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月银系对《读诗的艺术》的笔记(4)

白月银系
白月银系 (生活在别处)

在读 读诗的艺术

读诗的艺术
  • 书名: 读诗的艺术
  • 作者: [美] 哈罗德·布鲁姆 等
  • 页数: 340
  •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 2010-03
  • 第1页 读诗的艺术
    肯尼斯·勃克(Kenneth Burke)是一位深刻的修辞学家(或研究比喻性语言的学者),他区分了四种基本的修辞:讽喻(irony)、提喻(synecdoche)、转喻(metonymy) 和隐喻(metaphor)。勃克告诉我们,讽喻被人们用来表示在场和缺席的问题,因为它们可以言此意彼,甚至于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我们听到哈姆雷特说“我谦卑地感谢你”或类似的话的时候会不寒而栗,因为这位王子毫无谦卑和感激的意思。 现在我们普遍把提喻称作“象征”(“symbol”),因为以部分代整体的比喻性的替代也表示了未完成的状态。在此状态中,诗中的东西代表了诗外的东西。诗人们经常会更加认同几种修辞中的某一种。在美国大诗人中,罗伯特·弗罗斯特热衷于讽喻(与他在大众里的名声相反),惠特曼则是使用提喻的大师。 在转喻中,邻近代替了相似,因为任何东西只要在空间上与替代物接近,它的名称或主要的方面都足以指示它。在罗伯特·勃朗宁那首非凡的独白诗中,罗兰公子(Childe Roland) 在结尾的时候被“号角”或者喇叭所代表,他用它无畏地吹奏:“罗兰公子走向暗塔”。 隐喻严格意义上地把一个词所具有的通常的含义转移到另一个词上;正如哈特·克兰优美地写道,“有小马鬃毛的牡丹花”(peonies with pony manes ),用“牡丹花”(peonies)和“小马”(pony)的谐音加强他的隐喻。或者,仍然是克兰这位最高强度的隐喻型的诗人,他把布鲁克林桥的曲线称作它的“跳跃”,然后进一步把大桥称作竖琴和祭坛。
    引自 读诗的艺术
    2012-08-17 01:43:25 3人喜欢 回应
  • 第33页 读诗的艺术
    在我看来,“必然性”,即不可避免的语言表达是伟大的诗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征。但对一个读者来说,她怎么来判断一首她以前从没读过的诗是否具有真正的诗的品质呢?在你读一首诗的时候,你心里要有几个问题。它的意义是什么,这种意义是如何获得的?我能判断它有多好吗?它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和诗人生活中的事件了吗,还是它现在看来仅仅是属于一个时代的作品?
    引自 读诗的艺术
    2012-08-17 01:59:59 回应
  • 第44页 读诗的艺术
    巴菲尔德说,“它一定是一种意义上的殊异。”然后,他做了一个出色的辨析: 它与惊异并不是对等的;对我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完全理解的,或对它 的理解程度无论如何没有我们曾认为的那么高的东西,我们的反应是 惊异。美具有的殊异的因素的效果是相反的。它产生在与我们的意识 不同的意识的接触之中——不同,但又不会遥远到我们完全无法分享 的地步,在这种联系中,它正像区区这“接触”一词所暗示的那样。 实际上,殊异在我们不理解的时候会激起惊异,在我们理解的时候能 激起美学想像。 这里的中心词是“意识”。正如巴菲尔德所揭示的,意识之于诗歌就像大理石之于雕塑:是用来加工的材料。词语是意识的各种比喻:诗人的词语在意识上是隐喻性的,它们邀请我们分享一种殊异。
    引自 读诗的艺术
    2012-08-17 11:32:36 2人喜欢 回应
  • 第100页 围绕霍斯曼的一首诗
    正如艾略特所说,以最适当的方式跟诗人相联系的过去,既是暂时的也是永恒的。首先,它是人类的可能性的宝库。它提供一个维度,我们在其中注视着人类设想出来的、还会被再度构想出来的形形色色的卓越和堕落的类型,同时也被它们反照。诗人需要让鲜活的过去成为他不带褊狭地关照现在的工具,成为他用更少的话说出更多内涵的工具;他一定希望拥有圆通的技巧和才能,让过去的历史对他的诗预设的读者有所助益。正如我的朋友约翰·西亚迪(John Ciardi)曾经说的,”庞培废墟迟早是每个人的故乡”。我想补充一点,对每个诗人来说,不管他作为批评家还是辩论家会怎么发言,庞培的废墟仍然是想象的城市里异常繁忙的地区。
    引自 围绕霍斯曼的一首诗
    2012-08-18 00:15:49 4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