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家》试读:如何让令人困扰的“空间布局”变得暖心 (后记)

大多数人认为:“住宅设计就是空间布局。”所谓的“空间布局”是一种极其繁琐且危险的存在。如果没有掌握与其沟通的方法,你生活中珍 贵的东西不知不觉就会被夺走。但是,与其沟通的过程,也是踏足于未知境地。这就是“空间布局”。 在日本,将榻榻米以一定格局布置,并用墙壁、隔扇、拉门等隔断,构成的整体就是空间布局。而且,以榻榻米数量计算房间面积的习惯保留至今。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现代化发展,为住宅小区发明的空间布局体系,在之后的公寓大量供给时代进化成“几居室”体系。区分“用餐、睡眠、休闲”,通过设计单间以获得私密性的生活。约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种 “几居室”的住宅布局仍然是主流。 已存在的“几居室”布局在很多方面的便利性确实无法比拟。不只是居住的方便,建造、销售方面,从市场调查、设计到广告宣传都很容易控制。生产这种通用型的住宅,很容易构成非常完善的居住体系。 但是,事实上也付出了较大代价。其中之一必然是“住宅布局 = 几居室”,思考“生活方式”的机会变得少了。其次,“标准化→大量生产” 的方式看似有效率,但实际居住的效果可能浪费部分空间。这就如同一件 无论多么高档的服饰,尺码稍有差异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孩子需要在什么环境中学习?想之不尽的复杂。 诚然,“几居室”这种布局给我们带来许多温馨感,“睡觉在卧室”“一家人聚在起居室”“一个人沐浴”。而且,空间功能也被面积限定,例如 卧室 10 平方米,起居室 16 平方米等。确实,这样做不会招致很多不满。不过,想法多的人也会提出很多疑问:“这里虽然是我的家,但我的意义 在哪里?”或许,不知不觉便被生活淹没,屈服于“已有空间布局”形成的生活方式。 我们来试着思考“烹饪”。有人认为厨房是用于烹饪的“设备”,也有人认为厨房是家庭的核心。还有的人不需要大厨房,更需要能够满足 10 人活动的起居室。如果试着结合生活场景来思考生活环境,那么目前 为止开发商给我们创造的住宅印象就会完全崩塌。 人的生活异常复杂,早上起来是什么心情?烹饪、用餐的意义何在?好不容易购买的住宅,当然需要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空间布局), 而不只是居住。正因如此,购买住宅时还有另一种选择——“翻新”。通常, 人们认为住宅的空间布局变更受到很多制约。但是,改造成“框架”(现有装修完全拆除,完全空置状态),正如本书中所介绍的示例,你完全可以自由创造适合自己的空间布局。

>理想的家

理想的家
作者: [日] 蓝色工作室, [日] 石井健 (监修)
副标题: 来自东京的定制家居设计
isbn: 7122279162
书名: 理想的家
页数: 227
译者: 张艳辉
定价: 58.0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