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与教授》试读:附录:斯密悼休谟(《亚当·斯密写给斯特拉恩先生的信》)

▌斯密悼休谟:亚当·斯密写给斯特拉恩先生的信 法夫郡柯科迪 1776年11月9日 亲爱的先生: 此刻,我正怀着悲欣交集的真实感情,坐在这里向您讲述我们杰出的朋友休谟先生最后病重时期的所言所行。 根据他自己的判断,他相信他的情况已经是无力回天了,但他还是在朋友们的恳求下,接受了出门旅行的建议,期望此行对他的健康有所裨益。出发前几天,他撰写了一篇自传评述自己的人生,他把这篇自传连同其余几份文章手稿都留给了您,希望您能妥善处理。我的讲述将从他的文章歇笔的地方开始。 他在4月底出发前往伦敦,在莫珀斯遇到了约翰·霍姆先生和我,我们刚好从伦敦出发前往爱丁堡去看望他。霍姆先生随他一起返回了伦敦,在他滞留伦敦的日子里,霍姆先生一直陪伴左右,以世间最完美的耐心给予休谟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料。正如我在给母亲的信里所写的那样,她可能希望我回苏格兰陪她,因此我只能继续我的行程。也许伦敦的空气和身体锻炼对休谟的健康小有裨益,他看起来比在爱丁堡时好转一些。休谟曾经饮用过巴斯的水,而且看起来似乎有点效果。于是有人建议他去巴斯居住,可以随时饮用那里的水。休谟也一改往日的看法,认为这是有益于健康的好主意。然而不久,所有病症再次排山倒海般袭来,从那一刻起,他放弃了所有康复的念想,但仍然保持着最愉快的心情,对疾病表现出由衷的忍耐和接受。回到爱丁堡后,休谟的身体状况日渐羸弱,但他还是像平时一样,有各种事情消遣解闷:为作品的新版本修订文稿;读有趣的书;和朋友们会晤聊天;有时还在晚上参加他最喜欢的扑克牌聚会。尽管经历着各种病症的折磨,但他总是那么快活,谈吐自如,兴高采烈,看起来和平常毫无二致,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他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一天,邓达斯大夫(DoctorDundas)对他说:“我必须告诉您的朋友埃德蒙斯通上校(Colonel Edmondstone),经过我的治疗,您的身体已经大有起色,正在迅速康复。”休谟说:“大夫,我知道您必定会据实相告。请您告诉他,我会如我的敌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迅速地走向死亡,如果我有敌人的话,我也会如我的挚友们所期望的那样轻松而愉快地走向死亡。”埃德蒙斯通上校马上过来看望了他,然后就离开了。在回家的路上,他忍不住给休谟写了一封信,向他做最后的告别,他所引用的那些优美的法文诗句,正是法国的肖利厄神父(AbbéChaulieu)在大限将至时与友人拉法雷侯爵(MarquisdelaFare)悲恸话别时的凄婉话语。休谟先生是这样的宽仁和坚毅,关心他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交谈和信件交流中把他当作将死之人是没有关系的,他完全不会被这种坦率所伤,反而会感到高兴和荣幸。休谟刚刚收到这封信,正在看的时候,我恰巧来到他的房间。他立即让我也看了那封信。我能感觉到他已经羸弱不堪,但我还是告诉他,尽管他的身体看起来糟糕透了,但是他仍然那么开朗愉快,生命之光在他身上仍然熠熠生辉,我不禁重新燃起对他康复的希望。他回答我说:“您的希望是缺乏根据的。对于任何年龄的人来说,超过一年的慢性腹泻都是很严重的疾病。在我这个年龄,它就是致命的。每当夜晚躺在床上时,我都能感觉到自己比清晨起床时又虚弱了几分;而每当我清晨从床上起身时,都能感觉到比我前一晚躺下时又虚弱了几分。我能感觉到重要的身体器官都已经被侵蚀,离开的日子就在眼前了。”“那么,”我说,“如果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您留给了所有的朋友,特别是您兄长那家人大量的财富,这件事至少会令您感到欣慰。”他说他已经明智地感到欣慰。他说,前几天他都在读琉善的《死者的对话》,书中用来搪塞冥河渡神并借以不上船的所有借口中,没有一条是适合他的。他没有未完工的房子,也没有等待出嫁的女儿,更没有什么敌人来寻仇。他说:“我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借口来搪塞冥河渡神,以便能在世间多活几天。我打算做的事情都已经完成,即使我再多活几年,亲朋好友们的处境也不会比我现在就死去更好。因此我现在可以说是死而无憾了。”他接着聊到几个可以央求冥河渡神让他多活几年的开玩笑的借口,以及渡神可能会给他的粗暴回答。“经过一番仔细思考,”他说,“我想我应该这样对他说:‘仁慈的冥河渡神啊,再宽限几日吧。我正在修订新版著作,我想看到公众将如何被我改变。’但是冥河渡神一定会说:‘当您看到这些改变时,您一定也在造成另一些改变。这个借口也就没有完结之日。所以,诚实的朋友,请快上船吧。’但是我还要再争辩几句:‘再耐心一点吧,仁慈的冥河渡神,我正在致力于开启民众的心智。如果我再多活几年,我或许能心满意足地看到某些盛行的迷信体系倒台。’但是冥河渡神就此失去了耐心:‘你这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几百年后都不会发生这种事。你以为我会让你再拖延那么久吗?赶紧上船,你这个懒散的、游手好闲的无赖!’” 尽管休谟先生总是兴致勃勃地谈论他即将死去的命运,这种从容面对生命终结的态度赤诚而真切,从未掺杂任何假装和矫饰。在和友人交谈时,除非自然而然谈到行将离世的话题,他从来不会主动提起,而且即便谈起也不会在这个话题上耽搁太久。这个话题的确经常出现,因为来看望他的友人们总是想了解他的健康状态。我上面讲述的对话发生在8月8日,那天是星期四,那是我和他倒数第二次交谈。他当时已经极度虚弱,来自最亲密朋友的陪伴也令他筋疲力尽。由于他性情总是那么愉悦,性格中的温和友善丝毫未减,任何朋友来拜访时,他都忍不住要竭尽全力多聊一会儿,而忘记了自己虚弱的身体。我之所以待在爱丁堡,部分原因就是考虑到他。他希望我离开爱丁堡,告诉我他无论什么时候想见我时,一定会派人通知我,于是我就回到位于柯科迪的母亲家里。同时,经常探望他的布莱克大夫向我保证会不时给我写信,告知他的身体状况。 8月22日,布莱克大夫给我来信说:“自从您离开之后,休谟先生的身体愈发虚弱,但精神安详自在。有一天,他从床上起身坐到一把椅子上,享受读书的快乐。他已经基本不接待任何人了。即使和最亲密的朋友交谈,他也会感到神疲体乏。令人安慰的是,他已经不需要这些了,焦虑、烦躁或沮丧这种事和他一点都不沾边,他就在安静读书中度过时光。” 一天之后,我收到了休谟先生的来信。以下是信中摘取的部分内容: ————————quote———————— 爱丁堡 1776年8月23日 我最亲爱的朋友: 我今天没能起床,不得不请我的外甥代笔给您写这封信…… 我的健康状况正在急剧恶化,昨晚上有些发烧。我多么希望能快点死去,早点结束这疾病带来的痛苦折磨。不幸的是,烧很快就退了。我每天只能抽出很少的时间会客,我没有办法只为自己考虑而贸然把您叫过来。布莱尔大夫会详细告诉您,我不断失去活力的生命到底还剩几口气。别了…… ————————unquote———————— 三天之后,我收到了布莱克大夫的信,内容如下: ————————quote———————— 爱丁堡 1776年8月26日星期一 亲爱的先生: 昨天下午4点钟左右,休谟先生去世了。他在星期四晚间进入病危弥留状态,健康状态急速恶化,再也没能爬起床来。他的大脑始终保持清醒,肉体折磨并未给他的精神带来多少痛苦,直到最后一刻。他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失态。当他偶尔开口说话时,语态总是那么温和从容。我觉得写信叫您过来可能不合适,尤其是我听说他之前已经给您去过信了,并且不想打扰您跑过来。他已经极度虚弱,开口说话也变得极为困难。最终,他在超凡的平静安详中离开了我们。 ————————unquote———————— 我们最杰出、最难以忘记的朋友,就这样去世了。毋庸置疑的是,就休谟先生的哲学主张而言,人们的评价肯定会褒贬不一,他们会依据这些主张和他们观点的碰巧一致或相悖,而赞赏或攻讦他。但就休谟先生的品性而言,大家的看法必然是众口一词。他的性情愉悦而平和,胜过任何我认识的人。即使在他经济最拮据的时候,在他必须力求必要的节俭的时候,他仍然是一如既往地慈善和慷慨。他力求节俭不是因为贪财,而是出于对独立的热爱。他极其温和的天性无损于他内心的力量和坚定的意志。他一贯的开朗宽容是善良天性和幽默感的真实流露,他性情温和且谦虚谨慎,甚至不带一丝一毫的怨恨,因此他往往是其他人智慧的来源。他开的玩笑从来都不是出于恶意,所以,即便是那些被他揶揄的对象,也几乎总是会被他逗乐,绝不会感到被冒犯。他经常开他朋友们的玩笑。而在他朋友们眼里,作为一个谈话对象,最让休谟受欢迎的性格特质,正是他爱开玩笑这一点,甚至超过了他身上其他那些让人喜欢的优点。这种开朗的性格和社交上的得体宜人,通常伴随着轻浮和肤浅,但是在休谟先生这里,却体现为对这种性格最严肃的运用、最广博的学识、最深刻的思想和最全面的才能。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他生前还是死后,我都一直认为休谟是人类的脆弱天性所能企及的、最接近无上智慧和完美道德的人。 您永远最真诚的朋友,亚当·斯密

>异端与教授

异端与教授
作者: [美] 丹尼斯·C.拉斯穆森
副标题: 休谟、斯密与塑造现代思想的一段友谊
原作名: The Infidel and the Professor: David Hume, Adam Smith, and the Friendship That Shaped Modern Thought
isbn: 7543232286
书名: 异端与教授
页数: 388
译者: 徐秋慧
定价: 88.00元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出版年: 2021-5-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