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快乐?
一个朋友来我公司蹭饭。聊来聊去,他说他不快乐。30啷当的年纪,一年十来万赚着。也没有重体力劳动,要劳其筋骨;放眼望去,也没有什么咄咄逼人的竞争者,让他首当其冲。娇妻有了,娇婴在盼。可是——为什么不快乐?
我回苏州来的这两年,总觉得不快乐象一种传染病,在社会流传。日子好了,钱也多了,房子有了,车子开了,就是不快乐。他\她们似乎都在期盼着什么,但似乎又不确实地知道期盼着什么;好象就这么期盼着,就会有个莫名的大欢喜光临自己。
整座城市富裕得不满足,有些懒散的怨艾,却又不思进取。这种腔调,有时候很让人看不起。我有时候会想到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贝克特是个长相颓废的爱尔兰犹太人。最著名的荒诞派戏剧作家之一。如果他能活到今年正好一百岁。前段时间买了套湖南文艺出版的他的作品集。贝克特的童年是一战,青壮年混在巴黎,又逢二战沦陷了。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艰辛而又虚无的游荡。也有因可原。
《等待戈多》是本很“操蛋”的戏。这是我北京一哥们的经典评语。他特特拖我去中戏看过一场毕业班的汇报剧。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他都跟我说:这就是本特操蛋的戏。我们就是只蛋,经常被生活所操。我窃笑,但默认。
整部戏,五个人。两个无比潦倒的流浪汉在黄昏的旷场,一棵几乎要死下来的树下,等戈多。戈多是谁?约他们干什么?什么时候来?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执著是等。他们的痛苦是他们的执著。于是他们极度烦燥。他们不停的说话,但说的话基本不靠谱,几乎象走神的时候,语言是不过脑子的,直接掰开嘴就临空而出。象屁一样。他们遇到一对主仆,身世不明,遭遇不明,来而又往。反复有个童子上来,跟他们说一样的话: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演了五十年,换了多少种语言,戈多一直在明晚来。一直,没来。等待戈多,成为捱时光的一种目的,一种希望,就象两个流浪汉那样“戈多来了,咱们可就有救了。”但他就是不来,他们苦闷得想上吊。但他们能去死吗?不能,因为他们必须得等待戈多。在贝克特看来,人生就是这样,既难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而归根到底还是不明所以的。尽管如此,我们还得等待戈多,而且将继续等待下去。
荒诞派戏剧兴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刚刚过去,土地不深处还有血腥的气味。上帝死了,信仰坍塌,战争给生还者留下了心灵重创。生活还在继续,但是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就象今天的中国人,传统的安全感基本瓦解,专业、学历、单位、职位、婚姻、家庭、土地、故乡,这些曾经一举定乾坤的因素,全都不再足以构建起安定与安全感。我们处在多元的标准之下,失去了对与错,好与坏的基础标准。人们凭本能和直觉而不凭自觉努力来解决矛盾,各自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与人心充满了陌生和遥不可及的距离。
现世的我们,也象树下等待戈多的一个。我们内心的戈多应该是一笔得之容易的财富,还是不事张扬爱情;或者是自作自受的疾病,还是事与愿违的挫折?
人生,用无知来等待莫名,怎能快乐。
我回苏州来的这两年,总觉得不快乐象一种传染病,在社会流传。日子好了,钱也多了,房子有了,车子开了,就是不快乐。他\她们似乎都在期盼着什么,但似乎又不确实地知道期盼着什么;好象就这么期盼着,就会有个莫名的大欢喜光临自己。
整座城市富裕得不满足,有些懒散的怨艾,却又不思进取。这种腔调,有时候很让人看不起。我有时候会想到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贝克特是个长相颓废的爱尔兰犹太人。最著名的荒诞派戏剧作家之一。如果他能活到今年正好一百岁。前段时间买了套湖南文艺出版的他的作品集。贝克特的童年是一战,青壮年混在巴黎,又逢二战沦陷了。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艰辛而又虚无的游荡。也有因可原。
《等待戈多》是本很“操蛋”的戏。这是我北京一哥们的经典评语。他特特拖我去中戏看过一场毕业班的汇报剧。去的时候和回来的时候,他都跟我说:这就是本特操蛋的戏。我们就是只蛋,经常被生活所操。我窃笑,但默认。
整部戏,五个人。两个无比潦倒的流浪汉在黄昏的旷场,一棵几乎要死下来的树下,等戈多。戈多是谁?约他们干什么?什么时候来?他们也不知道。他们的执著是等。他们的痛苦是他们的执著。于是他们极度烦燥。他们不停的说话,但说的话基本不靠谱,几乎象走神的时候,语言是不过脑子的,直接掰开嘴就临空而出。象屁一样。他们遇到一对主仆,身世不明,遭遇不明,来而又往。反复有个童子上来,跟他们说一样的话:戈多今晚不来了,但明天晚上准来。
没有目的生活,无休止的循环。演了五十年,换了多少种语言,戈多一直在明晚来。一直,没来。等待戈多,成为捱时光的一种目的,一种希望,就象两个流浪汉那样“戈多来了,咱们可就有救了。”但他就是不来,他们苦闷得想上吊。但他们能去死吗?不能,因为他们必须得等待戈多。在贝克特看来,人生就是这样,既难活,又难死,既有希望,又很绝望。而归根到底还是不明所以的。尽管如此,我们还得等待戈多,而且将继续等待下去。
荒诞派戏剧兴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二战刚刚过去,土地不深处还有血腥的气味。上帝死了,信仰坍塌,战争给生还者留下了心灵重创。生活还在继续,但是世界让人捉摸不透,社会令人心神不安。就象今天的中国人,传统的安全感基本瓦解,专业、学历、单位、职位、婚姻、家庭、土地、故乡,这些曾经一举定乾坤的因素,全都不再足以构建起安定与安全感。我们处在多元的标准之下,失去了对与错,好与坏的基础标准。人们凭本能和直觉而不凭自觉努力来解决矛盾,各自空虚单调,机械压抑,仍然不愿意也不能够互相理解和交流,人心与人心充满了陌生和遥不可及的距离。
现世的我们,也象树下等待戈多的一个。我们内心的戈多应该是一笔得之容易的财富,还是不事张扬爱情;或者是自作自受的疾病,还是事与愿违的挫折?
人生,用无知来等待莫名,怎能快乐。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