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慕对《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笔记(4)

夏一慕
夏一慕 (持续幸福感来自可持续发展的东西)

读过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书名: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 作者: [日] 村上春树
  • 页数: 198
  •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 出版年: 2010-6
  • 第28页 谁能够笑话米克·贾格尔呢?
    思考人生时,我不时觉得,自己不过是一根被冲上海滩的漂流木。从灯塔方向吹过来的贸易风,摇曳着蓝桉树的梢头,沙沙作响。 你不顾一切的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潜入奔跑着的我精神内部的这些思绪,或说念头,无非空白的从属物。他们不是内容,只是以空白为基轴,渐起渐涨的思绪。 所谓天空,是既在又不在的东西,即是实体又不是实体。对于天空这种广漠容器般的存在状态,我们唯有照单收下,全盘接受。 当受到某人无缘无故(至少我看来是如此)的非难时,抑或觉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却未必如此时,我总是比平日跑得更远一些。跑长于平日的距离,让肉体更多地消耗一些,好重新认识自己乃是能力有限的软弱人类——从最深处,物理性地认识。
    引自 谁能够笑话米克·贾格尔呢?

    读书札记:塑身也好,跑步也好,都是与孤独相伴的事情。不同于团队型竞技类运动(哪怕不是篮球足球三五一群,羽毛球网球也都至少需要一位对手同伴),塑身或跑步需要的定力和享受到的快感更像是自己为自己喝彩。 有时候做B组的腹部核心肌群运动,做到第二组20个的时候会有一个小极限,完成的时候会吼出声来。没什么念头,就是为做到了在欢呼。 我们需要自己为自己欢呼。

    2013-07-06 22:06:44 回应
  • 第53页 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我深切体会到,可以随心所欲伏案写作而不必介意时间,每日集中精力写故事,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又是多么痛苦的事情。 跑步有好几个长处。首先是不需要伙伴或对手,也不需要特别的器具和装备,更不必特地赶赴某个特别的场所。只要有一双适合跑步的鞋,有一条马马虎虎的路,就可以在兴致所至时爱跑多久就跑多久。 只是我想,年轻的时候姑且不论,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时间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不过细想起来,这种生来易于肥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然后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为数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人,每每随着年龄增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变会松弛,骨质便会变弱。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观之,才能看明白。
    引自 人是如何成为跑步小说家的

    读书札记:最后这一段摘抄,像极了摩羯座的旁白。假以时日,持之以恒,笃定坚持超乎常人的概率更高。村上的书,读起来总是平心静气,哪怕是在描述运动,都不是那种厮杀快感热血沸腾,而是源于内心的原动力——首先是你还是喜欢这个运动的,然后就是坚持朴素的内心活动。

    2013-07-07 14:10:37 1人喜欢 2回应
  • 第96页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来不跑了。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每天不间断地写作,集中意识去工作,这些非做不可——将这样的信息持续不断地传递给身体系统,让它牢牢地记住,再悄悄移动刻度,一点一点将极限值向上提升,注意不让身体发觉。这跟每天坚持慢跑,强化肌肉,逐步打造出跑者的体型,乃是异曲同工。给它刺激,持续。再给它刺激,持续。这一过程当然需要耐心,不过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同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令人远为满意。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在我来说还有写作)一事的隐喻。
    引自 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
    2013-07-07 21:09:02 回应
  • 第189页 第九章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村上君关于跑步这件事的实在感受:

    冷眼望去或俯瞰下去,这样的人生可能无常而无益,或者效率极低。那也无可如何。 就算这是往底上漏了个小孔的旧锅子倒水般的虚妄行径,起码曾经努力过的事实会留存下来。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 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 即便这是虚妄的行为,也绝不是愚蠢的行为。 我如此认为,作为实在感受,作为经验法则。
    引自 第九章 至少是跑到了最后
    2013-07-08 20:13:32 1人推荐 2人喜欢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