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中依然相信生命的美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过年这次突如其来的超长假期,除了在家关心新闻,和享受难得的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这样稀松平常但珍贵的时光,便是看电影和读书了。
读到这本《人生十二法则》,书名听上去有点“鸡汤”,我更喜欢它的副标题:An Antidote to Chaos——混乱生活的解药。
书的内容不复杂,好像是简单的十二句话,但读完却像是一口气读了十二本哲学书一样。作者乔登・彼得森 Jordan B. Peterson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教授、临床心理学家,前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他在YouTube上讨论严肃生存的问题,击败各路网红,拿下了三千五百万的播放,也被称为「西方最具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我在看这本书之前就有听过他关于这本书的演讲,但看完书之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实书里的很多道理,之前也模模糊糊懂,但没有深想过;还有一些道理说是懂,但却并没有在生活中付诸实践。这本书让我又一次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规划人生的欲望。比起惶惶不可终日焦虑地刷手机,获取一些新知识显然更有助于目前的心态。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1. 关于心态
要像个胜利者那样活着,而不是像个失败者。
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话我们常常听到,但心态的力量,或许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作者在第一章用龙虾举了非常生动的例子。龙虾是一种思维简单的生物,它们的大脑是等级制的——一只龙虾的神经系统会对它在龙虾社会中的地位产生响应,随地位高低变化而产生脑化学变化,进而影响龙虾的行为。
龙虾们时常会为了争抢地盘展开战斗,而战斗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受到龙虾身体里的血清素(serotonin)含量的影响。血清素含量高,就会显得很有精气神,人类同样也将其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中。胜利的龙虾往往体内含有很高的血清素,它们总是抬头挺胸,无所畏惧,用成功者的心态面对战争,也因此而战无不胜;而输的龙虾通常垂头丧气,显得不堪一击,还没开始战斗就已经输了。
人类社会和龙虾的世界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的世界同样没有绝对的阶层等级,等级是可以被打破的。同时,我们的情绪也受血清素控制。
如果我们下意识地去纠正自己的心态,每天像个胜利者那样活着,展示出自信与活力,而不是像个失败者一样沮丧而狼狈,这样积极的自我暗示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积极力量,也能影响他人的看法。这一点,和《吸引力法则》里讲到的也很类似。

2. 关于自己
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真正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
其实人是懂得如何善待所爱之人的,例如你提醒你生病的爱人按时吃药、逼着你父母戴口罩、小孩或宠物有一点事情就立刻带他们去医院……
但奇怪的是,即使我们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大多数时候人对自己却并不那么好。很多人都好像有“自虐倾向”,容易蔑视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会主动去关心自己的健康。小到熬夜、不吃早饭,大到不按时体检、生病觉得自己身体好而一拖再拖……
如果你不爱护自己,你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只会让世界变得更糟。
照顾好自己,把自己当作一个有潜力的、对周围其他人都很重要的人对待,这是一种责任。因为只有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真正爱他人,以及这个世界。

3. 关于人际交往
只和真正希望自己好的人做朋友。
这一点我格外感同身受,我想很多人也都能理解——随着社交媒体上的“好友”越来越多,我们内心真正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朋友其实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抱着“朋友”的心态来对待你,希望你前途远大、飞黄腾达。因此,择友的时候就更要慎重,有必要主动和那些内心阴暗的“假朋友”保持距离。
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你变好了而眼红,他会举起酒杯祝贺你。就好像王小波所说的,爱人走了,就像鸽子飞走了,虽然自己心里难过,也会衷心祝福它的飞翔。

4. 关于成功
跟昨天的自己比,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又想到那句我很喜欢的话:终其一生都在和别人比较,这就是不幸的最大来源。我们对他人都无法有一个全方位的认知,因此往往是拿自己的失败去和别人的成功相比,这种田忌赛马式的比较完全是自寻烦恼。
回想一下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把自己和周围的同龄人做比较?很正常,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人生阅历有限,能比对的坐标也有限,只能通过和身边的人比才会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
但当我们成年后,世界变大、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再去和别人比较,就失去了意义。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境遇大不相同,而你只能看到别人呈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光彩照人的地方。
打个比方,你的同事在业绩上超过了你,但他的伴侣出轨、家子女叛逆,而你家庭幸福,如何判断你和他谁更成功呢?
我们唯一全方位了解的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其实很清楚今天可以做那些事情让自己比昨天变得更强大,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比昨天更美好。

5. 关于聆听
别给建议,选择聆听
我是一个性情非常急躁的人,自认为善于和人沟通,但实际上我并不是一个好的聆听者。我常常会想要在和人交谈的过程中拼命去表现自己、去获得认同和压倒性的胜利。其实,就如同书里所说:有时候,你只需要闭嘴就可以做一个很聪明的人。
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都应该是在聆听,不带批判的聆听。
书里提到一个增进有效沟通的很好的方法:在对话里,每个人都必须听完对方说的话,准确重复对方表达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满意,才能继续表达自己的观点。总结他人说的话,能确认我们是否准确理解了他人,以避免很多误解带来的不必要矛盾,这个小技巧,我亲测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有用。

6. 关于痛苦
在痛苦中,依然相信生命的美好
十二个原则里的最后一个,看上去有点可爱:「在路上遇到猫的时候,摸摸它。」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意思,特别适合现在的我们。
你爱的人可能患上疾病,你的至亲有一天会离去,你人生中总有时刻要面对这样的危机。而当你经受痛苦时,你必须继续去感知生命中的美好。你需要去找到这样一些在不幸发生时所造成的阴暗中依然闪闪发光的东西,那些可以不让生活支离破碎的东西。去尽力把握你可以把握的时间,感激你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的一生中都会经历很多大变故,但要知道,生活本身就是痛苦的。在痛苦中生活,我们需要相信生命的美好,保持生命的弹性。关注那些生活中微小的温暖的细节,往往是那些微不足道的东西,让我们的生命不虚此行。
只要还有爱,就有希望,不是吗?

