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概述》试读:一 文字源流

我国书法创自上古,源流远长,演进悠久,文字精简美妙,书法崇博变化,非世界上任何国家可媲美。溯自结绳,递商周,迄汉唐,由简单而渐趋于复杂,再由繁复而改成简易,这种进化的过程,是循着社会衍进、时代需要,加以“实用”与“美观”的途径而发展的。仅以有记载可考并且可以举证者,依时代先后,约略谈述如下: 结绳 据《易•系辞传下》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结绳与书契,是在未有文字时代,先民用来帮助记忆事物印象的标志。结绳的方法,《周易集解》:“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结绳之法,传说始自神农氏。现在我国境内未开化的苗民,以及秘鲁(Peru)、印地安人(Indians),还是用羊毛制成的绳子打结,记所得之数。 八卦 《易 •系辞传下》说:“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天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以“—”“ --”两横画为骨干,排成八种不同的形式: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这八种极简单的符号,可能代表初民的宇宙观。 绘画与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 ”,就是把具体的实物形体屈曲画出来,称为象形字。当先民们觉得“结绳”“书契”与“八卦”三种简单的标志已不能应付日趋复杂的事物时,才进化使用图绘,他们观察到日、月、星、山、水、火、雨等大自然的现象与飞禽、走兽、弓矢等物,都仿绘其形状来表示,渐演变成为象形文字。 甲骨文 商代(亦称殷)时刻于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所刻皆殷先王卜占祭祀、征伐、行幸、田猎、日月风雨之事,故亦名“贞卜文字”。文词简约,字多方笔,人名用干支,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在河南安阳发现。 籀篆 周宣王时太史籀改变古文的形体所成,亦称“籀文”,就是《史籀篇》中的文字,秦称其为“大篆”(对小篆而言)。以石鼓文及毛公鼎为代表。 小篆 一名“秦篆”,由秦丞相李斯省改史籀大篆而成。战国之末,七国分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兼并天下,采李斯意见,将各国文字,予以整理统一,以便利于施政和教化。以泰山、琅琊台石刻小篆为代表作,另许慎《说文解字》所著有九千余字。 隶书 卫恒云:“隶书,篆之捷也。”徐锴注《说文解字•序》云: “王僧虔云:‘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系云阳狱,增减大篆,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其书曰隶书。 ’班固云:‘谓施之徒隶也。即今之隶书,无点画俯仰之势。 ’”又因为隶书能佐篆书之不逮,所以又称为“佐书”。 按秦初使用文字,计有八种字体:一、大篆,二、小篆,三、刻符,四、虫书,五、摹印,六、署书,七、殳书,八、隶书。以“小篆”为当时的标准字体,“隶书”为易写的应急文字。 古隶 隶书有秦隶与汉隶两种,凡秦代隶书或汉隶近于秦隶笔意结体的,均称为“古隶”。以秦权、秦量及《汉五凤二年刻石》为代表作。其风格为略带篆势而饶古意。 八分 由古隶而渐生波磔(左撇叫波,右捺叫磔),增加姿态,演变而成。字的八面,都分布得整齐。关于“八分”的定义,持论不一,要之,以其体势有如八字,象分相背之形(八分体的波磔有左右相背之意),故称八分。传为汉王次仲所作。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曹全碑》等,均为典型的“八分”代表作。 草书 创自汉初,是一种有组织有系统的简省书体。其演变过程,最初有“章草”,继则又有“今草”,到唐时又有“狂草”。 章草 为西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他解散隶体,存字梗概,旨在简速,以赴急用。因其通用于奏章,故名“章草”。其字体近于有波磔的八分,且字字独立,气局遒厚。魏时韦诞,吴时皇象,晋时索靖,都是一代著名章草的宗匠。 今草 即现行的草书,为东汉张芝(号伯英)所作,他将章草的字去其波磔,每字一笔而成,叫做一笔书,纵偶有不连,亦形断神接,是为“今草”。张怀瓘《书断》:“章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今草,上下相连。 ”这是“今草”和“章草”不同之处。王羲之、王献之、释智永、孙虔礼,为今草的代表人物。 狂草 唐时张旭、怀素将二王的草书,以诡奇疾速,恣意纵情,自由博变,师法自然,笔情奔放,神奇百出。怀素在他所写的《自叙帖》中曾引李御史舟的赞语:“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此可说是“狂草”的得名。论者为草书中之美术品。 正书 又称“真书”或“楷书”,发生在东汉时代王次仲变隶体笔势(去其挑法,收其波磔),具备于魏晋时代,成熟于隋唐时代。三国时钟繇,字元常,所书《贺捷表》,微有隶意,备极法度,后人尊为正书之祖。南北朝时北派的魏体和南派王羲之的《黄庭经》《曹娥碑》,初唐时欧阳询的《九成宫》,为正书的代表作。 行书 后汉刘德升所造,介于正书与草书两者之间,即正书的变体。务纵简易,相间流行,以其有通行书体之意,故称“行书”。因为其体兼采真书与草书而成,既没有像正书的规矩繁难,也没有草书狂放难认的弊病,所以易认易写,最为一般人所接受,亦为社会上流行最普遍而又最通俗最切实用的一种字体。如王羲之的《兰亭》《圣教序》为其代表作。
1人

>中国书法概述

中国书法概述
作者: 释广元
isbn: 7550213704
书名: 中国书法概述
页数: 168
定价: 19.80元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13-4
装帧: 平装
出品方: 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