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对《追忆似水年华》的笔记(1)

小游
小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在读 追忆似水年华

追忆似水年华
  • 书名: 追忆似水年华
  • 作者: [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 页数: 2700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年: 2012-6
  • 一些摘录

    他们大概不明白爱情这个现象具有纯粹的主观性,它是一种创造,他将我们本身的许多因素附加在社会中某人身上,从而创造一个与这同名的人毫无相似的人。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老的爱情便像家庭感情一样温柔和强烈。当某人站在我们的角度来评论我们的缺点时,他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便变得神圣了。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和任何形象一样,婚事在当事人眼中的形象也必须不断从外界得到滋补,才不会逐渐衰败直至完全消失。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我们不妨问一问,既然各种概念共同生活于我们的头脑里,那么,在使我们幸福的概念之中,有哪一个不是首先像寄生虫一样从邻近的不同概念索取自己所缺乏的力量呢?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我感到新友谊与旧友谊并无区别,正如新年和旧年之间并不隔着一道鸿沟。我们的愿望既无法支配又无法改变岁月,只好在岁月毫无所知的情况下对它换一个称呼。我想将新的一年献给希尔贝特,将我对元旦的特殊想法刻印在元旦这一天上——好比将宗教重叠于盲目的大自然规律之上——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和枉然。我感到它并不知道人们称它为元旦,它像我所习惯的那样在黄昏中结束。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在紊乱生活中人们的种种愿望互相干扰,因此,幸福很少降临在恰恰渴望它的愿望之上。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在爱情问题上,奥秘使我们看不到灾难的起因,也使我们无法理解突如其来的圆满结局。对这种类型的感情而言,任何满足往往只是使痛苦换一个地方,因此只能称为貌似圆满的结局,而并无真正的圆满结局可言。有时,我们得到暂时的喘息,于是在一段时间内产生了痊愈的幻觉。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我不禁感慨起来:思想、推理、心,都没有能力导致任何交谈,没有能力解决任何困难,而生活,在你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的情况下,却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困难。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社会好似一个万花筒,它有时转动,将曾被认为一成不变的因素连续进行新的排列,从而构成新的图景……每当社会暂时处于静止状态时,生活于其中的人总是认为不可能再发生任何变化。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人们因而得出结论,精华受制于平庸在不少家庭中是司空见惯的,因为,反过来,也有许多杰出女性竟被对她们的睿智横加指责的蠢人所蛊惑,并且被极度慷慨的爱情所左右而对蠢人俗不可耐的玩笑赞叹不已。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嫉妒心与某些疾病相似:疾病的病灶和传染源不是某人,而是某个地点,某座房屋,嫉妒的对象也不是奥黛特本人,而是斯万敲击奥黛特住所的每扇门窗的那已逝往日种的一天、一个时刻。可以说,只有那一天和那个时刻保留了斯万往日曾有过的爱情品格中的最后残片,而他也只能在那里找到它们。
    引自 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桂裕芳,袁树仁译

    2023-12-29 14:39:02 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