站旁边一个礼堂办喜事被炸了,“新郎未死,而新娘只存了一条腿,还穿着红绣花鞋哩”。那些银片在空中飘舞的时候,蔡孝敏刚吃完午餐,在浏城桥(就是五十多年后文物局阻拦无效被拆掉的那个)雇了一辆人力车去四十九标,经过车站附近,忽然眼前白光刺目,耳膜发痛,整个人被旋风卷下车来。等他意识恢复平静,街上到处都是断肢断腿的人在呻吟。一位老太太疾言厉色指着他大叫:“全是你们把炸弹带来的!”原来是把穿着黄色学生制服的他当成了士兵。
    引自 长沙 :青年之路
    在《抗战日报》工作时,也有人建议黄仁宇去延安,他有一些朋友和同学就读于那里的抗日军政大学(“抗大”),所以多多少少对那里的情况有所了解,“他们显然唱很多歌……还有一大堆的‘主义’……如果把钱花在买烟草上,就是享乐主义。如果说了个不该说的笑话,就是犬儒主义。和女生在外头散个步,就是浪漫主义。一马当先是机会主义。看不相干的小说是逃避主义,拒绝讨论私事或敏感的事,当然就是个人主义或孤立主义”。不过,黄仁宇放弃延安主要是因为他们教的是游击战,不合他的志愿。他想要像拿破仑一样领导阵地战。但是,在1938年,许多其他向后方逃难的流亡学生,无学可求,无工可做,在国破家亡的痛苦煎熬中,急于寻找抗日救国出路,延安就是他们的答案。1937年10月,左翼作家茅盾第一次来到长沙,他的印象是“战争的烽火似乎尚未照亮这里的死水塘”,等他1938年1月再来,发现长沙已经“有了触目的变化,大街两侧的墙上贴上了抗日标语和宣传画,打着小旗的女学生募捐队不仅在街上走,而且挨户拜访长沙的深宅大院,书摊上摆着《毛泽东传》《朱德传》这一类的小册子,而且销路很好”。1938年是抗战中奔向延安人数最多的时期,1938年初,八路军驻湘办事处设立“抗大”“陕公”招生委员会,短短三个月时间,“先后共输送600多名进步青年去延安”。而1938年5月至8月间,从武汉、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延安的革命青年达2288人。
    引自 长沙 :青年之路
    按照通行的说法,整个抗战期间,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超过了4万人(任弼时1943年12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发言),而据考查,实际数目应该远在4万以上,得青年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成为这场“争夺青年”大战的赢家,最终也赢得了天下。至于那些奔赴延安的知识青年的不同命运,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引自 长沙 :青年之路
    2021-10-03 14:12:36 回应
  • 长沙 :临时大学如何万岁?
    和黄曾李袁四位教授比较起来,额上几条深深皱纹颇显苍老(其实还不到40岁)的闻一多不像是能走路的,好友杨振声听说闻一多加入旅行团后说,“一多加入旅行团,应该带一具棺材走”[15]。中文系一些学生去劝他改走海路,闻一多答他们:我不是给你们讲《楚辞》吗?屈原所以能做出那些爱国爱民的诗篇,和他大半生都过流放生活,熟悉民间疾苦是分不开的。我们过去都在大城市生活,对于民间情况,很不熟悉。现在抗战了,提倡文章入伍,文章下乡。我们不能入伍,就下乡看看罢。我们读屈原的书,就要走屈原的路呀!
    引自 长沙 :临时大学如何万岁?
    2021-10-03 14:59:08 回应
  • 益阳 — 军山铺 :公路上的美眷
    也是在这条路上,八十年前,城市的触角以另一种方式延伸:戚长诚看到许多军用或公用的小汽车里,都坐着“如花美眷”,在公路上往来驰骋。他询问才知道,许多京沪撤退下的有权有势有钱者那时还避居长沙,但因为长沙也开始有了空袭,便把他们的妻子送到更后方一些的常德躲避,常德的生活远不如长沙丰富,这些阔太太们就时常坐着便利的车子,挂上“军用”或“某机关用”的牌子,去长沙购物。“时髦的女士们醒醒吧!”戚长诚在专栏里呼喊。 湘黔公路上的美眷让我想起苏联的“神风购物特攻队”。话说中亚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总书记夫人想拥有一套精美的日本茶具,虽然总书记作为政治局委员拥有私人飞机,但那只能用于紧急时刻飞往莫斯科,不可能飞往日本购物,并且党的纪律很严格,连派助理去日本购物也不可能。天才的总书记想到了一个办法:宣布自己的飞机需要维修。根据党的规定,维修之后的飞机必须测试飞行2.4万公里,才可以再次成为政治局委员座机。于是总书记、总书记太太,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就利用这2.4万公里的里程去远东及日本好好玩了一通,他们不只带回了不同款式的日本茶具,还带回了塞满飞机的电子产品、手工制品,和几千罐日本螃蟹罐头。
    引自 益阳 — 军山铺 :公路上的美眷

    《列宁的坟墓》

    2021-10-03 15:41:47 回应
  • 常德 :生命似异实同
    由太子庙往西,地势渐低,过石门桥后,更展开沅水下游一望无际的冲积平原。这里少见稻田,多种花生与蔬菜,一畦一畦的黄花,环绕着几间茅屋,让戚长诚想起了沉沦敌手的北国。他应该不知道,这大片农田已经被国民政府征用,将用于秘密修建常德机场(对外称建广场),为芷江修建的空军基地提供加油中转服务。1938年3月,常德桃源汉寿三县一共出动了超过1.2万民工,自带工具和伙食,全凭人力在半年内建好了一条长1350米、宽50米的飞机跑道。10月,武汉失守,日军南下湖南指日可待,一片混乱中,长沙燃起大火,而常德也不得不把刚刚修好的机场即刻破坏——地方政府再次征集民工,在那条一架飞机都没有降落过(另说降落过两架)的跑道上挖出45条深2米、宽5米、长50米的深沟——这只是典型的战时交通冰山一角,倘若回顾抗战时期中国的交通史,你会看到数不清的修好再破坏、破坏再修好的荒诞故事。在湖南,省政府具体规定了各地破路的步骤和标准,即所谓“准备破坏、预行破坏、彻底破坏、加强破坏”,从1939年夏初开始,湖南全省动员开始第一次全面毁路,一年余毁坏省内公路1200公里,占原有公路1/3,1944年为阻止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攻,又发动民众毁掉省内公路1200公里,毁路过程中,越是重要干线,原来的修筑质量越高,毁坏就越要求彻底。湘省公路,以长沙至常德段最受人称道,毁路时全线被挖断,桥梁涵洞全部炸毁,许多路段干脆翻了个底朝天,种上作物,变路为田。1949年后湖南全省通车公路仅有1300余公里,按我们从小熟知的叙事,的确是一个“烂摊子”,可谁记得这烂摊子背后的故事呢?
    引自 常德 :生命似异实同

    《超载:抗战与交通》

    醒来时中巴正经过一条青黄色的河流,我又一次闻见了樟树的香味,路旁的广告“欢迎您上山抓土鸡”,看看手机地图,这里是一个叫毛家滩的回族维吾尔族乡,突然想起近十年前在新疆采访时认识的一位同龄维吾尔族朋友亚森。他是阿克苏人,到过新疆的所有地市,但从没去过内地,我问他想去内地哪里看看,他说最想去湖南,理由是看到电视上说,那里有一个维吾尔族村。
    引自 常德 :生命似异实同
    2021-10-03 15:47:05 回应
  • 楠木铺 — 沅陵 :土匪今晚就到
    因为徒步之余还要采集歌谣,一天下来刘兆吉的衣衫被汗水湿透,夜风一吹,浑身发冷。他见一间小屋里堆着喂牲口的干草,便一头扎进去。干草堆里暖和一些,刘兆吉很快就睡着了,不过只睡了一会儿就被冻醒,醒来时发现小屋里还坐着一个人,纹丝不动,他大气不敢出,死死盯着这个黑影。不一会儿,这个黑影掏出火抽起烟来,火光一亮,刘兆吉发现,原来是闻一多先生。闻一多本来先进小屋,还没睡着刘兆吉就钻了进来,闻一多看不清是谁,也没敢吱声,但一直睡不着觉,索性坐起来抽烟,两人这才相认,彼此都虚惊一场,遂以“坐以待弹”自嘲危险处境,聊起天来。
    引自 楠木铺 — 沅陵 :土匪今晚就到
    老人自己做过一首诗,他念给我听,又逐字逐句解释:“‘生途坎壈人世里’,坎壈就是困顿,因为我出身剥削家庭哪,1950年开始,‘宿昔蹉跎岁月中’,宿昔就是很早以前,家庭出身不好,把时间浪费了。‘古稀老去无多日’,我现在七十七啦,‘惟望清静过几年’。‘当今党政恤孤寡’,把我们养起的!‘炼体伴书修心身’,锻炼一下身体,以书为伴。‘适当运动促健康,书笔并举益智神’,我有时写一下字,利于自己脑壳。‘世间万事都增价’,现在捡烂货的、做小工的、卖小菜的都是钱,都挣得到钱,是不咯?‘老来文章难值钱’,你现在年纪大了搞不到啦,不是不值钱,是难值钱,你真正那个还是值钱!‘大幸老遇新时代,没齿不忘党深恩’,我现在是享党的福,我的诗就叫老遇新时代,党恩福终身,哈哈。”老人读到“世间万事都增价,老来文章难值钱”时,我听到自己的嗓子一下子哑了。
    引自 楠木铺 — 沅陵 :土匪今晚就到
    2021-10-03 17:46:20 回应
  • 沅陵 :这里黄昏实在令人心地柔弱
    “抗战建国”并非只是国民政府的纲领,也是许多知识分子的热望——民国成立之初的热情已经消退,后五四一代的青年被悲观主义和愤世嫉俗笼罩,这时候战争来了,它是一场灾难,但或许也是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让中国获得新生的契机,由此,不仅要靠前方,也要靠后方发动民众,街头话剧、漫画、战时文学、大众报纸蓬勃发展——研究战时文化的学者洪长泰认为,抗战改变了中国大众文化的根本属性,它不再是大城市商业主义的产物,而是变成了针对广大农村的宣传工具,而等到抗战结束后,国统区大众文化取得的进展为中共所用,让他们在宣传上率先赢得了内战。
    引自 沅陵 :这里黄昏实在令人心地柔弱
    湘黔滇旅行团的许多人都试图在路上理解中国。刘兆吉沿途采集的一些民谣令他感到不适,比如这首,“斯文滔滔讨人厌,庄稼粗汉爱死人。郎是庄稼老粗汉,不是白脸假斯文”,又比如这首,“要想老婆快杀敌,东京姑娘更美丽;装扮起来如仙女,人人看见心喜悦。同胞快穿武装衣,各执刀枪杀前锋。努力杀到东京去,抢个回来做夫人”。他对指导老师闻一多说,原始啊野蛮啊,结果被闻一多批了一通,说他还是孔夫子那一套。刘兆吉不服气,当天行军结束后,看见几个同学在喝茶,就凑过去抱怨:今天真是触了霉头了,被闻胡子给臭骂一顿。那几个同学没人接话,他奇怪了,往黑漆漆的屋里面定睛一看,发现闻一多端端正正地坐在里头,把他给吓坏了,赶紧道歉,说自己说错话了。闻一多回他:你刚刚说错了什么?我没听见啊,你再说一遍?
    引自 沅陵 :这里黄昏实在令人心地柔弱
    整个抗战期间,沅陵是内迁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湖南的“大后方”。1942年到1945年间,穆旦的堂弟查良镛也曾两次在附近一个农场生活,第一次是为准备联考,他考上了西南联大,因为没有路费学费,只能放弃,上了免学费的中央政治学校;第二次是他从中央政治学校退学后,回到湘西的农场里种油桐、读书、翻译,谋划着战争结束后自己的前途。这里的汉人苗人无一不会唱歌,冬天的夜里,他与他们围着从地里挖出来的大树根烤火,一面从火堆里捡起烤熟的红薯吃,一面听他们你歌我和地唱着,再用铅笔一首首记录下来。湘西给他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致后来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里,无数次出现与湘西有关的地名或者情节,《射雕英雄传》里一灯大师、瑛姑隐居的地方在湘西,郭靖、黄蓉“过常德、经桃源、下沅陵”,一路寻找的铁掌山也在湘西,而《连城诀》里的狄云干脆就是沅陵南郊的麻溪铺乡下人,他说,“我的小说中……最好的男主角是很忠厚、老实、朴素,受了委屈也不怪人家,武功不是很好,对人很体贴的狄云”。
    引自 沅陵 :这里黄昏实在令人心地柔弱
    2021-10-03 23:28:15 回应
  • 沅陵 — 芷江 :几个烧红的故事
    比湘黔滇旅行团晚走大半年的国立艺专,就是从沅陵乘车前往晃县途中遇匪的。“车由高山直驰而下,道旁见荷短枪者二人,向我们的车子望望,他们相互的笑着,大家都不以为意,”一位学生记载当时的情形,“车忽转弯过了一桥,见路旁一小河,有百数十余人在喧嚷争吵,欢笑鼓舞。李(朴园)先生还说:‘你们看这里许多人多热闹!’语尚未了,听见枪声数起,勒令停车。瞬时大家都把头埋向车厢内,连呼吸都不敢大声……我偷偷向车前河边窥看,见匪数十持枪渡河而来;约十分钟后,车前来了三匪,皆短小装束,黑布缠头,腰缠子弹袋,双手持枪,向我们车前冲来,扬言问道:‘有枪没有?’……”确认师生无人带枪后,土匪命他们全部下车,“我手上的皮手套,同口袋中所有的钱,于糊糊涂涂中,都没有了。如此被洗劫了三次。最后一个土匪又来向我要钱,我说,‘都被抢光了,不信你搜吧!’他摸摸我的口袋里没有,很不好意思的说:‘把你棉袍脱下吧!’……”土匪把车队洗劫一空后,气喘吁吁的正规军才赶到,所幸没有学生受伤,也没有女生被土匪劫走,乘车继续出发,“车子轻了许多,所以驶得有点儿快……也没有再嬉笑了……就这样一直开到晃县。坐在旅馆里,李先生还说:‘怎么不倒霉呢?十三号动的身,车上又坐的十三个人’”。
    引自 沅陵 — 芷江 :几个烧红的故事
    2021-10-03 23:48:51 回应
<前页 1 2 3 后页>

赖怀普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823条 )

历史学的境界
2
苏北人在上海
2
2
朱峙三日记
1
现代学林点将录
5
走出中国近代史
4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上)
9
造洋饭书
1
凡人琐事
3
记忆小屋
2
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的40部小说(短篇小说卷)
2
梦醒子
7
珍珠
1
被牺牲的“局部”
1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1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
1
中國意識的危機
4
2
何妨是书生
3
日本的社会与人
1
另一个女孩
4
1949來台日記
8
近世中國的輿論社會
4
知识分子论
7
达亭老人遗稿
18
天水飞渡
4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
2
什么是思想史
6
史托納
9
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
11
永恒的象征
4
重寻胡适历程
12
信念如磐
8
纷纭万端
10
秋瑾与二十世纪中国
5
氯水人鱼
7
历史知识的建构
17
中国近代史(彩图增订本)
2
三国遗迹寻踪
2
重讀二十世紀中國小説
6
钱钧回忆录
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研究
5
自我分析纲要
4
从文自传
4
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
5
新史学讲演录
1
鐵水流
24
华氏451
1
制造路易十四
3
Empire of Dogs
1
怪物图鉴
4
婦女與中國革命
15
被創造的疾病
2
纣王
1
蛋先生的学术生存
18
茶馆
4
章开沅口述自传
14
牌坊
1
战国策派思潮研究
1
记忆的性别
4
七堂极简物理课
1
文庙建筑
4
我国现行宪法的诞生
3
乡村社会中的革命
7
第三代领导人的足迹
1
鄂豫皖苏区道路
9
近代中国研究入门
1
共產黨·地方菁英·農民
10
张力与限界
1
地主‧農民‧共產黨
3
中国近代史史料学(增订本)
1
长治观音堂明代彩塑
2
重訪革命
5
剖析“亚细亚”
1
靖国问题
2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我塑造
1
府城玉皇庙
1
盲刺客
3
纪信庙
2
走過兩遍的路
2
连云港孔望山
3
党员、党权与党争
9
雷雨
4
犬中之猫
10
萨德侯爵夫人
2
Tiny Revolutions in Russia
1
一个女孩的记忆
1
民国人物过眼录
1
Composing for the Revolution
1
最早的帝国
1
1
旧邦新造
9
世说新语笺疏
14
再造文明之梦(修订本)
1
明代粮长制度
6
好书之徒
7
中国近代史读本
2
印学史
4
现代方志文化建构
2
此处葬曹操
2
马孔多在下雨
2
故国人民有所思
1
年轻的手与被缚的足
2
阳光下的葡萄干
1
闺门的退隐
1
灭罪与度亡
5
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
4
危险的愉悦
1
蠻子、漢人與羌族
5
“封建”考论
7
问彼嵩洛
2
女性解放与现代想象
6
手卷
3
1985
1
花落春仍在
3
一个女人的故事
2
记忆的纹理
5
工程国家
3
Engender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
东方学
6
Footbinding as Fashion
12
“废除文科学部”的冲击
1
暗店街
3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1902-1937)
5
金蓮小腳
6
缠足
8
权势转移
6
生人妻
1
身体之争
9
九十年代台湾诗选
3
莱蒙托夫抒情诗选
5
在历史的缠绕中解读知识与思想(上下)
2
跨语际实践
1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
3
论三国人物
2
悠悠岁月
13
舆地勾稽六十年
6
嵇文甫传略
1
一叶一菩提
13
重述与重释
1
治史三书
9
南斯拉夫讽刺小说选
2
宋代的鄭州
8
孔子:即凡而圣
2
游仙窟
5
群经概论
1
笔祸史谈丛
4
爱的24则运算
3
陳元光與漳州早期開發史研究
5
媒介眼中的“她者”图景与性别话语研究
5
中秋
9
文本话语与历史记忆
4
抗日战争时期的胡适
3
Mao
1
再造祖先图像
9
山魈考残编
2
2666
3
帝國與便所
8
自主
5
当兵
14
病夫、黃禍與睡獅
7
江上青烈士诗抄
6
地表最强熊虫
2
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
2
偶像失格
1
浮出历史地表
9
利马之梦
1
忘记我
2
厚重天中:驻马店历史文化陈列
5
难言“太学生”
4
“严打”的理性评价
4
北美学踪
7
鱼猎
2
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8
李希凡自述
11
家里的海洋
1
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
6
大家想知道的水族馆50问
2
王小波传(修订版)
9
身体密码
2
泥塑《收租院》的沉浮
1
时尚与政治
7
因何而生
11
网络小说类型专题研究
4
真景:60件文物中的朝鲜王朝史
3
王蒙谈话录
7
重返狼群(第二部)
1
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
1
中国乡村教师性别结构的变迁
4
反对选举
7
锌皮娃娃兵
1
牙璋与国家起源
1
罗山皮影戏
2
阿达拉·勒内
1
中国转向内在
1
我将敢于亲吻你
1
歷史中國的內與外
3
少年來了
3
王莽
4
马凡陀的山歌
2
湖南人与现代中国
2
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
2
文化大革命时期诗歌研究
8
别人的动物园
1
明清时期桂西南地区伏波信仰的社会史考察
2
天下之龙
4
Ming and Qing 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5
路翎传
6
国史家事
2
桶川跟踪狂杀人事件
1
近代中国的催眠术与大众科学
1
董必武诗选
2
遇见黄东
1
六论自发性
7
卑微的套套
2
中国近代思维的挫折
3
新中国的中苏友好话语构建
7
半梦
1
一江黑水
5
数星星的夜
6
噩国六谈:一个神秘古国的文化面孔
7
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
6
巨大古坟
3
中国政治制度史新论
1
良史的命运
5
知·道
4
秦汉魏晋史探微
2
那些闪电指向你
9
逃离总统府
2
令人难以宽慰的农庄
1
思想史研究课堂讲录(增订版)
4
慈禧回銮
1
如何抑止女性写作
4
早期中國社會和文化史概論
1
洛丽塔
1
庸见词典
8
导读福柯《规训与惩罚》
7
山东叛乱
4
乡里的圣人
5
中国上古史专题研究
3
你是黄昏的牧人
3
恋爱的犀牛
4
梦游进入新世界
1
福柯
4
郭沫若
7
小天命
1
宅兹中国
3
中国史纲
1
万延元年的Football
2
史家高华
2
筚路维艰
2
森林与绿色的中国史
4
王子今学术经典文集
1
离婚
1
美国第三次三K党运动研究
5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1
近代能乐集
2
将错就错(删订本)
13
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 (第二冊:先秦史)
4
风雨送春归
3
郭店楚簡綜覽
1
为什么去中国
14
革命年代
1
天之子李世民
2
黑船来航
2
完美的真空
3
中华帝国方志的书写、出版与阅读
1
龙卷风
7
拉斯普京
5
台湾四百年
3
你一生的故事
1
穿越历史的丛林
5
古文字学初阶
4
国王与诸侯
4
我的涼山兄弟
2
墙头政治
1
《史记·五帝本纪》讲稿
2
胡则传
1
革命军
1
中国文明
2
政治的人生
5
小说家拿破仑
2
夜谭十记
1
慢读漫笔
1
上海拉拉
4
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
1
胭脂用尽时,桃花就开了
5
走近清华简(增补版)
1
1948年:上海舞潮案
9
中外禁书
2
郑州博物馆文物集粹
4
火星照耀美国
1
国学概论
7
汉武帝和太史公
1
王恭厂大爆炸
2
孔老二罪恶的一生
1
洪业
1
荒谬的故事(上下卷)
1
白桦文集-卷二.中短篇小说
1
升官图
1
乾隆年间四川拐卖妇人案件的社会分析
3
新中国未来记
1
白桦文集-卷四.文学剧本
9
我在现场
2
树上的男爵
1
日本妖怪图鉴
1
新雅中国史八讲
1
瘸腿魔鬼
3
金石有声
1
龙门石窟供养人
6
小双桥遗址的商与夷
5
里约折叠
2
黄昏里的男孩
1
海子诗全集
4
开拓者
6
格林童话(上下)
2
石刻史话
7
奇奇怪怪的生物们
28
她这样的一生
15
怪奇人物博物馆
2
南渡北归
1
素食者
1
大鼻子情圣
3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
1
运气的诱饵
5
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臣民心理
9
2
河南“75·8”特大洪水灾害
1
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5
约翰·布朗
4
红色台风
1
分成两半的子爵
1
死于理性
6
我祖上的怪亲戚
15
历史的声音
2
三一教研究
4
唐诗杂论
5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5
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
4
这里是中国
1
客观文化、主观认同与民族意识
1
亚当夏娃日记
1
红星照耀中国
5
人·兽·鬼
3
卸妆芈月
1
黑铁时代
1
秦始皇石刻
2
“神国”日本
8
金拱向东
4
阿勒泰的角落
1
水浒传的诞生
4
显微镜下的大明
1
日本史
3
皇权与绅权
2
清代基层社会聚众案件研究
1
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
1
似水柔情
2
女性主义有什么用?
14
第一人稱單數
3
论百年乡土文学视野下的浩然小说创作
6
夜行记
3
花衣魔笛手
19
我的阴阳两界
6
巫蛊之祸与儒生帝国的兴起
6
东亚青铜潮
7
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15
东晋门阀政治
1
江口望海潮
7
万寿寺
2
历史学是什么
10
女性主义
10
关羽
4
制造汉武帝(增订本)
1
寻找无双
1
烧纸
2
西汉经学源流
15
什么是女性主义批评
11
我的精神家园
6
红拂夜奔
7
无依之地
5
天朝的崩溃
5
唯一的希望
11
停云献疑录
8
干校札记
9
不发表 就出局
16
历史的浮桥
6
鞑靼人沙漠
1
晚明思想史论
8
邊疆與帝國之間
9
历史深处的忧虑
2
革命时期的爱情
2
失乐园
5
笑谈大先生
2
溥仪在伯力收容所
13
白色死亡
7
白桦文集-卷一.长篇小说
7
白银时代
2
明暗之间
5
泥土巢写作散论
2
公墓(「现代文学名著原版珍藏」系列)
2
雁过留声
5
飞翔在中国上空
2
会说话的猪
2
Politically Correct Bedtime Stories
7
永远的十月
5
郭沫若自传(第四卷)
2
郭沫若自传(第三卷)
14
雨滴项链
1
海底王国
1
郭沫若自传(第二卷)
7
郭沫若自传(第一卷)
2
记忆
4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
3
白轮船
1
火车梦
1
我们忏悔
1
阿Q生命中的六个瞬间
1
前世·今生
6
给一个青年诗人的信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1
人类简史
2
说书人与梦工厂
5
考古学
11
围炉夜话
5
文学史的多重面孔
1
认识夏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