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örn对《孤独六讲》的笔记(4)

tjörn
tjörn (⌘+W)

读过 孤独六讲

孤独六讲
  • 书名: 孤独六讲
  • 作者: 蒋勋
  • 页数: 272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09-10-1
  • 情欲孤独
    儒家文化是最不愿意谈孤独的,所谓五伦,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都是在阐述一个生命生下来后,与周边生命的相对关系,我们称之为相对伦理,所以人不能谈孤独感,感到孤独的人,在儒家文化中,表示他是不完整的。如果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那么在父子、兄弟、夫妻的关系里,都不应该有孤独感。 对青春期的我而言,孤独是一种渴望,可以让我与自己对话,或是从读一本小说中摸索自己的人生。但大人却在房外臆测着:这个小孩是不是生病了?他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出来? 张爱玲是个了不起的作家。她说,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清晨五六点,你起来,如果不把房门打开,就表示你在家里做坏事。以前读张爱玲的小说,不容易了解,但她所成长的传统社会就是如此。跟我同样年龄的朋友,如果也是住在小镇或是村落里,应该会有串门子的记忆,大家串来串去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说的隐私,要拜访朋友前还要打个电话问:「我方不方便到你家?」以前的人不会这样问。我记得阿姨来找妈妈时,连地址也不带,从巷口就开始叫喊,一直叫到妈妈出去,把她们接进来。 儒家文化不谈隐私,不注重个人的私密性。从许多传统小说中,包括张爱玲的,都会提到新婚夫妻与父母同住,隔着一道薄薄的板壁,他们连晚上做爱,都不敢发出声音。一个连私人空间都不允许的文化,当然也不存在孤独感。 因而我要谈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独,而是如何完成孤独,如何给予孤独,如何尊重孤独。
    引自 情欲孤独
    2014-01-24 03:21:50 回应
  • 革命孤独
    秋瑾被捕之后,受尽所有的酷刑,被逼要写下所有参与革命者的名单,她只写下一个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她顿了一下,接着写:「秋风秋雨愁煞人」,又是一句诗。翌日清晨,秋瑾在绍兴的街市口被处以斩刑。 我第一次到绍兴,几乎是为了秋瑾而去,在那个街市口,我站了非常久,现在那里还有一个秋瑾的纪念碑。 我想,她是一个文学上、戏剧上尚且无法全面说出其影响力的女性,她一定会变成传奇,变成历史的传奇,变成如荆轲、屈原的不朽人物,因为她的生命活出了惊人的自我。 鲁迅的小说〈药〉就是以秋瑾为主角。鲁迅也留日,且是绍兴人,他从小就在秋瑾被砍头的街市口走来走去,其内心受到的震撼不可言喻。所以,我认为鲁迅是一个非常了解革命者孤独的小说家。 秋瑾是在黎明之前被拖到绍兴的街口,对她而言,不但再也看不到真实的日出,也看不到整个国家民族的日出,漫漫长夜何等煎熬,这是生命最后的荒凉。而她的尸首曝晒数日,是不能去收的,谁去收谁就是同党,直到一两个星期后,她的好友吴芝瑛冒着九死一生偷回尸体,把尸体运到杭州埋在西湖岸边。
    引自 革命孤独
    2014-01-24 04:20:08 回应
  • 思维孤独
    有一天这个同学突然很愤怒地跟我说:「台湾根本不可能有哲学。」我吓了一跳,问他「你怎么这么武断?为什么说台湾不可能有哲学?」 这个同学继续说:「你发现没有,所有热带地方都没有哲学。」他认为在温度比较高的地方,人会比较注重感官经验,以印度而言,虽然有很强盛的宗教信仰,我们也会将佛学归类为一种哲学,但是那不纯然是逻辑论证、理性思考的产物,大多是从感官发展出的直观思维。
    引自 思维孤独
    2014-01-24 04:34:47 回应
  • 思维孤独
    在好多场合里,遇到这样的状况。大家对于一个问题发表意见时,我不赞成A也不赞成B,可是当我对赞成A结论的人说:「你是不是可以说一下,你得到这个结论的思考过程?」对方已经产生敌意,他说:「那你就是赞成B喽。」 因为缺乏沟通的耐心,思辨的过程完全被简化了。 每次选举的时候,你注意一下,不管各党各派出来的人,发表到最后都是说好不好?对不对?底下的群众只有一个选择:好或者不好,对或者不对。解严后可以使人民思考问题的机会,完全丧失了。 思维最大的敌人大概就是结论吧!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 我们很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的判断力和思考力都愈来愈弱,甚至到最后干脆说:「大家都这样讲的话,我就这样讲吧,我就是缺乏思维。」 当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说暴力是不好的,剩余的百分之零点一才说了:「暴力‥‥」大家已经开始骂他了:「你没有人性,怎么会赞成暴力?」他可能不是选择赞成或反对,而是选择思考。 所以,我认为思维孤独,是六种孤独里面最大的孤独。作为一个不思考的社会里的一个思考者,他的心灵是最寂寞、最孤独的。因为他必须要先能够忍受,他所发出来的语言,可能是别人听不懂的、无法接受的,甚至是别人立刻要去指责的。作为一个孤独者,他能不能坚持着自己的思维性?是很大的考验。 禅宗有一则有趣的故事。小徒弟整天跟老师父说:“「我心不安,我心不安。」他觉得心好慌,上课没有心上课,做功课没有心做功课,问老师父到底该怎么办?师父拿出一把刀,说:「心拿出来,我帮你安一安。」 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会不安,是被寂寞驱使着,要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可是所有东西都在自己身上了,一直向外追寻,是缘木而求鱼,反而让自己慌张。”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静坐或冥想有助于找回清明的心。因为不管在身体里面或外面,杂质一定存在,我们没办法让杂质消失,但可以让它沉淀,杂质沉淀之后,就会浮现一种清明的状态,此刻你会觉得头脑变得非常清晰、非常冷静。所以当心里太繁杂时,我就会建议试试静坐,不是以宗教的理由,而是让自己能够得到片刻的孤独,也就是庄子说的「坐忘」。 现代人讲求记忆,要记得快记得多,但庄子认为「忘」很重要,忘是另一种形式的沉淀,叫做「心斋坐忘」。忘是一种大智慧,把繁琐的、干扰的、骚动的忘掉,放空。老子说空才能容,就像一个杯子如果没有中空的部分就不能容水。真正有用的部分是杯子空的部分,而不是实体的部分。一栋房子可以住人,也是因为有空的部分。老子一直在强调空,没有空什么都不通,没办法通,就没办法容。
    引自 思维孤独
    2014-01-24 05:32:19 回应

tjörn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351条 )

重走
6
欢迎来到实在界这个大荒漠
2
古拉格群岛(上中下)
15
通往奴役之路
3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4
疯癫与文明
1
论爱欲
4
马口鱼的诱惑
1
自深深处
1
叫魂
1
白夜
2
阿娜伊斯·宁日记(全四册)
4
Notorious RBG
1
鱼王
2
洪流
1
失落的卫星
5
齐泽克的笑话
1
橡皮
1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
斯普特尼克恋人
1
未知大学
1
快乐王子
2
夜的草
1
小城畸人
4
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
1
口靚
1
自我分析
2
海德格尔与阿伦特通信集
2
春天的马车曲
1
游隼
1
当代英雄
1
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
3
萨宁
4
小手
1
勾癮
1
痖弦诗集
1
凡人之心
2
三更半夜居然要吃香蕉!
2
在美国钓鳟鱼
1
弗兰妮与祖伊
1
瓦尔登湖
1
王考
8
82年生的金智英
2
走出唯一真理观
2
杜尚访谈录
3
索拉里斯星
1
都柏林人
1
是如何
1
自尊的6大支柱
7
迷楼
2
黑暗中相逢
3
3
黑暗托马
2
生吞
4
阿莱夫
3
奈飞文化手册
2
爱是地狱冥犬
3
父之罪
1
永远不要说你老了
3
悉达多
6
金蔷薇
6
Cat's Cradle
2
我们内心的冲突
7
Cities I've Never Lived In
1
我的身体里早已落叶纷飞
2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1
温莎墓园日记
2
献给虚无的供物
2
不如让每天发生些小事情
3
梅西埃与卡米耶
3
斯通纳
1
美国种族简史
1
佛祖在一号线
5
都市一无所有
3
水蛇腰
5
明亮的对话
4
棋王·树王·孩子王
2
巨婴国
4
读库1704
1
The Devil in the White City
1
局外人·西绪福斯神话
1
金刚经·心经
1
Macbeth, The Tragedy of
2
白痴
1
素履之往
2
Land of Love and Drowning
1
On Writing
2
人生的枷锁
8
Cobalt Blue
3
Both Ways Is the Only Way I Want It
5
荒原狼
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5
被伤害与侮辱的人们
2
江村经济
1
晚来寂静
1
丧钟为谁而鸣
5
Bi Any Other Name
6
Nine Stories
7
局外人
5
Bi
2
The Shallows
7
Daily Rituals
4
Eat Pray Love
1
Thinking, Fast and Slow
1
鼠疫
8
Reality Is Broken
2
奇特的一生
1
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2
30岁前别结婚
4
親愛的安德烈
1
一生的忠告
2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1
The Essentials of Political Analysis
1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3
Murder in the Dark
2
第二性Ⅰ
1
看见
5
城市的精神
1
读大学读什么怎么读
2
维特根斯坦传
4
我就是想停下来,看看这个世界
1
我们心中的怕和爱
13
萧红经典作品
1
无情/厄运
2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1
拆掉思维里的墙
1
我,睡了,81个人的沙发
1
死于威尼斯
1
看哪这人
1
诗翁彼豆故事集
1
哈佛琐记
1
A型人说明书
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