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生命都无可替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每一个生命都无可替代
之前对于鸟类,总不是太熟悉,在尼泊尔观鸟时,更多的是休憩。最近这感受,是真切的截然相反。先是偶遇一只笼中鹦鹉,互动多时,发现原来这一生物趣味盎然,好感大增。而今,读罢《朱鹮的遗言》,不但欢喜上了鸟类这一种群,更是对生命多了分敬畏;醉心与崇敬交织,恨不得这就打飞的去陕西洋县的朱鹮保护区一睹鹮鹮们在夕阳下飞舞的曼妙身影。
这部书,通过春雄与宇治两人对朱鹮深刻情感的叙述,普及了朱鹮的生活习性,也让人在不知不觉间迷上了这羽会变色的鸟。
“梯田旁的红薯地里也有朱鹮。有的彼此衔着红薯蔓拔河,有的戳着剩下的红薯玩,但朱鹮并不吃红薯。有的朱鹮相互戳着对方,生气的一方会竖起冠羽,兴奋地追过来。饱腹的朱鹮站在田埂上,略微缩着脖子。”
这不和孩童们玩耍嬉戏的可爱行径,如出一辙么?每当人们被儿童天真烂漫的模样吸引,时间也是这般停滞吧。或许这也正解释了,为何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上,都有孩童(小天使)各类憨态可掬的形象。或许,自己是春雄,此情此景,都为之动容,誓要保护它们。
无独有偶,同样痴迷朱鹮的高雄老师,也娓娓道来他的朱鹮回忆。
“我观察过森林里朱鹮的夜宿地,它真是种有意思的鸟。早上,先是一只从夜宿地出来,站在树枝上等同伴,随后,它和同伴们一起飞走。要是同伴睡过头或是整翅耽搁了,先出来这只会回到夜宿地,像是去催促似的。就像咱们人一样。雪山茶开花的时候,能见着朱鹮带着雏儿。那是雏鸟离巢的时节。看雏鸟学飞,真是一大乐事。”
读到这里,不禁感慨,所谓的“通人性”或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吧。这本就是朱鹮的生存习性、魅力特性、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却因人类的共情,而强加于它们头上,亦如其他那些圈养的猫狗、马牛。
故而,虽是痴迷朱鹮,不如说是对每一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对于我而言,朱鹮不仅仅是一种鸟。它是一个生命,生命是无可替代的,和我们人类的生命一样。……人都有意思。人生并不因为会死就失去意义。……对于时日不多的人,我们是竭尽所能的。现在朱鹮正在消失。……我作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不能袖手旁边。我不在乎最终能否改变它们的命运,只希望它们能在明治初期那样好的自然环境里,走完余生。”
是的,一个生命,就是无可替代的。TA有TA的独特性、意志、使命、魅力,也值得去尊重,去珍惜,甚至是去爱。
虽然,日本民众们被唤醒保护这一可爱生灵稍显过晚,但却给到国人前车之鉴。如果没有前者,可能后者的保护也会迟到,或许,遗言真成遗言。改变策略后,大力的保护使得国内的朱鹮终于日趋增多,一度被认为灭绝的生命终于被挽救成功、回归大自然。“咵、咵、咵”,从中国到日本,似是告诉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这一质朴的原动力,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嗯,所以,探访朱鹮保护区已在自己的list里,鹮鹮们,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