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云到》试读:黑泽明驾到

昭和二十一年,伊丹万作去世后,曾经照顾他的制片人荣田清一郎创办了“板万会”,把住在东京、跟伊丹万作相熟的人聚集到酒馆里,举行了一场“追思会”。与会者有被伊丹先生称之为“芭蕉转世”的中村草田男、曾担任伊丹先生的第一副导演的佐伯清,以及刚入行不久的桥本忍等人。 桥本先生于大正十七年生于兵库县。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剧作家的道路,后来师从伊丹先生。 伊丹夫人曾对我说,年轻时的桥本先生是个光彩照人的美男子,于是大家戏称他为“光源氏[1]([1] 光源氏,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先生”。 然而这位光源氏自幼体弱多病。肺结核、肠梗阻、肾炎、胰脏炎、肝炎、骨折等等,他似乎把所有的病都集于一身,还做过多次大手术,浑身缝缝补补,可谓“满身疮痍”。可他总能迅速康复,生命力之强,就像那个拉斯普京[2]([2] 拉斯普京(1864—1916),俄国宫廷宠佞。因擅长巫术深得尼古拉二世及皇后的宠信。后因干涉朝政被保皇派暗杀。据传说,他临死时生命力极强,保皇派用尽各种手段才把他杀死。)一样。 要是桥本先生没有患结核的话,今天的著名编剧桥本忍也许就不会诞生。不,话可以说得更绝对一些: 要是那样的话,也许世界上就不会有《罗生门》这部电影。 伊丹先生有一部未完的作品名为《IF》(《假如……》),讲述一个武士到渡口乘船,却因晚到一步,船离岸而去。武士大喊:“喂——请等一下!”船没有回头。于是假设,“假如”武士赶上了那艘船的情形,剧情由此展开。 “命运之神”的恶作剧有时会打乱人的一生。 桥本先生应征入伍至鸟取第四十连队时得了肺结核,他被送进冈山县一所收容结核病人的陆海军伤残军人疗养院。六人一间的病房,桥本先生的床位就在屋子正中。 有一天,邻床的士兵借给桥本先生一本杂志,说是给他“读来解闷”。 那是一本名为《日本映画》的协会杂志(大日本映画协会发行),杂志末尾附着剧本。读了剧本,桥本先生想: 这样的东西我也能写。于是他向邻床打听剧本写得最好的是谁,回答是伊丹万作。看来这人并非普通的电影爱好者。 不久后桥本先生搬到了新病房,他开始准备动笔写剧本,却不知从何下笔。只好去商店里买来四百字格的稿纸,写了场景1,并用粗体字标出场景的名称。剧本描写的是疗养院士兵们的群像。因为疗养院被当地人称为“山上疗养院”,题目就叫《山上的士兵》。 桥本先生把剧本寄给东京的伊丹先生,回信却是从京都寄来的。伊丹先生那时因为得了肺结核,已辞去东宝的职务迁居京都。那是昭和十六年。 伊丹先生在信中写道:“你文笔稚拙,看似没有写作才能。”接着又写道:“不过好像有超越其上的东西。”桥本先生回忆说:“也许伊丹先生的兴趣并不在剧本,而是想知道结核病的新疗法。” 伊丹先生的回信让桥本先生欣喜不已,他去找那位邻床的士兵,想让他也看看这封回信。可惜他已经回松江去了。再打电话到松江询问,却被告知那个士兵已于三个月前去世。 从那以后,桥本先生写了剧本就寄给伊丹先生过目。战争结束后,桥本先生在姬路的一家自行车公司担任会计,有一次因为腰椎受伤在家中休息时,阅读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他发现芥川的小说从未被改编成电影,于是有心把《筱竹丛中》[1]([1]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藪の中》,又译《草丛中》或《竹丛中》。)改写为电影剧本。 桥本先生把书桌搬到外廊,一旦下笔便沉浸其中,连外面下起雪来他都不曾觉察,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写成了剧本。剧本题为《雌雄》,篇幅很短,一共用了九十三张两百字一页的稿纸。 遗憾的是,此时伊丹先生已经去世,未能读到这部作品。桥本先生去京都出席伊丹先生的法事时,阿君夫人把佐伯清先生介绍给他。阿君夫人说:“今后就让他帮你看剧本吧。”于是桥本先生就把包括《雌雄》在内的几部剧本寄给了住在东京的佐伯先生。 佐伯清于大正十三年生于松山。他在松山中学的同窗前辈里有伊藤大辅、伊丹万作。因为这个缘故,他成了伊丹先生的副导演。 伊丹先生引退后,佐伯先生留在东宝担任熊谷久虎、岛津保次郎的副导演。就在那时,他与担任山本嘉次郎的第一副导演的黑泽明成了好朋友。 昭和十六年,佐伯先生作为海军报道班的成员被派遣到婆罗洲,直到战败那年的四月才回到日本。其间黑泽先生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姿三四郎》大获成功,电影获得的好评也传到身在海外的佐伯先生耳朵里。 佐伯先生于终战前夕恢复了东宝的职位。黑泽先生特地为他写好一部题为《天晴一心太助》的剧本,以支持佐伯导演的正式登场。 但是佐伯先生因为战后的东宝罢工事件去了新东宝,黑泽先生则在大映执导了《平静的决斗》。 有一天,各奔东西的两人在东宝制片厂的喷泉前偶然相遇,不能不说这又是“命运之神”的安排。黑泽先生说,大映希望他拍摄一部古装片,问佐伯先生有没有好的剧本可以推荐。 佐伯先生说起桥本先生寄给他的《雌雄》,黑泽先生立刻表示很想拜读一下。于是两人就从砧的片厂一路走到佐伯先生在乌山的家。黑泽先生拿着《雌雄》粗粗翻阅了一遍后说: “能不能把这个本子借给我?虽然篇幅短了一些,我可以想想办法。” 佐伯先生说:“如果剧本可以用,我就把桥本从姬路叫来。”就这样,剧本交给了黑泽先生。 不久后,姬路的桥本先生收到了一张来自制片人本木庄二郎的明信片,于是他应邀来到东京。 桥本先生借宿在佐伯家,每天到狛江的黑泽家商讨剧本。这就是日后创作了《生之欲》《七武士》等名作的剧作家桥本忍与黑泽明的相遇。 为了扩大篇幅,桥本先生把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情节也加入剧本,尝试重新修改。可是这样一来,剧本又变得过于累赘了。加之桥本先生因腰痛再度复发无法自如行动,后来《罗生门》的剧本由黑泽先生亲自动手才得以修改完成。 昭和二十五年,在大映京都制片厂,人们争相谈论着“黑泽明要来”的小道消息。 黑泽明导演的《野狗》刚刚上映,乘着可谓如日中天的势头,英姿飒爽的黑泽明先生带着老搭档本木制片人、三船敏郎、志村乔等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黑泽先生和三船先生他们走过片厂的时候,我们兴奋地挤在休息室窗前,热烈地谈论着:“那就是黑泽导演呀!”“个头儿真高!” 那时的黑泽先生他们连走路都是那么活力四射,散发着一股凛然的气势。 昭和二十一年,伊丹万作去世后,曾经照顾他的制片人荣田清一郎创办了“板万会”,把住在东京、跟伊丹万作相熟的人聚集到酒馆里,举行了一场“追思会”。与会者有被伊丹先生称之为“芭蕉转世”的中村草田男、曾担任伊丹先生的第一副导演的佐伯清,以及刚入行不久的桥本忍等人。 桥本先生于大正十七年生于兵库县。因一个偶然的机会走上了剧作家的道路,后来师从伊丹先生。 伊丹夫人曾对我说,年轻时的桥本先生是个光彩照人的美男子,于是大家戏称他为“光源氏[1]([1] 光源氏,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先生”。 然而这位光源氏自幼体弱多病。肺结核、肠梗阻、肾炎、胰脏炎、肝炎、骨折等等,他似乎把所有的病都集于一身,还做过多次大手术,浑身缝缝补补,可谓“满身疮痍”。可他总能迅速康复,生命力之强,就像那个拉斯普京[2]([2] 拉斯普京(1864—1916),俄国宫廷宠佞。因擅长巫术深得尼古拉二世及皇后的宠信。后因干涉朝政被保皇派暗杀。据传说,他临死时生命力极强,保皇派用尽各种手段才把他杀死。)一样。 要是桥本先生没有患结核的话,今天的著名编剧桥本忍也许就不会诞生。不,话可以说得更绝对一些: 要是那样的话,也许世界上就不会有《罗生门》这部电影。 伊丹先生有一部未完的作品名为《IF》(《假如……》),讲述一个武士到渡口乘船,却因晚到一步,船离岸而去。武士大喊:“喂——请等一下!”船没有回头。于是假设,“假如”武士赶上了那艘船的情形,剧情由此展开。 “命运之神”的恶作剧有时会打乱人的一生。 桥本先生应征入伍至鸟取第四十连队时得了肺结核,他被送进冈山县一所收容结核病人的陆海军伤残军人疗养院。六人一间的病房,桥本先生的床位就在屋子正中。 有一天,邻床的士兵借给桥本先生一本杂志,说是给他“读来解闷”。 那是一本名为《日本映画》的协会杂志(大日本映画协会发行),杂志末尾附着剧本。读了剧本,桥本先生想: 这样的东西我也能写。于是他向邻床打听剧本写得最好的是谁,回答是伊丹万作。看来这人并非普通的电影爱好者。 不久后桥本先生搬到了新病房,他开始准备动笔写剧本,却不知从何下笔。只好去商店里买来四百字格的稿纸,写了场景1,并用粗体字标出场景的名称。剧本描写的是疗养院士兵们的群像。因为疗养院被当地人称为“山上疗养院”,题目就叫《山上的士兵》。 桥本先生把剧本寄给东京的伊丹先生,回信却是从京都寄来的。伊丹先生那时因为得了肺结核,已辞去东宝的职务迁居京都。那是昭和十六年。 伊丹先生在信中写道:“你文笔稚拙,看似没有写作才能。”接着又写道:“不过好像有超越其上的东西。”桥本先生回忆说:“也许伊丹先生的兴趣并不在剧本,而是想知道结核病的新疗法。” 伊丹先生的回信让桥本先生欣喜不已,他去找那位邻床的士兵,想让他也看看这封回信。可惜他已经回松江去了。再打电话到松江询问,却被告知那个士兵已于三个月前去世。 从那以后,桥本先生写了剧本就寄给伊丹先生过目。战争结束后,桥本先生在姬路的一家自行车公司担任会计,有一次因为腰椎受伤在家中休息时,阅读了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他发现芥川的小说从未被改编成电影,于是有心把《筱竹丛中》[1]([1]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藪の中》,又译《草丛中》或《竹丛中》。)改写为电影剧本。 桥本先生把书桌搬到外廊,一旦下笔便沉浸其中,连外面下起雪来他都不曾觉察,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写成了剧本。剧本题为《雌雄》,篇幅很短,一共用了九十三张两百字一页的稿纸。 遗憾的是,此时伊丹先生已经去世,未能读到这部作品。桥本先生去京都出席伊丹先生的法事时,阿君夫人把佐伯清先生介绍给他。阿君夫人说:“今后就让他帮你看剧本吧。”于是桥本先生就把包括《雌雄》在内的几部剧本寄给了住在东京的佐伯先生。 佐伯清于大正十三年生于松山。他在松山中学的同窗前辈里有伊藤大辅、伊丹万作。因为这个缘故,他成了伊丹先生的副导演。 伊丹先生引退后,佐伯先生留在东宝担任熊谷久虎、岛津保次郎的副导演。就在那时,他与担任山本嘉次郎的第一副导演的黑泽明成了好朋友。 昭和十六年,佐伯先生作为海军报道班的成员被派遣到婆罗洲,直到战败那年的四月才回到日本。其间黑泽先生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姿三四郎》大获成功,电影获得的好评也传到身在海外的佐伯先生耳朵里。 佐伯先生于终战前夕恢复了东宝的职位。黑泽先生特地为他写好一部题为《天晴一心太助》的剧本,以支持佐伯导演的正式登场。 但是佐伯先生因为战后的东宝罢工事件去了新东宝,黑泽先生则在大映执导了《平静的决斗》。 有一天,各奔东西的两人在东宝制片厂的喷泉前偶然相遇,不能不说这又是“命运之神”的安排。黑泽先生说,大映希望他拍摄一部古装片,问佐伯先生有没有好的剧本可以推荐。 佐伯先生说起桥本先生寄给他的《雌雄》,黑泽先生立刻表示很想拜读一下。于是两人就从砧的片厂一路走到佐伯先生在乌山的家。黑泽先生拿着《雌雄》粗粗翻阅了一遍后说: “能不能把这个本子借给我?虽然篇幅短了一些,我可以想想办法。” 佐伯先生说:“如果剧本可以用,我就把桥本从姬路叫来。”就这样,剧本交给了黑泽先生。 不久后,姬路的桥本先生收到了一张来自制片人本木庄二郎的明信片,于是他应邀来到东京。 桥本先生借宿在佐伯家,每天到狛江的黑泽家商讨剧本。这就是日后创作了《生之欲》《七武士》等名作的剧作家桥本忍与黑泽明的相遇。 为了扩大篇幅,桥本先生把芥川的另一篇小说《罗生门》的故事情节也加入剧本,尝试重新修改。可是这样一来,剧本又变得过于累赘了。加之桥本先生因腰痛再度复发无法自如行动,后来《罗生门》的剧本由黑泽先生亲自动手才得以修改完成。 昭和二十五年,在大映京都制片厂,人们争相谈论着“黑泽明要来”的小道消息。 黑泽明导演的《野狗》刚刚上映,乘着可谓如日中天的势头,英姿飒爽的黑泽明先生带着老搭档本木制片人、三船敏郎、志村乔等人出现在我们面前。 当黑泽先生和三船先生他们走过片厂的时候,我们兴奋地挤在休息室窗前,热烈地谈论着:“那就是黑泽导演呀!”“个头儿真高!” 那时的黑泽先生他们连走路都是那么活力四射,散发着一股凛然的气势。

>等云到

等云到
作者: (日)野上照代
副标题: 与黑泽明导演在一起
isbn: 7208087083
书名: 等云到
页数: 276
译者: 吴菲
定价: 28.00元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0年1月
装帧: 平装
又名: 天気待ち 監督・黒澤明ととも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