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生活-《论对话》读后感

喜欢戴维·伯姆的《论对话》不仅仅是因为作者能把深奥的哲学用最简单朴实的例子来说明,也因为很巧的跟自己最近读的几本书串连在了一起。
细心的读者们会发现,戴维在《论对话》一书中,几次提到了一个人:克里希那·穆提,这位伟大的印度哲学家用其传奇的一生和震撼灵魂的言语感染了很多人,戴维也不例外,马斯洛也不例外(他在《洞察未来》一书收录的《用自在爱接纳所爱》一文中显示出了对克氏言论的喜爱)。可以说最近读的书刚好是一个风格,或者是也代表了自己读书的风格。
1、悖论与问题paradox and problem
这是我最想记录的部分,悖论与问题!其实我觉得作者对“悖论和问题”的解释分析,与作者分析“共享性思维和平实思维”的角度类似。
------------------------------------------------------
在英语里,“问题”problem一词源于希腊词汇,其意思是“提出、拿出”(to put forward)。对某种想法或意见进行质疑和探讨,以找出解决困难或失败的办法,乃是这个词的本质含义。
------------------------------------------------------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戴维用了需要用技术来解决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一个人想乘火车去某地,如何按时乘车、买票等问题。这些可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
但是,当一个人以问题的方式来提出想法的时候,其中必定要满足某种预先假定的前提。这种前提在很大意义上是隐含的、默认的。只有如此,他做的活动才有意义。在这些前提之中,当然存在着一种思维假定,即认为人们所发出的一问是理性的,不存在任何矛盾与对立。然而有时候,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却存在荒唐之处。问题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或其前提自相矛盾,可是我们却未注意到这一点。
----------------------------------------------------
戴维提到,人们在生活中很倾向于把“悖论”当作“问题”来解决。最终只会使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乱。他举了一个人爱听阿谀奉承的话作为例子,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别人夸赞他时,他如何克制自己落入被人奉承的圈套呢?”
------------------------------------------------------
显然,这类所谓的“问题”乃是基于荒诞的前提之上的,人们喜欢被人奉承,通常是源于自身的某种不适或不满足感。这种不适或不满足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去压制它的存在。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当受到批评、指责或是其他类似的情况下,人们才会短暂地注意到自己这一非常不快的感觉。但是,一旦有人过来对你说你是如何的好、如何能干、如何聪明等等,那么你那种被压制和隔离的痛楚就会立即消失,代之以喜悦和得意洋洋。这里面包含着人类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别人多对你说的乃是真理和事实,否则你就不会这样解脱。为了“保护”自己落入发现真相的“危险”,人总是竭力去相信别人对他说的所有话。他也会因此而被别人所利用。
从本质上来说,阿谀奉承乃是一种心理自欺现象。如果一个人提出如何停止自欺这样一个“问题”的话,其中的荒唐性是不言而喻的。
-----------------------------------------------------
因此,我们不能把悖论(paradox)当成问题来解决,他不是“如何达到某地”这种技术性的可以用平实思维来觉得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涉及到人类思维、人类情感方面的,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而必须把他看作一个paradox。这个悖论需要人类思维来正视,需要整体进行思考,认清里面的混乱。
我们需要认真、持续地关注那些支配其思维与情感的悖论模式!
2、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本体感受
3、行为悬置
4、共享思维
完全意义上的个体-->集体维度上分析人-->宇宙维度上的人。
--------------------------------------------------------------------------------
就思维这个领域来说,它是有限的。我同时还认为,在有限之外,存着着某种无限之物,即无限性(unlimited).
--------------------------------------------------------------------------------
昨天刚好看到哺乳动物生命的孕育一个纪实片,在高科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小胚胎是怎样从那么一下点成为一只大象,细胞的繁殖是如此的精准和神奇,这其间有多少我们看不懂的神奇的遗传密码?
突然能够领会,在赵鑫珊的讲座上,他谈到PAI的神奇赞叹表情,以及他说面对大自然,他总会情不自禁的双手合十,一种虔诚的敬畏,这是一种对大自然神性的理解,也是对宇宙维度人的诠释。
细心的读者们会发现,戴维在《论对话》一书中,几次提到了一个人:克里希那·穆提,这位伟大的印度哲学家用其传奇的一生和震撼灵魂的言语感染了很多人,戴维也不例外,马斯洛也不例外(他在《洞察未来》一书收录的《用自在爱接纳所爱》一文中显示出了对克氏言论的喜爱)。可以说最近读的书刚好是一个风格,或者是也代表了自己读书的风格。
1、悖论与问题paradox and problem
这是我最想记录的部分,悖论与问题!其实我觉得作者对“悖论和问题”的解释分析,与作者分析“共享性思维和平实思维”的角度类似。
------------------------------------------------------
在英语里,“问题”problem一词源于希腊词汇,其意思是“提出、拿出”(to put forward)。对某种想法或意见进行质疑和探讨,以找出解决困难或失败的办法,乃是这个词的本质含义。
------------------------------------------------------
在接下来的论述中,戴维用了需要用技术来解决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比如:一个人想乘火车去某地,如何按时乘车、买票等问题。这些可以说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
但是,当一个人以问题的方式来提出想法的时候,其中必定要满足某种预先假定的前提。这种前提在很大意义上是隐含的、默认的。只有如此,他做的活动才有意义。在这些前提之中,当然存在着一种思维假定,即认为人们所发出的一问是理性的,不存在任何矛盾与对立。然而有时候,我们对问题的认识却存在荒唐之处。问题本身可能就是错误的或其前提自相矛盾,可是我们却未注意到这一点。
----------------------------------------------------
戴维提到,人们在生活中很倾向于把“悖论”当作“问题”来解决。最终只会使问题的解决越来越乱。他举了一个人爱听阿谀奉承的话作为例子,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当别人夸赞他时,他如何克制自己落入被人奉承的圈套呢?”
------------------------------------------------------
显然,这类所谓的“问题”乃是基于荒诞的前提之上的,人们喜欢被人奉承,通常是源于自身的某种不适或不满足感。这种不适或不满足感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人们会在很大程度上去压制它的存在。只有在一些特定的时候,当受到批评、指责或是其他类似的情况下,人们才会短暂地注意到自己这一非常不快的感觉。但是,一旦有人过来对你说你是如何的好、如何能干、如何聪明等等,那么你那种被压制和隔离的痛楚就会立即消失,代之以喜悦和得意洋洋。这里面包含着人类的一种心理倾向,即别人多对你说的乃是真理和事实,否则你就不会这样解脱。为了“保护”自己落入发现真相的“危险”,人总是竭力去相信别人对他说的所有话。他也会因此而被别人所利用。
从本质上来说,阿谀奉承乃是一种心理自欺现象。如果一个人提出如何停止自欺这样一个“问题”的话,其中的荒唐性是不言而喻的。
-----------------------------------------------------
因此,我们不能把悖论(paradox)当成问题来解决,他不是“如何达到某地”这种技术性的可以用平实思维来觉得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涉及到人类思维、人类情感方面的,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而必须把他看作一个paradox。这个悖论需要人类思维来正视,需要整体进行思考,认清里面的混乱。
我们需要认真、持续地关注那些支配其思维与情感的悖论模式!
2、学会观察自己的思维,本体感受
3、行为悬置
4、共享思维
完全意义上的个体-->集体维度上分析人-->宇宙维度上的人。
--------------------------------------------------------------------------------
就思维这个领域来说,它是有限的。我同时还认为,在有限之外,存着着某种无限之物,即无限性(unlimited).
--------------------------------------------------------------------------------
昨天刚好看到哺乳动物生命的孕育一个纪实片,在高科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小胚胎是怎样从那么一下点成为一只大象,细胞的繁殖是如此的精准和神奇,这其间有多少我们看不懂的神奇的遗传密码?
突然能够领会,在赵鑫珊的讲座上,他谈到PAI的神奇赞叹表情,以及他说面对大自然,他总会情不自禁的双手合十,一种虔诚的敬畏,这是一种对大自然神性的理解,也是对宇宙维度人的诠释。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