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壮、独立、自由、快乐!普天下的哪个父母不这么希望?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不敢说自己的教育方法最好,只能讲我用的是不逼孩子、让孩子自己发挥潜能的“爱的教育”
我手里的书,是2004年入手。小学一年级的假期,班主任布置的阅读任务。很抱歉,是一本盗版书,就不配图了。当时,年纪尚小,只是匆匆翻完,随手勾画几笔算是“读书笔记”,应付作业。书中许多话,在当时我只感觉到了晦涩、难懂、无法理解。前不久在收拾书柜里的小时候的盗版书的时候,翻到了已经落灰的此书 ,于是准备卖废纸之前,再看一眼,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对于这本书的看法,我内心中还是有些纠结的。首先,我十分不喜欢整本书的“说教味儿”,而且碎碎念的地方着实不少。这倒是蛮符合中国传统家长的教育方式的。整本书的内容结构还是很清晰的,通过每一章节之中作者与女儿的小故事,大到谈公益(P122)、公德(P117);小到谈睡眠(P13)还有写作(P?页码忘了),可谓是十分全面,十分有生活气息。行文浅显易懂、语言通俗,不需要过多的琢磨什么。其中P13谈睡眠之中,作者对女儿说“你要用时间的紧迫逼自己有更高的效率,而非用恶性循环的拖延,使自己损失睡眠与健康”,谈睡眠这个话题放在今天也是可以很容易引起共鸣的。只是,写下此书时,作者的女儿仍然在学校读书,在21世纪的今天,成年人的工作,哪怕你效率高,也难逃“996的福报”。所以,不难看出,这本书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人来说,可能有些“浅””和理想化。但是若是作为一个13~16岁的青少年成长教育教材,我觉得是很合适的,而且很适合家长、孩子一起品读。在举一个例子,书中“P100谈胜败”之中,作者说过“这世界上并非一分耕耘,就一定有一分收获”我想,这个道理,已经步入社会的你我一定都懂。“乘风破浪后未必成功”,私以为,小孩子若能从小据知道这个道理,一定会在为人处世上成熟不少,至少不会认为都是理所应当。成熟不是不单纯,更不是油腻,这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但是也要告诉孩子“守株待兔固然可能碰上一只自己撞上树的兔子,但绝不可能比得上主动出击的猎人”,不做成功的期望,但做成功的准备,一无所有的时候才能一心想前,大概就是这样吧!
果然,从2岁到22岁,我对这本书有了一点不同的看法,只可惜我的父母并没有读过,而我当时也是应付。似乎这种理解上的加深就是成长带来的变化?也许吧,也许有一天,我也会为人夫,甚至是为人父,到时候我一定补一本正版的。
再次抱歉!我手里的盗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