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喘息丨读《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初读黑塞是因为《悉达多》,朋友推荐了多次,我从没在意,直到一次参加活动收到了这本赠书,才终于读到了黑塞。接着是《德米安》、《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讲的都是少年开悟的故事,而看到《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他终于写到了自己。
1916年的黑塞并不好过,父亲去世,儿子病笃,妻子罹患精神疾病,自己则因为反战而被宣布为叛徒遭到谩骂,一连串的打击下终于走向崩溃。他也开始阅读精神分析类的著作,或许为他日后的作品树立了新的基调,也切入了更深的层次之中。
《克林索尔最后的夏天》的创作正是在这段时期之后的1919年。一战刚刚结束,战场导致了整个世界一片狼藉,同样一片混沌的黑塞,看到被战争拖走的年轻人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这个世界,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主人公克林索尔是一位画家,像黑塞重回到诗人的角色一样,他始终是一位画家。尽管有人说“人们画画是因为没有更好的事做”、“自然界有万千色彩,而我们却执意要将色谱减至二十阶”。他在痛苦中挣扎、创作,他虚拟着十条命,醉心于李白杜甫,思考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思考着文学与艺术,思考着爱与补偿,更思考着生活与命运。
打开书第一篇就如梦似幻,到最后还真是大梦一场不禁哑然失笑。这本书标榜着“黑塞自传式作品”,在后记中,黑塞也指出,他写的是克林索尔实则是自己,写的是画家实则是作家,写的人物和地方也被一一对应下来,一段看起来像梦境般的生活,就随着现实生活渐渐隐去了。
细想想与克林索尔的状况是否相同呢?
这段经历是真实的,却也是真实的痛苦着的。
克林索尔没有如黑塞笔下之前或者之后的角色有所顿悟,他直接选择了结束。
黑塞没有结束,黑塞还在继续。1919年,他才42岁,他还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还未曾到达最巅峰的状态。但是这个夏天终于过去,终于放过了他让他在混沌狼藉中有了片刻的喘息。克林索尔通过创作获得的解脱,同样也投射到了黑塞身上。
而另一方面,我突然发现李白的诗句直接去读他的白话文也同样美得掷地有声:
“人生快如闪电,光华转瞬即逝。
天地不便,容颜却遭岁月更改。
哦你呀,斟满酒却不喝,
哦告诉我,你在等谁呢?”
“浮生速流电,倏忽变光彩。
天地无凋换,容颜有迁改。
对酒不肯饮,含情欲谁待。”
真美。或许把目光投射到哲学、道家与诗歌,也是一种获得喘息的方式。
美丽的小书,不一样的黑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