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啰嗦

这篇文章里面不会有直接的剧透,也会尽量避免有可能让敏感的人猜测出凶手的暗示。
这本书对我来说,总体阅读体验还不错,虽然看起来不相关的情节不少,但是并没有让我感觉很絮叨。之所以有很多不相关的情节,我想首先是因为马普尔小姐的探案方式,作为非“正式”调查人员,她绝大部分的推理都是依据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二手”资料。而且这些二手资料,她在收集的时候,并不是用类似侦查的方式,非常有目的性的一问一答,而是很放松的拉家常,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出现很多“废话”,这也是很自然的,毕竟拉家常的时候说的如果都是有用的话,那看起来才比较不自然。
而且这种拉家常的调查方式,应该是阿婆的一种写作技巧吧,为了保证读者和侦探的信息量对等,作者必须把一些有用的信息暴露给读者,但是同时,必须保证这些信息不会被暴露的过于明显,以至于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轻易的猜出了谜底,而失去了阅读乐趣,所以必须把一些有用的话藏在废话里面,以降低信噪比(有用的信息和没用的信息的比例),当然了,废话不可以过多,不然就显得过于啰嗦,让读者完全无法抓到重点,以至于中途就放弃阅读。单讲这本书的话,我觉得至少对我来说,信噪比控制的比较好,废话实际上并不多,而且你会发现很多废话,看起来跟案情本身关系不大,实际上也并不是这样,具体的就不多讲了,以免不小心剧透。
这本书除了案情本身,还侧重描写了代表发展和快节奏现代生活的开发区,和代表传统和慢节奏生活的老城区中,不同的人的不同生活状态。对于新的技术和生活方式,当地的人大概有三种态度:不喜欢不接受,不喜欢但是接受,喜欢而且接受。阿婆对于这三种人的描写都很精准,这些描写,放到现在这个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依然一点都不落伍,这三种人,现在依然存在着,而且是以和书中描写几乎相同的状态。虽然很多人感觉这些描写可能有些啰嗦,但是其实个人感觉,这些都是有用的,都在不断的提醒读者,就像书里描写的那个案子本身一样,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人性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