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归零对《传播思想》的笔记(2)
-
第30页
60年代成为传播思想的一个转折点,传播思想开始分化,并且开始具有了理论上的坚实性。但是这一阶段的特征尤其在于一种模式(控制论模式)、一种具有很强灵活性的研究取向(经验——功能主义研究取向)和一种方法(结构主义的方法)的相遇。 引自第30页 -
第74页
在半个世纪多一点的时间里,信息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变得明确起来,在各式各样的理论贡献之下,也变得丰富起来。最初的三个奠基性的理论思潮(控制论模式、大众媒介的经验-功能主义研究取向和结构主义的方法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虽然遭到了某些否定和批判,但是仍然占据着中心的地位。近来,在这三个奠基性的思潮之外出现了各种特殊的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革新了传播思想,从而也极大地革新了信息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在这些问题中,尤其应该指出的是:传播(批判)政治经济学、语用学、传播民族志、常人方法学和社会互动社会学、技术和终结社会学、关于讯息接受以及媒介和新信息传播技术使用形成的研究,最后是各种不同的“哲学的”反思。 引自第74页
一切归零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35条 )
- 重起爐灶:遷臺初期的《中央日報》
- 2
- 張希哲先生訪問記錄
- 1
- 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
- 1
- 向下紮根
- 1
- 晚清电报及其传播观念
- 1
- 生命本身的政治
- 3
- Walking After Midnight
- 1
- The South
- 1
- 全球热恋
- 1
- 从理想到实证
- 1
- 好公民
- 1
- 中国社会学(第二卷)
- 1
- 进城:1949
- 1
- 党员、党权与党争
- 2
- 宣传
- 4
- 学做工
- 1
- 自反性现代化
- 1
- 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
- 2
- The Culture of Queers
- 3
- 故事新闻
- 1
- 女性與媒體再現
- 4
- 三代同堂-迷思與陷阱
- 1
- 新闻的力量
- 1
- 延安一月
- 5
- 移民报刊及其控制
- 3
- 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 1
- 民国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 2
- 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
- 2
- 论著与生活
- 1
- 身體政治與媒體批判
- 4
- 融合文化
- 3
- 战地行纪
- 1
- 启蒙运动的生意
- 1
- 中国报学史
- 3
- 性地图景
- 5
- 跨语际实践
- 2
- 新闻
- 3
- 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 1
- 问题与方法
- 3
- 报界旧闻
- 1
- 储安平与《观察》
- 3
-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 1
- 加缪和萨特
- 1
- 传播概念·Pornography
- 2
- 启蒙如何起死回生
- 3
-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 3
-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
- 2
- 言论自由的反讽
- 3
- 共和与自由
- 1
- 消失的地域
- 1
- 拒绝天堂
- 1
- 文人论政
- 1
-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
- 1
- 交流的无奈
- 4
- 新左派运动的媒介镜像
- 7
- Gay and Lesbian Subculture in Urban China
- 1
- 法国文人相轻史
- 11
- 雨必将落下
- 1
- 哈利·波特与瓷娃娃
- 6
- 地之国
- 1
- 整日午夜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