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试读:  中文版前言(4)   

在这次比较自发的民众运动中,在其兴起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的是它的仪式,而不 是它的组织。 义和团运动的这一极为重要的特征,使我放弃了传统的、由组织源流入手的研 究方法,并转向研究义和团的仪式以及孕育它的华北农村的文化习俗、社会经济环境、自然 生态以及政治背景。  这种研究重点的转向也出现在某些中国学者的学术著作中。 这一点在《中国的家、村、神神 》一书中表现明显。 特别是南开大学陈振江教授的文章《直隶、山东的武术文化和社会心理 动向》 《中国的家、村、神神》,第71-80页。 ,他在对地方志和口头历史 调查资料悉心研究的基础上,对于武术团体的流动性,拳师不受教门的束缚、拳民神GB56 F崇拜 上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以及拳师的传统价值观念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他的论点极有说 服力,和我认为的与其将拳会看作是秘密宗教的分支,不如将它看作是华北农村文化习俗一 部分的观点相近(见本书第二章)。 程啸也在同一部书中对民间宗教做了透彻的分析,并着重 讨论了民间宗教在华北农村社会及农民心态上起的作用。 在研究民众运动与民间宗教的关系 上,在探讨孕育民众运动与民间宗教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及自然环境上,《中国的家、 村、神神》一书显示了中外学者学术交流的成果。  顾名思义,本书的主题是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在研究重点由组织源流转向对民间文化习俗及 区域政治经济的过程中,我遵循了西方学者研究社会运动的方法。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社会运 动,它的参加者是华北成千上万的农民、手工工人以及其他社会各阶层人士。 它在极为短促 的时间内爆发,然后冲击到华北两大城市--北京和天津。 对待义和团运动也像对待其他所 有的社会运动及历史事件一样,我们面临着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如何解释义和团发生 的地点、时间和形式。  第一个问题,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出现在鲁西?如果将义和团运动看成是反洋排外运动, 那么它好像应该发生在受帝国主义影响较深的地区。 从全国来看,广东及江南地区受帝国主 义经济冲击比山东严重得多,从山东一省出发,胶东和烟台一带又较其他地区严重。 为回答 这个问题,我对19世纪末山东地方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结构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分析,从中可 以看到鲁西地区在下面几个关键方面表现突出:贫穷,商业化程度低,对自然灾害反应敏感 ,士绅阶层弱小,习武之风盛行。 对鲁西地区做了进一步划分之后,我又发现鲁西南与鲁西 北地区之间的重要差别。 鲁西南社会结构中存在着一个牢固的乡村地主阶层,村社内部凝聚 力强。 这一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抵御当地活动猖狂的盗匪活动有紧密联系(见第四章"大刀会 ")。 对比之下,鲁西北社会比较开放,相对平均,这与该地区经常遭受自然灾害造成的人 口流动有密切关系(见第八章"神拳")。 它们区域性的差别有助于说明在义和团起源过程中 扮演重要角色的鲁西南大刀会与鲁西北神拳的不同。 鲁西南大刀会由乡村财主把持,其组织 严密,活动不公开,与其所在地区存在的牢固地主阶层及比较封闭的社会形态极相吻合。 而 鲁西北神拳表现了相反的性格,他们的仪式公开,易学易练,教拳的师傅常见从外村请来, 说明拳众对其领导并不苛求。 以上仅是概述,读者在仔细阅读第四章与第八章之后,对这个 问题会有更详尽的了解。  第二个问题即时间问题。 19世纪90年代中国所面临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帝国主义企图瓜分 中国所带来的危机。 中日甲午战争特别是德国攫取胶州湾之后,危机加剧起来。 这一局势在 山东的具体反映是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民教冲突。 教民依仗帝国主义撑腰,欺压周围百姓,是 引起冲突的直接导火索。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作者: [美] 周锡瑞
原作名: 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isbn: 7214012693
书名: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页数: 335
译者: 张俊义, 王栋
定价: 32.00元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1994-8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