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书酱对《九宫格写作法》的笔记(1)

芝书酱
芝书酱 (天涯处处皆芳草)

读过 九宫格写作法

九宫格写作法
  • 书名: 九宫格写作法
  • 作者: [日]山口拓朗
  • 副标题: 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 页数: 184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10
  • 1

    《九宫格写作法:如何写出一篇好文章》

    山口拓朗

    139个笔记

    第三章 前 言

    ◆ 为什么写作会成为我们的痛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都太在意别人的目光”。

    ◆ 越是“想要展现完美的自己”“突出自己文笔”的人,越容易忽略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四章 第1章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变身写作达人

    ◆ 人往往会因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对写作产生抵触情绪

    ◆ 你必须意识到:没有个性的文章是“毫无价值”的。

    ◆ 如果想要表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并且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那么写文章时一定不要有丝毫伪装。

    第五章 值得一读的文章应兼备“信息”和“感受”

    ◆ 让自己的文章兼备“信息”与“感受”。

    第七章 用“九宫格自问自答法”收集优质的写作素材

    ◆ 制作一个含有9个单元格的表格,然后在每个单元格内分别填入一个问题,并进行回答。

    ◆ 不要提笔就写,而是在“设定问题—思考答案”的过程中收集写作素材。

    ◆ 你只需按照“自问1→回答”“自问2→回答”的顺序慢慢推进即可。

    第八章 用“基础问题”收集信息,用“铲子问题”拓展话题

    ◆ 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文章,“提问方式”是其中关键。

    提问一般可分为“基础问题”和“铲子问题”两大类。基础问题是为了收集与题目相关的基本素材(信息),而“铲子问题”则是为了获得更为具体深入的延展素材(信息)。

    ◆ 然而基础问题引出的只是“客观事实”,它们缺乏趣味性。单纯提供信息的文章很难让读者满意。

    ◆ 基础问题问的是“事实”,它的答案是固定的。而铲子问题则因看问题的角度以及个人感受的不同而产生较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铲子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文章的好坏。

    ◆ 或许你觉得反正是向自己提问,笼统一点也无所谓,但如果是陌生人这样问你呢?估计你只能答上一句“很好吃”,然后回答就此结束吧。而无法深入话题也就难以获得有趣的素材,难以写出吸引人的文章。

    ◆ 提问的水平决定了答案的品质。

    ◆ 笼统的问题只能得到笼统的回答,而具体的问题则能获得具体的答复。想要写出引起读者共鸣的好文章,首先请将问题具体化。

    第九章 “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 “7W3H”让你不再为提问发愁

    第一十章 受读者欢迎的文章不能缺少“Why(为什么)”

    ◆ Why(为什么)”是最能派上用场的,因为“Why(为什么)”是直击理由、依据以及动机等的问题,让我们能在回答问题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可以说,它正是“铲子问题”的代表。

    ◆ 通过回答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我们更容易弄清事物的本质

    ◆ 越是看似奇怪的事情越有写作价值,因为这正是作者与众不同之处。

    ◆ 自问自答时我们无须在意别人的看法,类似“这样说会不会很奇怪?”的担忧是完全不需要的。设定好问题后,请如实地写下自己的想法。如此反复,便能写出充满新意的、扣人心弦的文章。

    第一十一章 用“How(怎么)”引出读者喜欢的信息

    ◆ How(怎么)”常用于引出手段和方法,它同样也是拓展话题的有效提问方式。一篇言及手段和方法的文章会让读者获益匪浅。

    第一十二章 认真收集“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 用于回答的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自身相关的“内部信息”,另一类则是自身以外的“外部信息”。

    ◆ 从正视自己的那一刻起,写作就已经开始了。

    ◆ 要想更好地用文字表达自己,就应该经常自我剖析,并习惯性地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感悟。

    第一十三章 填好九宫格就开始动笔吧

    ◆ 这些信息大致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事实”和“感受”。

    ◆ 写作时要尽量注意“事实”和“感受”的搭配。

    ◆ 只要做好了自问自答,写文章便是水到渠成。

    第一十四章 热情写作,冷静修改

    ◆ 写作时要有意识地将所有的信息都写出来,我称之为“热情地”写作。

    ◆ ①中的“没有漏写信息”是指尽可能地把自问自答所引出的信息写入文章里。当

    ◆ 文章写好后一定要再次检查,并且进行“推敲(斟酌)→修改”。我把这个过程叫作“冷静地”修改。

    ◆ 只要舍掉文章中的多余信息,并优化表达方式,就能写出言之有物的好文章。

    ◆ 如果你在“冷静”修改时觉得“添加这样的信息可能更好”,或是意识到“信息不足”,请随机应变地将其补全。

    第一十五章 做好自问自答,写出“受读者欢迎的文章”

    ◆ 自问自答环节,我们必须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去收集信息,这一点很重要。并且,自身经验是收集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第一十七章 填表就能获得所需信息的“九宫格信息收集法”

    ◆ 人的大脑只会读取“自己在意的信息”,所以即便大家在同样的地方看着同样的风景,每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也会全然不同。

    ◆ 我们虽然身处同一个时空,却如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里。

    第一十八章 一篇好文章百分百靠准备

    ◆ 问问自己“这次出国旅行能分解成哪些主题”,也不妨再设想一下“读者最想知道哪些有关出国旅行的话题”。

    ◆ 至于九宫格的用法则非常简单:首先在正中央的单元格内填入标题(这次是国外旅行),然后在周围的8个单元格内分别填入与标题相关的主题。

    ◆ 在出发前设置好话题天线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旅途中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将大幅增加。

    ◆ 人们只要收集到了信息,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要表达。即便累得不行,蠢蠢欲动的内心也会让你的手情不自禁地动起来。

    第二十二章 随时随地做笔记,想要的信息便会纷至沓来

    ◆ 即使和已经设好的天线无关,只要是可能成为写作素材的,就要记录下来。

    第二十四章 写文章时是否有送人礼物的意识?

    ◆ 文章=送给读者的礼物。送人礼物时,你应该会考虑对方的喜好吧。

    第二十五章 用“九宫格”筛选出“礼物”的素材

    ◆ 写作之前一定要考虑好“自己现在想做的事能带给对方什么好处”。不要在这个部分吝啬时间,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付出总有回报。

    第二十七章 预设目标读者的“理想反应”

    ◆ 设定好目标读者,下一步则要考虑读者的反应。

    ◆ 在涌出“采不采用是对方的事,我说了不算”这个想法的那一刻,这份企划书被采用的概率就已经大打折扣,因为你早已为自己的失败找好了借口。

    ◆ 无论写什么类型的文章,都要“预设读者反应”。这是达成写作目的的秘诀。

    ◆ 我们首先要预想好“你期待对方看完后有什么反应”。

    ◆ 人类大脑的一个特征——“容易忘事”,但它还有另一个特征——“会努力让设想变为现实”。

    第二十八章 把握目标读者需求的“5个问题”

    ◆ 最好的方法就是和读者交流。

    ◆ 应该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轻松地聆听对方的心声,这样才能了解到读者的真实想法,并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

    ◆ 听取常与目标读者接触的人的意见。

    ◆ 假设目标读者是个“喜欢小酒馆的人”,那么他会想了解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 只要明确了目标读者,并把握好他们的需求,写一篇让读者受益的文章并不是件难事。

    ◆ 要想写出好文章,“①设定好目标读者”“②把握好目标读者的需求”最为关键。这两点是支撑金字塔的地基,地基不稳,金字塔就会有坍塌的危险(也就是说,其成为“好文章”的概率会降低)。其次,动笔之前一定要“③预设目标读者的反应”。只有做好这些,我们才能“④写出可被当作送给读者礼物的好文章”。如果这篇包含“礼物”的文章成功取悦了读者,那么其写作目的也算基本达成。如果你写的文章尚未达成目的,那一定是①~④里某个环节存在不足,请参照下面的检查项目,边写边确认。

    第二十九章 以送“礼物”的心情写文章

    ◆ 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最期待的应该是“待人接物的秘诀”,但文章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任何有关秘诀的内容。

    ◆ 里面所提到的人际交往的诀窍,会让人们觉得“这篇文章有用”“让人获益匪浅”“也想试试看”,甚至有人会满怀感激地转发这篇文章,又或者有些人的人生会因这篇文章而改变。

    第三十章 简历、求职信同样要以送“礼物”的心情写

    ◆ 没有重点的写作只会稀释每条优势的存在感,最终反而让人感受不到任何优势。

    ◆ 最好重点突出“特别值得强调的优势”,这样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

    第三十一章 第4章 最强的“写作模板”!飞速提升写作速度!

    ◆ 结论优先型模板,它是一款以“①结论→②理由·根据→③实例→④总结”的顺序完成写作的模板。

    ◆ ①~④的各个部分取代了笔者的自我提问。它们相当于“①结论是什么”“②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③请给我具体的例子”“④请写出这篇文章的总结”。

    第三十二章 瞬间吸引读者的“结论优先型模板”

    ◆ 实例会让人联想到真实的场景,光讲道理的文章难免晦涩难懂,而具体的例子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章内容。

    第三十三章 高效准确地传达作者意图的“列举型模板”

    ◆ 列举型的关键是在开头点明文章题目和列举信息的个数。比如,本文“有3个要点”“有5个注意事项”“有2个技巧”。

    ◆ 最好将信息数控制在2~7个。如果列举了8个或8个以上的信息,读者就会因信息量过大而无法对其完全吸收。

    ◆ 文章1每天20分钟的午睡习惯对商务人士有3个好处。【概述(提示列举个数)】

    ◆ 【总结】

    ◆ 列举型模板就好比衣柜里的收纳箱。

    第三十四章 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的“故事型模板”

    ◆ “故事型模板”则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

    ◆ 故事型模板的关键就是文章开头的“负面处境”。

    ◆ “负面处境”是吸引读者必不可少的素材。

    ◆ 主人公一定要迎来转机。譬如“认识了新的朋友”“换了新的工作”,等等。主人公会以这些为契机发生巨大变化,并得到快速成长。最后,要设定一个“未来一片光明”的大团圆结局。主人公从“开头(负面处境)”到“成功”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引起共鸣,让人感动。

    ◆ 特别是第一部分“开头(负面处境)”和第四部分“未来”,它们之间的反差越大,产生的共鸣和感动就会越强烈。

    ◆ 啊,糟糕!【开端(负面处境)】哎呀!【转机】嘿,虚惊一场!【变化·成长】

    第三十五章 用“事件×感受型模板”表现个人特色

    ◆ 每篇精彩的文章里一定写有笔者的“感受”或“觉悟”,而那些不够精彩的文章则尽是对客观事实的阐述,看不出半点“个人特色”,因此读者读完后不会有什么反应。

    ◆ 如果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觉悟”,不妨试试“事件×感情型模板”。

    ◆ 描述完一件事后一定要添上笔者对该事件的“感受”。

    ◆ 每写完一件事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感受”或“觉悟”,并重复这个搭配,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便能写出展现个人特色的好文章。

    第三十六章 写作模板可以迅速提高写作速度

    ◆ 首先写上“理由有3个”,然后依次列举出“理由1”“理由2”“理由3”,最后举例。

    ◆ 拼接不同的模板。比如,先用故事型模板引起读者共鸣,然后用结论优先型模板加深读者的认同感。你可以根据文章的目的和篇幅来做具体的调整。

    第三十七章 第5章 实践的第一步,从140字的SNS开始

    ◆ 作者的想法、判断,还有价值观、哲学、思想这些东西,正是写作不可或缺的原动力。

    第三十八章 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与众不同

    ◆ 大家投稿前会变得敏感,会有类似于“这样的内容写出来会不会招人讨厌”“自己的意见是不是过于极端”等顾虑。

    ◆ 如果太在意周围人的意见,就会失去自己的立场,也就无法从写作中获得快乐。

    ◆ 想要面面俱到便少了人情味

    ◆ 即使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在刚开始写作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

    ◆ 自媒体平台,也就相当于“你自己的媒体”,如果你为了与周围保持一致而收敛个性,这样做既是对自己的否定,也提高不了写作能力。

    ◆ 不能畅所欲言的压力会让笔者失去写作的乐趣,而读者也不会觉得老生常谈的话题有什么意思。

    ◆ 要想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共鸣,就必须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 虽然可能会因此失去一些粉丝,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留下来的才是支持你的忠实粉丝。

    ◆ 最厉害的写作就是在明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的基础上,洞悉读者的需求,为目标读者送上“礼物”。

    第三十九章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模板

    ◆ 我们要多加斟酌“只有结论”的推文的措辞。只有用词精准,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 在适应了“只用结论”来明确表达感受或意见后,我们可以逐步增加推文的长度。

    ◆ 那些存在于大脑中的东西不过是些“烟雾”,而不是“想法”。只有当你将它们说出来、写出来,亦或是付诸行动后,它们才能被称为“想法”。这篇推文是“否定×结论”的搭配。第一句的“否定”和第二句的“结论”之间的落差使得结论更具吸引力。

    ◆ “写稿时要当读者都是傻子”。

    ◆ 最近每天都和沉迷鲁邦三世的女儿一起看《卡里奥斯特罗之城》。我问女儿:“鲁邦里面你最喜欢谁?”女儿答道:“钱形幸一!”这,这家伙……一个初阶入门者竟然已经达到了鲁邦高阶粉的境界。

    ◆ “小故事×感想”

    ◆ 随着投稿经验的增多,我们能得到“适合/不适合”“有反应/没有反应”“越写越开心/越写越无聊”“好写/不好写”等的反馈,于是也就能知道什么样的题目、什么样的风格适合自己。

    第四十章 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

    ◆ 有“以半径5米内的事为写作素材”的意识。

    ◆ “从概念切入”并非不可取,只是那样写出的内容偏抽象和专业。

    ◆ 这些内容会让读者觉得真实,因而更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和理解。

    ◆ 写“半径5米内的素材”不仅取材容易,也更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及获得读者的反馈。而所谓的“半径5米”其实就是作者的切身体验,以及作者的意见和主张。

    ◆ “半径5米内”是别人无法迈入的神圣之地,这里有很多别人写不了的素材,从这里找到适合投稿的素材正是吸引读者的诀窍。

    第四十一章 事先了解SNS的特点

    ◆ 有时候三观正确、条理井然的文章并不受读者待见,反而视点独特、立意新颖的文章会备受好评。

    ◆ 使用社交平台的人一般对大道理、常识性言论都不感兴趣。

    第四十二章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①注意“一文一义”

    ◆ “一文一义”。指的是一句话(以句号结尾的句子)只写一个信息。句子里的信息越少,大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就越少,于是就能提高读者对句子的理解。

    ◆ “一文多义”,意思就是一句话包含了多重信息。阅读理解能力差的人是很难读懂这种文章的。一旦读者感觉有难度就不会继续读下去,甚至有可能不再读你写的文章。

    ◆ 写文章不是跑马拉松,它更像是一场接力赛。事情要一件一件写,写好一件再写下一件。不用着急。

    第四十三章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②拉近主语和谓语的距离

    ◆ 一句话包含的意思越多,句子也就越长,主谓语就越容易分离。

    第四十四章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③不用多余的表达和措辞

    ◆ 我把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多的文章称为“信息密度低的文章”,而多余的表达和措辞少的则是“信息密度高的文章”。

    第四十五章 提升语法和词汇水平④要尽可能写得具体

    ◆ 不要漏掉任何读者需要的信息(切忌话没说到位),要完善对细节的描写。

    第四十六章 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

    ◆ 下面这些内容就都可以写在社交平台上。

    ◆ 即使是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只要他认为自己非常擅长侧方停车,那么他就有向不擅长的人分享经验的资格。

    ◆ “想看比自己更有经验的人写的文章”这样的阅读需求不在少数。

    ◆ 不管水平如何,你都有资格分享。因为你是写给“比自己水平低的人”看的。

    第四十七章 第6章 “写作大脑”练习法

    ◆ 一种可以在闲暇或碎片时间轻松实践的写作方法,我称之为“写作大脑练习法”。

    ◆ 对事物进行说明时需要“知识”和“语言”。也就是说,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与之相关的知识储备,以及是否具备足够阐释这些知识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的“词汇量”。

    ◆ 如果有这样一道题:“请用150字说明‘四国’这个词,且文中不能有‘四国’二字。”那么你会如何说明呢?

    ◆ 首先应该收集用以说明的必要信息,并填写入九宫格内。

    ◆ 请每天以150字为限,围绕某一题目(关键词)来练习写作,什么题目都可以。譬如,“请用150字说明‘高速公路’,且文中不能有‘高速公路’这4个字”

    第四十八章 通过“九宫格近义词转换游戏”增加词汇量

    ◆ 想要提升写作水平就必须增加词汇量,而“近义词转换”正是增加词汇量的方法之一。

    第四十九章 通过“‘比如’游戏”增加具体例子

    ◆ 只有平衡了文中的“抽象表达”和“具体表达”,才算写出了一篇易于阅读、易于理解的好文章。

    ◆ 所谓的“用‘比如’使内容具体化的游戏”,就是先决定一个抽象的主题(词语),然后用接续词“比如”列举出与主题相关的实例,让内容更为具体。

    ◆ 你可以将能想到的例子都写出来,起码要有5~10条。另外,比起一个人,多人一起玩会更有气氛,与此同时,你也能从别人的答案里获得灵感,学到知识。

    第五十章 通过“‘也就是’游戏”掌握归类能力

    ◆ “让内容抽象化的‘也就是’游戏”

    ◆ 它的游戏规则是两人一组,其中1人为出题者,当他说完“鱿鱼、青鱼、枪鱼、海鳗、红贝”等具体的鱼的种类后,另一个人回答:“也就是,寿司材料”(“寿司材料”这个词比鱿鱼、枪鱼等鱼名要抽象一点)。

    第五十一章 通过“指路游戏”提高逻辑说明能力

    ◆ “不操之过急”是说清路线的窍门。

    ◆ 一篇文章不能全是读者不知道的内容,用未知解释未知。特别是说明文,已有知识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正确性做出判断,所以,写作时应适当加入读者已知的内容。要想让读者正确地理解文章内容,最重要的就是站在读者立场,将文章写得通俗易懂。

    ◆ 觉得自己输出困难的人,请务必在“写”之前把内容“说”一遍,这样可以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文章的准确度。

    ◆ 无论选哪一个,都请先口头说明,然后再将其写成文章。只要能让读完文章①的人想象出房间的布局,读完文章②的人做出那道菜,读完文章③的人联想出照片中的画面,那么文章就算合格了。

    第五十二章 在“模仿”中释放出自己的魅力

    ◆ 只有在无数模仿中沉淀下来的才能被称为“个人特色”。

    ◆ 持续模仿有助于释放出作者原本的魅力。

    第五十三章 将写作时间缩短两成

    ◆ “将写作时间缩短两成”。

    第五十四章 树立实践“PDCA”的意识

    ◆ ①计划(Plan)→②执行(Do)→③检查(Check)→④改善(Act)

    ◆ 是“PDCA循环在写作中的应用”,应用方法有两种。

    ◆ ①是写作前的准备,②是“热情”写作的部分,③和④是“冷静”修改的部分。

    ◆ 查找原因的最佳办法是获得目标读者的反馈。

    第五十五章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

    ◆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所谓的好消息,就是“对你有益的事”“让你高兴的事”“让你感动/心怀感激的事”,等等。

    ◆ 每天写下3个好消息,就等于在大脑里不断地安装收集积极信息的天线。

    第五十六章 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 “为5年后的自己写份‘未来简介’”。

    ◆ 要写的应该是5年后理想的你。假设现在你来到了5年后,请在脑海中想象出自己最理想的样子。不要设任何限制,包括金钱、场所、人、资质等。不要想太多,不用害羞和客气。

    ◆ 为了让其效果最大化,请每天大声朗读你所写的内容,并将它放置在目之所及的地方(也可以将它写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

    ◆ “未来简介”是送给谁的礼物呢?是的,正是你自己。

    2024-03-27 10:05:53 回应

芝书酱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219条 )

不原谅也没关系
1
掌控注意力
2
幸福的陷阱
3
想想就开心!未必事事如意,依然天天开心的自我心理学
1
游戏化思维
1
有边界感的妈妈,不用督促的孩子
1
会做图表的人显得特别牛
1
和秋叶一起学PPT
1
高效学习法
1
结构思考力(全新升级版)
3
每天5分钟断舍离
1
笔记思考术
1
羞耻感
1
治愈隐性虐待
1
分心不是我的错
1
5%的改变
1
写给分心者的生活指南
1
分心的优势
1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
1
刻意学习
2
让孩子学会思考
1
不管教的勇气
3
快速阅读术
2
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2
极简生活
2
项目管理式生活
2
小狗钱钱的人生整理术
2
当我遇见一个人
1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
2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2
读懂孩子的心
2
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
2
免疫力
2
极速写作
2
自控力
2
写给父母的未来之书
2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2
为什么精英这样用脑不会累
2
每天最重要的3件事
2
如何高效写作
2
中里巴人极简养生法
1
忍住!别插手!让孩子独立的自我管理课
2
让你幸福起来的赞美日记
2
养眼就是养精神
2
八万四千问
2
北野武的小酒馆
2
人生效率手册
2
基本穿搭
2
极简主义
2
只管去做
2
小强升职记
2
终身成长行动指南
2
30岁前的每一天
2
战胜拖拉
2
那个姐姐教我们的事
2
从此,不再开口就紧张!
2
像希拉里那样工作-像赖斯那样成功
2
精力管理
2
番茄工作法图解
2
阅读变现
2
写作工具
2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2
被忽视的孩子
2
ACT 就这么简单
3
把不安当作朋友
2
巨人的工具
2
不乖
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2
福格行为模型
1
浓缩睡眠法
3
认知驱动
3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4
学习变现
2
你内心的无能为力,来自对世界的恐惧
2
你活得累吗
2
学习力
2
掌控生活,从掌控时间开始
3
如何才能不焦虑
2
《爆款写作课》
2
自我训练
2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
2
跃迁
2
自驱型成长
2
如何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
2
掌控习惯
2
自我成长的力量
2
自控力
2
与内心的冲突和解
2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
2
认知觉醒
2
从出生到3岁
1
教养的迷思
1
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
1
你的6岁孩子
1
园丁与木匠
1
自媒体写作,从基本功到实战方法
1
休活
1
一岁就上常青藤
1
欢迎来到一年级:幼小衔接家长手册
1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第3版)
1
宝宝这一年
1
4点起床
1
时间的格局
1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
1
大萝卜和难挑的鳄梨
1
好好学习
1
自信思考
1
善用佳软
1
爱吃沙拉的狮子
1
高情商销售
2
协同:如何打造高联动团队
1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2
捕捉儿童敏感期
3
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
1
沃顿商学院自我管理课
1
学习力:颠覆职场学习的高效方法
1
知识变现
1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1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1
懂选择的女人更幸福
1
如何用kindle高效学习
1
为什么精英都是清单控
1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1
快乐工作精彩生活
1
我好-你好
1
每周工作4小时
1
瘦子房间的秘密
1
红色范思哲 灰色阿玛尼
1
一只牡羊的金刚经笔记
1
别独自用餐
1
冷读术
1
这些道理没有人告诉过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