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喷涌出的轨迹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听过柯布西耶这样一个人的名字。不过现在看来,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可以理所当然地抛开“20世纪最卓越的建筑师之一”的身份,先从一个“诗人”,一个“画家”的角度来进入他的世界。
《直角之诗》的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如同一场奇妙的旅行。旅途中,你能看到高山,看到大海,看到阳光,海岸线,森林,野兽,女人,船,还有宫殿……它再一次丰富并拓宽了我的阅读经验。头一次发现可以通过除文字之外,还能再加上诗和画的形式,三位一体一起近距离深入感知一位卓越建筑师的思想。“直角之诗,是把柯布完整的思想、基本的人格和创作的精华浓缩在浪漫的图文之中”。
在这本书前面极为详细的导读中,有这样一句话。“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其表意的边界,当一种思想不能够在一个艺术的疆域里充分表述时,跨过门槛到另一个门类里去言说,就再自然不过了。”
而柯布的幸运是他一个人可以独占几分,可以任意在文字、绘画、诗歌和建筑的疆域里自由穿行。虽然最后殊途同归,归总到柯布的哲学。但每一种形式又无不给人带来与众不同的新鲜体验。
只占全书二分之一体量的并不多的诗章中,有一首我尤其喜欢,它这么写:它身上的束缚比以前更少,人类的房屋,成为自身形式的主人。它坐落于大自然中。独立而自足,甘心与泥土朝夕相处。它敞开,朝着四面的地平线,它把屋顶借给频繁造访的云朵、蓝天或星辰。看吧,机警的猫头鹰,自愿来这里停歇,即使没人呼唤它。(B3. 心灵)
在读到这首诗的瞬间,我感觉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的一座阳光玻璃房中,万物有灵,一切都失去了身份和边界。
导读中说柯布多少受到了卢梭启蒙哲学的影响。“卢梭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中之一是以回归自然状态为信念的对社会进步的理性观点的批判。”“所以在《直角之诗》中,对自然的礼赞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膜拜与服从,人类也只有交出在大自然面前无知的自由,才能获得生存的安宁。”
了解到这一点,在解读柯布密码的时候,似乎终于可以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回归到诗句的本身,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有大量的自然元素。或许除非一个人对大自然抱有丰盛的激情,否则他很难能从里面源源不绝挖掘出闪烁的诗意。
来看这两首:
诸多元素在视线里聚集。最重要的是一段枯树根,还有卵石,这两样东西,在比利牛斯山凹陷的小路上捡起。耕牛们整天从我窗前经过。(C1. 肉身)
温柔!贝壳啊,大海不间断地朝我们投掷你的残骸。那残缺的和谐在沙滩上笑着。揉捏的手,轻拂的手,滑行的手。手和贝壳相爱。……这些事物被我们聆听,被一种绝对而崇高的完成性干扰着,那是诸种时间在彼此协调,是形式彼此渗透。是比例——难以言说之物,最终消除了理性的控制,它被移到一个昼夜的现实之外,它被接纳进一次神启的核心。上帝在幻觉里道成肉身,能感知真理,那或许很好……(C3. 肉身)
自然元素的大量涌现,让柯布的诗,同时具备了一种强烈的动感。一句一句神奇的字行仿佛也因为这种韵律般的动感,焕发出生命,透过纸页发出自由的呼吸。可是建筑师的身份又没有让他变成一个纯粹只会吟风弄月的诗人。在柯布的诗句中,不仅仅看到了年轻的活力,看到了斑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看到线条,看到几何,如同遵循着一种精密的仪轨,那呈现出的是理性精锐而硬朗的魅力。而全然敞开的状态,却在对仪轨尊重的前提之下,实现了形散而神聚。
张开,是为了接纳。张开,是希望每个来临的人都能拿走些什么。(F3. 馈赠)
她就是正直,是内心清澈的孩童,出现在大地上,在我近旁。谦逊的日常行为,证明她的伟大。(E3. 属性)
即便书中为了方便解读柯布的密码,抵达柯布的世界,提供了深入而周密的解读和方法。可以分别对照去一一对应。但我总觉得缥缈抽象才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可以不用那么着急把它看得那么清楚分明。我更愿意在柯布哲学的大门前从容地坐下来抽一支烟。甚至发呆,或做一场梦。那如同在寂静的夜晚仰望天空,面对一片深邃的宇宙,不需要说话,一任神思无尽地蔓延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