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试读:六 产生多样性的因素

分类电话号码簿告诉我们有关城市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事实:城市是由无数个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也表现出无穷的多样化。大城市的多样化是自然天成的。“我是经常这么自娱的,”1791年詹姆斯•博斯维尔这么写道:“想象伦敦对不同的人来说是多么地不同。那些头脑狭隘、专盯着一种事情不放的人,看到的伦敦就只有那么一小块,而那些头脑里充满智慧的人,他们会迷上伦敦,从那里看出人生的千奇百态,这样的观察是不可穷尽的。”博斯维尔不仅仅给城市下了一个很好的定义,还指出了涉及城市的一个主要问题。通常,人们很容易掉入这么一个陷阱:在考虑城市的用途时,一个一个分门别类地加以考虑。事实上,这样一种对城市的分析方式——一个一个用途地分析——已经成了通用的规划策略。最后,把按类别对用途研究的结果集中到一块,“拼成一大块完整的图画”。通过这种方法得出的“整图”就相当于把瞎子各自摸象后得出的结论凑在一起得出一幅大象的“完整图画”一样。这头被瞎子们摸了半天的象当然不知道,在瞎子们的眼里,它是一片树叶、一条蛇、一堵墙、几截树干、一条绳子拼凑起来的一个东西。城市作为我们亲手制作的一个产品也很有可能给人产生这么一种印象。想要理解城市,我们必须直接完整地涉及到城市不同用途的结合或混合用途,而不是单独处理这些用途。在这个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街区公园的重要性。人们很容易甚至是太容易认为公园是一个独立的现象,而且只从公园的面积与人口比例的角度来对其加以描述。这样的方法只能说明一些规划者使用的方法,却没有说明街区公园的行为和价值。用途的混合性需要有极丰富的多样性的内容,如果这种混合性可以做到足够丰富以支持城市的安全、公共交往和交叉使用的话。因此,关于城市规划的第一个问题——而且,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城市如何能够综合不同的用途——在涉及这些用途的大部分领域——生发足够多的多样性,以支撑城市的文明?对单调、凋敝的现象进行严厉申饬,以及弄明白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毁掉城市的生活,这是应该的,也容易做到,但是这样做本身并不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可以回想一下我在第二章提到的巴尔的摩那个拥有漂亮的人行道公园的街道遇到的问题。我的朋友科斯特斯基太太说得对,她说从方便使用者的角度讲,这个地方需要开设一些商业点。就像人们可以想到的那样,不方便和缺少街道生活只是这儿的居住单调现象的两个副产品而已。另外一个是危险——天黑以后对上街的恐惧。自从发生了两起严重的白天遇袭事件后,有些人害怕白天独自在家。另外,这个地方不仅是缺少商业选择,而且也缺少吸引人的文化生活。我们可以看出这儿生活到底有多单调。但是,说了这么多,那又怎么样呢?这个地方所缺少的多样性——方便、兴趣和活力——并不会因为人们需要它们、需要它们提供的好处,就会因此一个个地冒出来。举个例子来说,没有人会傻到在这里开一个零售店。他没法生存。如果你认为或许在这里也能产生活跃的城市生活,那就跟做白日梦差不多。从经济角度讲,此地是一块废弃地。当我们的眼光扫过那些单调灰色的地带,或者是一些廉租住宅区,或者是一些市民中心等等时,我们很难相信这么一个事实,即大城市是天然的多样化的发动机,是各种各样新思想和新企业的孵化器。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进一步说,大城市是成千上万个各个行业的小企业的天然经济家园。对城市企业的种类和大小的最主要的研究,恰恰就是关于制造业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是雷蒙德•弗农,《解剖大都市》的作者和P.萨金特•弗洛伦斯,他考察美国及英国的城市对制造业的影响。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城市越大,制造业的种类就越多,同时小制造业主的数量和比例也就越大。简单地说,原因是大企业有更多的自给自足的能力,它们能够在企业内部获得它们需要的大部分技术和设备,能够自己贮存这些东西,能够把这些技术和设备远销到它们能够达到的地方。它们并不一定要在城市里,尽管有时候在城市里是一种优势,但往往情况是不在城市里反而更好。但是对小制造业主来说,情况刚好相反。一种典型的情况是,它们必须依赖其本身以外的技术供应,它们必须服务于一个狭小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还必须要存在。它们还必须要对这个市场的变化非常敏感。没有城市,它们就根本不可能存在。它们依赖于城市中的其他形式各样的企业,同时也为这种多样性添砖加瓦。这一点是最应该让我们记住的地方。城市的多样性本身就会带来和刺激更多的多样性的产生。对制造业以外的经济活动而言,情况也是类似的。比如,康涅狄格州的通用人寿保险公司在哈特福德(州首府)郊区的乡村建一个新的总部,他们除了提供通常的工作场所和休息室、医疗室等诸如此类的东?外,还不得不修建一个大百货店、一家美容院、一家保龄球馆、一个餐厅、一个剧院和一个玩各种游戏的游艺厅。这种设施注定是无效的,大部分时间里空闲着,需要用补贴来支撑它们,这倒不是因为它们天生就该赔本,而是因为它们的用途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另一方面,它们肩负着要维护职员生存的责任而不得不拼命挣扎。大企业可以支撑这些奢华但注定是无效的支出,用其在别的地方获得的盈利来填补亏损。但是小企业就根本无能为力。如果它们要为员工获得一样的或更好的条件,就必须背靠一个活跃的城市,它们的员工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类他们需要的方便和选择。事实上,有很多说法认为什么战后将会产生大公司从城市迁往郊区的潮流,但最后仅仅流于空谈而已。为什么?且不说其他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是在郊区土地和空间上所获得的差价被支付员工所需设施占据的更大的空间费用抵消了,而这些设施在城市里则根本不需要,也用不着需要专门的雇员或顾客来提供支持。为什么大企业一直呆在城市里,就像和小企业一样,另一个原因是很多职员,特别是经理们需要和企业以外的人进行密切的、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包括来自小企业的人员。城市可以给小单位提供的好处在零售、文化设施和娱乐方面也同样明显。这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足以满足这些单位的各类不同的选择。当然,我们会发现大型的企业(商场)在小型的住宅区域也有优势。比如,城镇和郊区是巨型超市的天然家园,但对杂货店、标准电影院和剧院来说却并不如此。一个简单的原因是没有这么多人来光顾这些不同种类的商业场所,尽管只要这些场所存在也会有人去,但人数很少。但是,相比之下,城市却是超市、标准电影院(带小吃店)、维也纳面包店、异域杂货店、艺术电影院等的天然家园。所有这一切都是共生共存,标准的和奇特的、大型的和小规模的互相依存。城市里那些热闹、活跃的地方,一般规模小的地方比大型场所的地方人多。① ①如果有区别的话,在零售业方面,这种趋势已经发展得非常强劲。芝加哥房地产分析师理查德•纳尔逊考察了20个城市市中心的零售业发展趋势,发现一个典型的情况是,大型百货商店生意萧条,连锁店则保持收支平衡,而小规模的店和一些专卖店则生意兴隆,而且数量也有所增加。对这些小规模的店和城市的小企业来说,在城市的外面,不存在真正的竞争,但是对那些在城市外面(那是它们的天然家园)的大型的和标准化的企业商家说,他们与城市里面的同类的竞争则要容易产生得多。很偶然的是,这种情况刚好发生在我居住的街区里。沃纳梅克,一家原先位于格林尼治村的大型百货商店在那里销售情况不好,相反在郊区则是站稳了脚跟,而与此同时,在原先地方周围的一些小型企业和专卖店则数量成倍增加,生意非常红火。 就像小型的制造业主们一样,缺少了城市这个环境,这些小商家就不可能在任何地方生存。没有城市,就没有它们。 城市里的多样性,不管是什么样的,都与一个事实有关,即城市拥有众多人口,人们的兴趣、品位、需求、感觉和偏好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即使一些标准的,但小规模的如单人经营的五金店、杂货店、糖果店和酒吧,在一些城市的热闹街区生意也能够做得很好,因为这些地方有足够多的人在短时间内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它们提供支持,反过来,它们给人们提供的方便也成了这些小商家保持生意兴隆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原因。一旦它们不能得到人们这种短时间内的方便的支持,它们就失去优势。在任何一个城市地区,人数减少一半,相应来说,即使店家的数量也减少一半,但如果互相间距离增加一倍,它们就很难生存。 一旦产生了距离上的不方便,这些小型的、形式各样的、人情味很足的场所就会萎靡不振。随着我们从乡村和小城镇的国家转向一个城市化的国家,商业和企业不仅在绝对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比例上也有很大的增加。1900年,在整个美国的人口中,每1000人只有21家独立的非农场企业。在1959年,尽管大企业增长迅速,但在每1000人中仍有26.5家独立的非农场企业。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大企业越来越大,但小企业在数量上也越来越多。当然,要说明的是,小型和多样不是同义词。城市企业的多样性包括各种大小程度不同的企业。但是,种类的繁多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因为有小的因素存在。一个有着热闹活跃景致的城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许许多多的小型东西的存在。另外,城市街区的多样性也不仅是局限于有利润的企业和零售业。从这个方面讲,似乎我对零售业强调过多。其实不是。对城市来说,商业上的多样性无论是从经济上还是从社会的角度对城市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我在本书第一章提到的多样性的各种用途都与众多的、方便的和多样化的城市商业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是,实际情况不止于此,每当我们发现一个城市地区的商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就同时会发现这个地方也拥有很多其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各种各样的文化机会、多彩的街头景致等。此外,人口和其他的使用者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色彩。这并不是巧合。促成商业多样性的物质和经济条件与城市的其他的多样性的存在和产生紧密相关。 但是,尽管城市被非常恰当地称为是经济多样性的天然发动机和新企业的天然孵化器,这并不表明城市只要通过它的存在就能自动生发多样性。城市之所以能够生发多样性,是因为它们能够集中各种有效的经济资源。一旦做不到这一点,在生发多样性方面它们比一些小城镇好不了多少。尽管它们在社会方面也需要多样性——这与小城镇不同,但这个事实也并不能说明多少问题。就我们现在讨论的目的而言,一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在生发多样性方面的不平衡。比如,一方面,在波士顿北端或纽约的上东区或旧金山的北滩——电报山,人们能够使用或拥有足够多的多样性和地区的活力。这里的来访者对此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这些地区的多样性的基础并不是由来访者创立的,同样,很多分布得很零散的多样性和经济效益的地方也不光是由来访者促成的。这些地方的发展有时候出人意料,在大城市尤其如此。哪儿有活力,来访者就往哪儿走,他们在分享这里的多样性,同时也为这里的多样性加了一把力。另一方面,一些居住地区人口众多,但并不能产生任何有用的效应,有的只是一派死气沉沉,以致最后大家对那个地方只有强烈的厌恶感。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地方的居民与众不同,比别的地方的要迟钝一些,或对活力和多样性没有感觉,或他们是一些嗅觉特别敏感的人,常常跑到其他充满活力的地方去,而是因为这些地区出了问题,缺少能够把这个地区的人口优势催化成能跟经济互动的因素,并且以此来组成有效的使用资源。显然,在一个城市地区,能够成为城市人口一员的人数没有一个限度,因为这样的人口数量很可能会被浪费掉,发挥不了作用。举个例子来说,纽约的布朗克斯区拥有大约150万的人口,但令人不解的是,布朗克斯区却不见城市的活力、多样性和吸引力。应该说明的是,此地的居民都还是很忠诚于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依恋于这个“古老街区”零零散散地表现出活力的街道生活,可惜这样的情况太少了。一个拥有150万人口的地区竟然连开办一些能吸引人的饭店这样的具有多样性因素的简单事情都做不到。《纽约名胜和玩乐》这本导游手册的作者凯特•西蒙,介绍了几百家饭店和其他商业场所,特别是开在城市某些意想不到的地方的这些场所。她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势利,而是真正想给读者介绍一些她发现的便宜的地方。但是尽管西蒙小姐费了很大的劲,她还是不得不放弃把布朗克斯这个大号地区作为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推荐给读者,因为在价格上没有优势可言。在介绍了布朗克斯区的动物园和植物园这两个不得不提的名胜点,并对其表示了一番尊重后,她百般无奈地推荐了动物园外面唯一一家可吃饭的地方。就这么一个地方,她还是向读者表示了很大的歉意:“可惜的是,这儿的街区逐渐缩小,最后伸向一个无人区,这个餐馆也应该再稍稍装饰一下,但是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布朗克斯区最好的医疗人员很可能就围坐在你的身边。”这就是布朗克斯,这个地区变成这样真是太不幸了;对于现在住在那儿的人来说真是太不幸了,对于那些因为经济原因别无他选而在未来不得不接受这个地方的人来说真是太不幸了,最后对整个城市来说也真是太不幸了。布朗克斯区浪费了城市的潜在资源,如果说这是一个遗憾的话,那么一个更加悲惨的事实是,我们所有的?市,全部的大都市区域都有可能落到这种地步——多样性和选择少得可怜。整个底特律城市区域在活力和多样性方面几乎和布朗克斯区一样差劲。一个环路接一个环路都是一派衰败的灰色地带。即使是在底特律市中心也找不到多少像样的多样性,只有单调、沉闷,到晚上七点时整个地区空无一人。如果我们非常乐意相信城市的多样性是随意性很强的、没有什么规律可言的,那么制造这种理论的人其实也在制造一种神话,一种关于多样性无处可寻的神话。但是,产生城市多样性的条件是很容易发现的。只要观察一下那些多样性蓬勃发展的地方,研究一下产生如此强的多样性的经济原因,就能有所发现。尽管得出的结果是复杂的,产生的原因会有巨大的不同,但是这种复杂性是建立在具体的经济联系上的,而这种经济联系比之因其而产生的城市复杂的综合关系在本质上要简单得多。要想在城市的街道和地区生发丰富的多样性,四个条件不可缺少:1)地区以及其尽可能多的内部区域的主要功能必须要多于一个,最好是多于两个。这些功能必须要确保人流的存在,不管是按照不同的日程出门的人,还是因不同的目的来到此地的人,他们都应该能够使用很多共同的设施。2)大多数的街段必须要短,也就是说,在街道上能够很容易拐弯。3)一个地区的建筑物应该各色各样,年代和状况各不相同,应包括适当比例的老建筑,因此在经济效用方面可各不相同。这种各色不同建筑的混合必须相当均匀。4)人流的密度必须要达到足够高的程度,不管这些人是为什么目的来到这里的。这也包括本地居民的人流也要达到相等的密度。这四个条件的必要性是本书一个最重要的观点。这四个条件的结合能产生最有效的经济资源。虽然即使有了这四个条件,也不是所有的城市地区都能生发相同的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潜能因种种原因而表现不同,但是,只要能在这四个条件方面有所发展(或在实际生活中能做到靠近这个方向发展),那么一个城市的地区不管其位置在于何方,是应该能够发挥其最大潜能的。阻碍这个目标得以实现的障碍将会被消除。也许像非洲雕塑、戏剧学校或罗马尼亚茶馆这样的东西并不是特别需要,但诸如杂货店、陶瓷学校、电影院、糖果店、艺术花店、表演场所、移民俱乐部、五金店、饭店,等等,这些场所都会拥有最佳的发展机会。当然与这些场所一起的还有城市生活,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接下来的四个章节中,我将逐一讨论生发多样性的这四个条件。每次只讨论一个条件纯粹是出于方便的缘故,而并不是因为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或甚至是三个完全可以单独成立。四个条件必须共同作用才能产生城市的多样性;缺少任何一个都会阻碍一个地区潜能的发挥。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 [加] 简·雅各布斯
isbn: 7806578579
书名: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页数: 518
译者: 金衡山
定价: 29.50元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