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些女人!》试读:南希:20世纪最迷人的女性坐标

在南希的英文版传记中,作者露易丝·戈登这样写着:“诗人们爱她并非仅仅因为她的美貌、地位或者放肆的性观念,还有她的热忱、正直以及对文学与他们同等的才情。” 她是反法西斯战士和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先驱,也是著名出版人,还是当时和现今的时尚宠儿。 游走在多位诗人的笔端 南希是位喜欢留齐刘海、化烟熏妆的女人,她身材高挑、气质优雅,偏中性的打扮中透露着摄人心魄的力量,同时,她又富有才情。那么多的诗人为她倾倒,在他们心中,她就是最美丽的诗篇。 南希是大西洋航线的创始人英国人萨缪尔·库纳德爵士的曾孙女,直到今天,库纳德公司还是世界上唯一能够提供横越大西洋的豪华邮轮航线的两家船运公司之一。她的父亲贝奇·库纳德古板严厉,在运输业却也成绩斐然。她的美国母亲爱丽丝貌美放荡,是英国上流社会的社交名媛。 从小看着母亲游走在不同男人的身边,南希比其他女孩子更早地成熟,性观念尤其开放。在母亲把她送到各种寄宿学校后,她学会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同时,母亲的作家情人给予了她文学的启蒙。 在南希20岁的时候,她曾奔赴一战前线,为战场的士兵筹集善款,并用她的肉体抚慰他们战争的创伤。后来她把那段时光写进诗集《视差》,记叙着当时的她思想处于极度矛盾中,她为在战场上死去的年轻人感到内疚,又为自己妄图用性来抚慰士兵感到痛苦。她人生中受到的最大伤害也发生在那时,她深爱的人在停战前一个月死在了法国的战场上,她曾发表声明说自己将永远无法从失去爱的伤痛中复原过来。后来,她嫁给了一名军官,婚姻只持续了20个月,从此她没有再走入婚姻。 1920年,南希从伦敦迁到巴黎,那里显然比伦敦更适合南希。在巴黎,她陆续出版了自己的三部诗集。那时她是巴黎文艺圈里最活跃的分子,参与了威得汉姆·刘易斯引领的“旋涡派绘画”浪潮,被“达达团体”和超现实主义的小圈子所接纳。从此,她开始穿梭在德赛缪·贝克特、T.S.艾略特、巴勃鲁·聂鲁达、路易斯·阿拉贡……这些最杰出的诗人之间。 艾略特在《荒原》里用一个章节《FRESCA》来描写南希·库纳德,后来这个章节被同是诗人的艾兹拉·庞德给删掉了,后来庞德还写了首长诗来诅咒那些爱上南希的男人。可是男人们依旧义无反顾。流亡到法国的智利诗人聂鲁达也为她留下诗篇:“要不是因为你的眼睛有着月亮的颜色,有彩虹,有劳动,有火焰的白天的颜色……”还有人这样描述:“她有一个像用最纤细的金属丝雕塑成的身体和一张用100万块碎片拼贴成的脸,构成比空气还要轻盈的立方体,在这其中,她的心在生活与爱的微风中,和她的灵魂的旋涡一起跳动。”而赫胥黎和海明威也视她为缪斯。 为她撰写传记《南希·库纳德:女继承人,缪斯,政治理想主义者》的露易丝·戈登总结道:“诗人们爱她并非仅仅因为她的美貌、地位或者放肆的性观念,还有她的热忱、正直以及对文学与他们同等的才情。” 为人类事业做出贡献 她和共产主义者阿拉贡一起创立出版社;她是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的先驱,为了跟黑人音乐家在一起,她不惜放弃家族继承权;在西班牙内战中她是坚定的反法西斯主义者,即使自己吃不饱,也要接济反法西斯力量。 虽然南希从没有正式加入过共产党,但因为跟共产党领袖阿拉贡相恋,她为共产主义事业也做出了贡献。她在诺曼底买了一座房子和阿拉贡一起创立了时光出版社,出版了乔治·莫尔、庞德和年轻的贝克特等作家的作品。 但后来她不再爱阿拉贡,毅然离开了他,阿拉贡却差点为她自杀。 1927年南希回到了巴黎,住在巴黎近郊的Reanville农庄,继续时光出版社的工作。 一年后,南希认识了美国爵士钢琴家亨利o克劳德。他大概是她最爱、关系最长久的情人了,但他是个黑人。南希的交际花母亲坚决反对这段关系,轻蔑地对记者说:“你是说,我的女儿认识一个黑人?”南希在报纸上撰写了两篇文章回击母亲,一篇是《有人“认识”黑人吗?》,另一篇是《黑人男性与白人妇女的关系》,母亲一气之下剥夺了她的继承权。她不但丝毫不屈服,相反却自费编辑、出版了诗集《黑人》。这部诗集有885页,当中南希对非洲历史与文化及全球黑人的纵观式描述,大约是最早的具有全球视角的黑人研究著作。 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进而演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南希被《曼彻斯特卫报》聘为战地记者,作为坚守在西班牙的少数记者之一,她写文章抨击弗朗哥暴政,并帮助难民离境。虽然被母亲剥夺了继承权的她生活已捉襟见肘,但她宁愿自己吃不饱也要接济反法西斯力量。 同时,她与聂鲁达共同创办了名为《世界诗人捍卫西班牙人民》的诗刊,每一期都包括英语、法语以及西班牙语的诗歌,在伦敦和巴黎销售,他们以此为西班牙共和国争取国际援助和募集资金。因为南希的个人魅力,加上诗人的爱国热忱,她使得阿拉贡、阿尔贝蒂、尼古拉斯·纪廉、阿莱克·桑德雷、威·休·奥登、冈萨雷斯·图尼翁都成为了诗刊积极的支持者和热情的撰稿人。 时尚风向标 南希的晚年很悲凉,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希在诺曼底的家已是一片废墟,她的出版社破产了。因为颠沛流离、抽烟和酗酒,她落下了一身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她一个人住在巴黎。可能她不想让太多人看到她生命衰竭的样子。 她留在人们心中的仿佛永远是英国肖像摄影师塞西尔·比顿曾经拍过的一张照片:南希在一块圆点图案的背景布前,用冰冷刺骨的眼神望着远处,她的脖子上挂着琥珀项链,两只胳膊上戴着几十只巨大的象牙手镯,象牙手镯是她最著名的商标。对非洲历史与文化的痴迷,让南希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女人的风采。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南希是vogue杂志的常客,她是当时的时尚风尚标。罗马尼亚雕塑家康斯坦丁o布朗库西曾经创造过这样一座雕塑作品:一直以极简主义风格著称的布朗库西仅仅用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形和一小块云朵形状的造型勾勒出了他心中的女神,作品的名字叫《南希·库纳德的肖像》。雕塑家说:“那就是我1923年遇见的她。” 七十年后,Celine的创作总监Ivana Omazic仍将南希作为灵感源泉,用黑色、烟灰、乳白的主色调搭配斜纹软呢、貂皮衬鳄鱼皮、真丝薄绸以及手工编织的马海毛等材质,打造出像“南希o库纳德”一样穿衣的女人。“她是一个无比自信的女人,从来都不会舍弃她的女性特质,”Ivana Omazic如是说。 《南希·库纳德:女继承人,缪斯,政治理想主义者》一书的作者露易丝o戈登历时七年终于完成了对南希人生的审视。露易丝说:“我站在她的墓前,似乎体会到一种超常的体验——我正在触摸她的灵魂。那里很热,那里是巴黎,我筋疲力尽。但我因为跟她成为了心灵上的朋友而感到欣慰。”南希的骨灰埋在著名的拉雪兹神父公墓9016号。她身边有肖邦、巴尔扎克、邓肯……
2人

>瞧,这些女人!

瞧,这些女人!
作者: 《淑媛》编辑部
副标题: 《淑媛》“女人地理”精品集(一)
isbn: 7563391843
书名: 瞧,这些女人!
页数: 312
定价: 39.8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