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的代价
《玩笑》是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杰作之一。从中学时代开始就看过这本书,一直到现在,闲时也会翻翻。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感悟,以前不甚明了的情感和经历也可以从中慢慢体会。
故事的梗概和线路是简单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路线中的捷克,路德维克是一名工人家庭里的前途光明的大学生,也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经常捉弄一位他喜欢的积极向上的女同学。在一个偶然的巧合中,路德维克又是玩笑似的给那位女同学发了一封带有反动言论的明信片,被组织发现。路德维克被集体通过开除党籍学籍,并去一个矿下长期服兵役。从矿下出来后,路德维克遇到了当年带头毁灭他一切的学生会主席的妻子。于是路德维克开始引诱那位妻子为了报复。当最后一切都成功了的时候,他才发现所谓的报复完全是一场空。
捷克这个民族多灾多难。大部分时期被不同的国家占领或是充作傀儡国。直到苏联解体才真正获得国家的自由。在昆德拉对捷克的描述中我明显嗅到了一种伤痕文学的味道。但这种文字却比伤痕文学更加深刻,可以流传得更久,因为这不是一种仅仅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统治的控诉,而是涉及到了令人伤感的哲学命题: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疯癫,关于人本性的阴暗。
昆德拉的语言风格是叙述中夹杂着许多深刻问题的思辩和认识。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文中,路德维克深深的认识到自己是同那些毁掉自己前途的人一样的,他根本不能保证其他人遇到和他一样的情况时,自己可以挺身而出为其辩护。不要以为只有那些大学学生会里的官僚们是丑恶的。当路德维克刚到矿上时,他觉得那些黑帮分子要比那些全体举手毁灭掉他的官僚们要纯朴真实,但后来从那个共产党员的死中又看出这两个群体都是一样。那些年轻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只是在寻找可以效仿的对象,可以钻进去的模子,故作威严发号施令,这不一种令人痛恨的行为,而是可以理解却没办法阻止的。这不是一个高压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而是社会的本质。所以那些反映文革错误的伤痕文学在社会反思上并没有做到如此的高度。
从人物入手,文中出现的几个女人也分别有不同的代表。一是给路德维德带来厄运的女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独立思想努力模仿当时那些共产党员的女孩;二是路德维德在矿上认识的女工露茜,没有文化单纯纯朴,路德维德之所以对她爱恋得疯狂不仅因为在矿上的寂寞,而且因为露茜根本不懂得那些社会上的那些比如乐观主义或反对自由主义这样的大名词,她没有面具,不矫揉造作,让路德维德感到舒服和安宁。最后一个是路德维德引诱的女人埃莱娜。这是一个盲目混乱的半老徐娘,被丈夫抛在一旁。路德维德虽然对其的造作和臃肿感到厌恶,但为了报复她那个夸夸其谈,两面三刀的平庸丈夫,只有对其虚情假意,并特意设局。从路德维德本身我们又可以看到一种悖论。虽然他了解自己当时也不是圣人,也会做落井下石的事,而且任何人当时又无法摆脱集体的控制,但他对于那个伤害他的人还是不能够原谅,需要进行报复,这暴露了路德维德性格中的阴暗面。昆德拉被人称为一个犬儒主义者,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面对和化解任何的生活的起伏。而文中的路德维德则从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因为遭受生活的打击而转向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于文中的爱情,我觉得只能算作作者在不同时期的需要而产生的,与文中的其他事物相比并不显得与众不同。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些犬儒主义的味道。
老实说犬儒主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相信人们以私利驱动自己的信念,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当真。讽刺的是,路德维克在大学时代努力的想做一个显得与众不同,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脸上总带着一丝诡异笑容的人,而他骨子根本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理想主义者。而正是这种态度害得他丢掉了一切,而真正变成了一个犬儒主义者。所谓的玩笑并不一个好笑的玩笑,而是一个关于信仰幻灭的痛苦过程。其实社会中的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遭受到生活的打击,许多人都是沿着理想主义的这条道路剑走偏锋,滑向了对生活道德责任的虚无感。《玩笑》这本书不是一个反映政治迫害的肤浅话语,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痛苦和理想的幻灭的深刻命题。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文中类似罗生门的结构,还有反复用音乐的概念来对问题进行阐述和把握文章节奏。荠川龙之介的创造在昆德拉手中一样好使。这种分视角的第一人称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也对事件的全貌进行了分镜头似的互相补充。昆德拉本人曾经是一个鼓手,所以音乐和文学融合的这项工作非常有成效。在文中路德维克的儿时好友雅洛斯拉夫的视角中,存在着大量的音乐对政治对历史对人物心灵的解释。从音乐的变换可以得到方方面面的变换。这种结构看似散漫缺乏张力,却非常有磁性的将我吸引住,而且可以说这是文章吸引人的一大亮点:在看似缓慢的叙事中夹杂各种角度的评论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传统的讲叙方式并不是一个永远不让人厌烦的事。在叙述上的创新的重要性不低于主题的表现。在昆德拉的书中,这种叙述方法屡次出现。
在我看来,《玩笑》是昆德拉的最好的作品。虽然那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加出名。或许这是因为《玩笑》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一些影响,而《生命》却因为其晦涩及我读此书时的年纪尚小而不能完全被我理解。总之,从《玩笑》里可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开玩笑时,就不要装作会开玩笑。
http://blog.sina.com.cn/u/1218307191
故事的梗概和线路是简单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主义路线中的捷克,路德维克是一名工人家庭里的前途光明的大学生,也是一名坚定的共产党员,经常捉弄一位他喜欢的积极向上的女同学。在一个偶然的巧合中,路德维克又是玩笑似的给那位女同学发了一封带有反动言论的明信片,被组织发现。路德维克被集体通过开除党籍学籍,并去一个矿下长期服兵役。从矿下出来后,路德维克遇到了当年带头毁灭他一切的学生会主席的妻子。于是路德维克开始引诱那位妻子为了报复。当最后一切都成功了的时候,他才发现所谓的报复完全是一场空。
捷克这个民族多灾多难。大部分时期被不同的国家占领或是充作傀儡国。直到苏联解体才真正获得国家的自由。在昆德拉对捷克的描述中我明显嗅到了一种伤痕文学的味道。但这种文字却比伤痕文学更加深刻,可以流传得更久,因为这不是一种仅仅对斯大林时期的政治统治的控诉,而是涉及到了令人伤感的哲学命题: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疯癫,关于人本性的阴暗。
昆德拉的语言风格是叙述中夹杂着许多深刻问题的思辩和认识。从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文中,路德维克深深的认识到自己是同那些毁掉自己前途的人一样的,他根本不能保证其他人遇到和他一样的情况时,自己可以挺身而出为其辩护。不要以为只有那些大学学生会里的官僚们是丑恶的。当路德维克刚到矿上时,他觉得那些黑帮分子要比那些全体举手毁灭掉他的官僚们要纯朴真实,但后来从那个共产党员的死中又看出这两个群体都是一样。那些年轻的人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们只是在寻找可以效仿的对象,可以钻进去的模子,故作威严发号施令,这不一种令人痛恨的行为,而是可以理解却没办法阻止的。这不是一个高压下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而是社会的本质。所以那些反映文革错误的伤痕文学在社会反思上并没有做到如此的高度。
从人物入手,文中出现的几个女人也分别有不同的代表。一是给路德维德带来厄运的女同学,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独立思想努力模仿当时那些共产党员的女孩;二是路德维德在矿上认识的女工露茜,没有文化单纯纯朴,路德维德之所以对她爱恋得疯狂不仅因为在矿上的寂寞,而且因为露茜根本不懂得那些社会上的那些比如乐观主义或反对自由主义这样的大名词,她没有面具,不矫揉造作,让路德维德感到舒服和安宁。最后一个是路德维德引诱的女人埃莱娜。这是一个盲目混乱的半老徐娘,被丈夫抛在一旁。路德维德虽然对其的造作和臃肿感到厌恶,但为了报复她那个夸夸其谈,两面三刀的平庸丈夫,只有对其虚情假意,并特意设局。从路德维德本身我们又可以看到一种悖论。虽然他了解自己当时也不是圣人,也会做落井下石的事,而且任何人当时又无法摆脱集体的控制,但他对于那个伤害他的人还是不能够原谅,需要进行报复,这暴露了路德维德性格中的阴暗面。昆德拉被人称为一个犬儒主义者,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来面对和化解任何的生活的起伏。而文中的路德维德则从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因为遭受生活的打击而转向一种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对于文中的爱情,我觉得只能算作作者在不同时期的需要而产生的,与文中的其他事物相比并不显得与众不同。这种说法似乎也有些犬儒主义的味道。
老实说犬儒主义并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相信人们以私利驱动自己的信念,对于任何事物都不当真。讽刺的是,路德维克在大学时代努力的想做一个显得与众不同,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脸上总带着一丝诡异笑容的人,而他骨子根本是一个社会主义社会里的理想主义者。而正是这种态度害得他丢掉了一切,而真正变成了一个犬儒主义者。所谓的玩笑并不一个好笑的玩笑,而是一个关于信仰幻灭的痛苦过程。其实社会中的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遭受到生活的打击,许多人都是沿着理想主义的这条道路剑走偏锋,滑向了对生活道德责任的虚无感。《玩笑》这本书不是一个反映政治迫害的肤浅话语,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痛苦和理想的幻灭的深刻命题。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文中类似罗生门的结构,还有反复用音乐的概念来对问题进行阐述和把握文章节奏。荠川龙之介的创造在昆德拉手中一样好使。这种分视角的第一人称充分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也对事件的全貌进行了分镜头似的互相补充。昆德拉本人曾经是一个鼓手,所以音乐和文学融合的这项工作非常有成效。在文中路德维克的儿时好友雅洛斯拉夫的视角中,存在着大量的音乐对政治对历史对人物心灵的解释。从音乐的变换可以得到方方面面的变换。这种结构看似散漫缺乏张力,却非常有磁性的将我吸引住,而且可以说这是文章吸引人的一大亮点:在看似缓慢的叙事中夹杂各种角度的评论来丰富文章的内涵。传统的讲叙方式并不是一个永远不让人厌烦的事。在叙述上的创新的重要性不低于主题的表现。在昆德拉的书中,这种叙述方法屡次出现。
在我看来,《玩笑》是昆德拉的最好的作品。虽然那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更加出名。或许这是因为《玩笑》对我的人生观产生了一些影响,而《生命》却因为其晦涩及我读此书时的年纪尚小而不能完全被我理解。总之,从《玩笑》里可以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当你根本不懂得如何开玩笑时,就不要装作会开玩笑。
http://blog.sina.com.cn/u/1218307191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