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体系》试读:关于本书

随着网络不断地快速变化,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静态页面的思维模式已经越来越站不住脚了,很多人都开始以更为系统的方式开展设计工作。 然而并非所有设计体系都同样有效。有些会形成统一的用户体验,有些则会产生混乱的拼凑式设计。有些会激发团队的灵感,有些则会被团队忽视。有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好,变得更为凝聚,可以更好地运转;有些则会变得越来越糟,变得臃肿和笨重。 良好且持久运转的设计体系的关键特质是什么呢?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因此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和思考它。这些研究和思考便构成了本书的基础。 通过研究大大小小的公司建立设计体系的经验,我逐渐明确了构建一套行之有效、足以激发团队打造优秀数字产品的设计体系的关键因素。 本书读者 本书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尝试将设计体系的思想融入其组织文化的中小型产品团队。产品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受益,尤其是视觉设计师、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和前端开发人员。 本书范畴 本书基于我作为交互和视觉设计师的经验,阐述了我对设计体系的看法。本书不涉及其他关联领域,如信息架构、内容策略、设计研究等。同时,这也不是一本技术书。你找不到任何代码示例,也找不到任何关于开发工具和技术的深入分析,尽管书里有着大量与前端工作直接相关的讨论。 这是一本设计书,但不是一本展示设计作品的书,也不是一本关于数字产品设计的综合指南①。本书介绍的是如何以更为系统的方式处理设计过程,确保设计体系对实现产品的目的有所帮助,并符合团队文化。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 第一部分讨论的是设计体系的基础——模式与实践。设计模式是界面中的可复现、可复用的元素,既包括具体的、功能性的元素(如按钮和文本框),也包括更具描述性的元素(如图标样式、颜色和版式)。模式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产品界面的设计语言。 实践则是创建、捕获、共享和使用这些模式的方法,比如遵循一系列原则,或者构建一个模式库。 ① 如果你想阅读这方面的书,我推荐 Alan Cooper 的《About Face:交互设计精髓》、Jeff Gothelf 和 Josh Seiden 的《精益设计:设计团队如何改善用户体验》,以及 Kim Goodwin 的 Designing for the Digital Age: How to Create Human-Center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第二部分:过程 设计体系无法在一夜之间建成,它是随着产品的发展逐渐建立起来的。不过,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便能确保设计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让我们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权。本书的第二部分侧重于阐释建立和维护设计体系的实际步骤和实用技术:规划任务,编写界面清单,建立模式库,以及创建、记录、发展和维护设计模式等。

>设计体系

设计体系
作者: [英] 阿拉·霍尔马托娃
副标题: 数字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法
原作名: Design Systems: A practical guide for creating design languages for digital products
isbn: 7115522014
书名: 设计体系
页数: 224
译者: 望以文
定价: 59.00元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1
装帧: 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